1、教材是备课的根源教师在备教材时,必须站在编者的角度上,了解编排的体系,理解编者的意图,居高临下地理解教材。他们需要对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它的丰富内涵作深层次的探索与分析;需要对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过程作广泛的研究与探索;需要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过程作出符合学生心理的考察与构想,这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加工与再创造过程,是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备课中的“备教材”的认识。 一、依据课程标准 ,通读钻研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 首先要通读教材,然后广泛地阅读与本节课有关的材料,弄清课本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弄清教材的基本要求:包括思想性、基础知识的深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水
2、平以及发展能力的侧重点等方面。对教材中不同于个人已有的知识观点、方法和表述,学要以谦逊、诚恳的态度去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贯串始终的因素,就是概念要明确。基于此,本文在具体分析时便以概念为例进行。例如绝对值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掌握绝对值概念是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而对一般数学教师来说,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都是一种直观通俗的常识:所谓绝对值的概念,就是去掉性质符号的数,即“没有符号”的数。教材用黑体字定义一个数 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然后又从
3、代数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 的绝对值是 0.并且利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给出了绝对值的定义。为了突出数学的“形象”性,借助于数轴来理解、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教材中采用了这种几何定义的方式。 二、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也是备好课的重点 1.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从数学学科来看,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的思想方法等,是联贯全局、带动全面的重要之点。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起核心作用,并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是基本的纲领性知识和方法。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在整
4、个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比如关于概念的形成和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定理、公式、法则推导的思维过程和运用;各种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与训练;解(证)题的要领与方法;应用题的审题、分析与列式;相等关系的确定;图形的制作与描绘;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不同课的)教学重点。在备课中,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恰当地定出教学目标。 2.所谓难点就是造成学习成绩有差距的分化点。它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知识要求之间在着较大的矛盾造成的。一般来说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通常情
5、况下重点教材是一致的,而难点教材往往因所教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因班因人而异,这也是备课必须备学生的一个原因。所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依据本节课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学习心理等实际情况,以便恰当地定出教学难点。 3.教学中的关键是指教学中的突破口,指那些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节点,是指对掌握某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其余内容就容易掌握或者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是保证备课质量的关键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结合课程标准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既是选定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又是检查学习效果的标尺。
6、它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要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2.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技巧?3.双基在实际中有些什么应用?4.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对一节课教学目的的确定应当做到恰如其分。如果把目的定的太空泛、太概括就显不出本节课的特点;如果定的太窄,只注意一些细节末节,就会因小失大,淡化了重点,这样教学效果都不好。教学目的也不能定的偏高(或偏低) ,否则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或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的一般用四级不同水平要求的术语来确定,即了解(认识) 、理解(弄懂) 、掌握(熟悉) 、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 四、备好习题是完成备课的必要条件 1.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
7、教材里的习题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安排在各个小节后的“练习” ,主要是围绕新课内容、突出说明新概念的实质和直接应用新知识进行解答的基本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切实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初步获得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主要是在课堂练习用。第二种是单元后的“习题”,是在进行了若干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供课内、外作业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解题并形成一定的技巧。它比“练习”复杂些,更能体现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应用。第三种是每章末的“复习题” ,其内容比“习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富有变化,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这种题目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8、,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备课中在演算这三种不同种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各题的具体要求、解题的关键、解题的技巧以及解题的格式,要分析哪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哪些需要提示,哪些应作为例题讲解示范,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习题的重点。教师在演算习题的时候,要注意区别哪些习题是主要的,哪些习题是次要的,以便在进行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时,掌握习题的重点,让学生集中精力围绕重点知识和技能去练。 3.衡量习题的份量。习题的份量适当与否对能不能达到练习目的有很大关系,份量的多少,教师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等来决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量太少,这样达不到练习的目的;二是量太大,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影响学生健康的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弄清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地确立教学目的,备好习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去编写教案,这样的教案方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切实可行的知道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