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112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漫谈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漫谈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漫谈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漫谈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近年来,高考试题正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试卷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和有力佐证,可以说,开放性试题作为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仅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试图从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开放性试题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等方面作一点简单的探索。 一、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以 2001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政治卷第 38 题为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

2、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可以说,这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范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试题设问的开放性。试题的设问“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它不是要求考生仅仅谈自己对互联网的表层认识,而是要求考生对其“存在弊病”的理性思考。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互联网知识的了解和自己的

3、生活实际,从多角度谈自己的认识,它能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不是让考生“千人一面” 、 “异口同声” 。 2、考查学生思维的多向度。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求考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要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考生还必须运用多种思维: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圆满回答这类问题。 3、答案设置的多元化。从近年来试题答案的设置上看,答案多元不惟一是这些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痴心不改”的追求,也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标志。设置了多元答案,考生不必拘泥于一个思路,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答案,所答内容也不必要求与答

4、案完全一致。正如上题第 2 问的评分标准中所讲: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若考生能答出法与道德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制定网法,提倡网德,促使网络事业健康发展,可酌情加 23 分。二、开放性试题中的限制性因素 1、材料主旨的确定性对题目设问开放性的限制。题目材料的内容不管是由一段材料组成,还是由几则材料组成,不管材料的立意层次是一个还是多个,也不管试题的设问有多么灵活,总之,材料的内容是确定的,这就决定了材料主旨的确定性。材料的主旨不仅是命题的着眼点,也是考生思维驰骋的轴心。题目设问要围绕材料的主旨进行,否则,既会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也会因设问与材料主旨的不搭界

5、而让学生“一头雾水” 。互联网有利有弊,利弊共存,而题目就是要求就其弊病谈如何治理,就是围绕主旨设题的。 2、材料信息的确定性对考生思维多向度的限制。试题材料中的内容不是随便安排的,其中的过程、事例、层次、用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回答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进行开放性思维,但思维过程要受材料内容(信息)的限制,否则也可能导致“离题万里” 、答非所问。如:上题中考生应由网上的“虚假信息、黄色内容” 、 “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 “学生沉迷于网吧”等词、句展开思考,从而想到道德和法律;想到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想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想到“以法治网” 、“以德治网”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等等。 3、教材理论对答案多元化的限制。高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必然涉及社会热点。但高考不会只考热点,而是考社会热点和教材重点的结合点。所以,开放性试题的多元化答案中的“每一元”答案都应当力求做到能与教材知识相联结,联系教材知识去作答,而不是与教材理论观点毫不搭界的“一家之言” ,这是教材理论对试题开放性的一种限制。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正是这种限制既考查了考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开放性试题的限制性因素对教学的启示 1、夯实基础,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高考试题正逐步实现以知识立意向

7、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否认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材理论对学生思维多向度的限制,也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材理论想出多元的答案。 2、训练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高考对学生进行的能力考查,从命题上看,它着重反映的是考生认知过程本身。从认知过程所涉及的方法来看,一般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与具体这些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掌握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3、发挥潜能,培养学生分析新情景材料的能力。为了体现公平,高考试题基本上都要采用一些新的情景材料。所以,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编制一些新的情景材料,通过让学生分析,训练和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读懂材料,弄清情景材料的主旨的能力;发挥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理清关系,掌握材料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明确意图,正确把握题目设问指向的能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