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广播新闻如何“讲故事”摘要 本文对广播新闻如何“讲故事”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广播新闻 讲故事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 ,这一来自美国的新闻理念现在正得到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来自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的调查结果即表明,当今年轻人的兴趣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电视普及、网络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受众更希望记者能够把他们带到故事中去。 “讲故事”的写作手法让新闻报道中有具体的人、具体的情节,形象而不抽象,听众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的作者就曾告诉我们,给受众讲故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就是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
2、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一、 “讲故事”在广播新闻中的独特优势 广播媒体和报纸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节目的时长限制,在撰写广播新闻类稿件时,记者通常没有那么充分的时间从容地去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可能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情节发展等全部穿插到新闻当中。但是,广播是属于个人的传播媒介,它可让人们具有想象空间, “是幻想者的乐园” 。这道出了广播媒介的长处:声音能够赋予听众以想象的余地。 因此,广播新闻的作者可以尽量捕捉一些故事细节和吸
3、引人的故事片段,通过现场音效、受访者的谈话和播音员的话,有机地组合起来,让听众自然而然地在思维中把一个故事拼接完整。广播新闻可以通过讲述某个个体或群体生活发生的变化,使听众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主题,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既增加了听众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 此外广播有其自身的特性,那就是线性传播、转瞬即逝。与其相伴的是,受众对所传播的内容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很难在稍纵即逝的条件下很快地理解。通常是一篇稿子听下来,很多复杂的数据听众都没记住,记住的是生动典型的事例。无庸置疑的是,作为媒体,只有让所播报的新闻令更多
4、的普通听众记住、认可、产生共鸣,才能获得最大的宣传效果,而“讲故事”的表述方式对于广播新闻来说,正是最有力的工具。 二、广播新闻该如何讲故事 1 选择的故事题材要“新鲜有趣”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新闻的价值越大。当然有趣味性的不一定都是有新闻价值的,但是,趣味性可以让新闻价值体现得更完美,让新闻事实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让听众人耳、人心,能在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作者应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有新意的情节和细节,通过有画面感的描写和场景设置,细致入微地展现新闻现场,让听众如临其境。同样一个报道题材,如何抓住一些鲜活的动
5、态场景和精彩对话,写出新鲜感,报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曾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获农业好新闻二等奖河南农民 NBA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有个 NBA,全球 N2,,可在河南省灵宝市农民的心目中,他们自己组织的篮球联赛,不比 NBA 差。 (赛场音响)赛场上,56 岁的老汉梁金牛正浑汗如雨运著球,农 NBA就是他发起的,当地人亲切地称他“民间萨马兰奇” ,他说,三年前创办第一届篮球联赛,只花了 11 块钱 (记者)灵宝的篮球联赛是农民自创、自办的,组织可一点儿也不含糊,赛制很像美国的 NBA,也分常规赛、季后赛,总决赛。短短三年,参赛队已经从 8 个增加到 70 个,比赛贯穿全年
6、,总共有 700 多场,观众少说也有 20 万。好多球队有强大的啦啦队,还有自己的篮球宝贝。 (记者)美国 NBA 有篮球明星姚明,灵宝人也有自己的明星。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姚明”不光球打得好,还是种地、养蘑菇、栽苹果的能手。梁金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农家“姚明”们,在当地可是风光得不得了。 稿件总共不过三分多钟,但选材视角独特,构思巧妙。作者把篮球赛作为一种农村新文化现象来看待,在结构布局、材料安排上紧紧扣住联赛的意义、作用来显示健康文化的力量。从构思上,以美国 NBA 为参照系,在“土”与“洋”的对比中行文,平添了趣味。 2 要“典型” ,不要猎奇 我们通常说要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典型
7、人物反映现实,在广播新闻中讲故事时更要强调事件的典型性。既不能是个案、也不能脱离文章主旨太远,否则要么让听众听了莫名其妙;要么成了单纯的猎奇,听众虽然记住了故事却没有达到宣传的目的。 比如曾在全国新闻联播中播出的新闻报道:广西水果的翻身仗 。 让李大妈想不到的是,她那些土生土长的“妃子笑” ,今年居然飘洋过海,摆上了美国和欧洲的货架,每公斤 3 美元的价格对李大妈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因为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平南果农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荔枝烂市” ,眼巴巴地望着大片大片烂在因里的“妃子笑” ,李大妈急得直哭。 录音“以前,没有人来收购,价格便宜,没人拿去,到市场上去,就 1 毛多,人家谁拿去呀。
8、 ” 广西水果产量全国第四,水果收入在农民收入比例中占到三分之一,水果销售的问题不解决,农民增收就难见实效。今年自治区政府引导并授权区内几家龙头企业,首次组织“妃子笑”等名贵荔枝出口欧美市场,当年出口额有望达到 2 千万美元。短短一年时间, “妃子筻”的价格上升了近三十倍 稿件开头的事例让听众一听就能够明白,这广西水果确实翻身了,价格一下翻了十好几倍。而在广西,像果农李大妈这样的农民并非少数,因为“水果收入在农民收入比例中占到三分之一” 。水果是怎么翻身的呢?稿件下面就要说是因为政府帮助解决了流通问题、保鲜问题,促进了果农的增收。这样的典型事例可以为稿件设置悬念、吸引听众的收听兴趣,也起到了恰
9、当反映问题的作用。 当然,强调典型性故事并不是说客观数据不重要,而是说听众有时会比较感性,对于数据信息往往是一听而过。所以广播新闻稿件的作者在处理这类信息时就要采用更巧妙的方法,把比较“硬”却很有价值的信息融到故事里去,避免了枯燥乏味,听众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3 要让当事人“现身说法” 许多媒体同行都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在进行成就性报道和重大题材深度报道时,容易流于枯燥呆板。那么,尝试用讲故事的手法,把非事件性新闻写得亲切可读、赏心悦目,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说,新闻是因“人”而生动的,因此在采写新闻时要做到见物更要见人。对广播记者而言,进行现场采访更是必须的,不但要寻找与新闻主题
10、有关的人,还要亲自观察采访对象的动作、表情、态度、观点,并在相关的同类人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新闻主题的人作为故事的主角,使之成为吸引读者、切人新闻主题的“桥梁” 。 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报道中的李老太太的乔迁之喜 ,新闻报道的主题是“宁夏南部山区实施危窑危房改造工程,首批 8600 户贫困村民喜迁新房” 。作者就是选择了一位喜迁新居的老人,对她的个人经历进行铺陈、放大,讲述了一个颇为生动曲折的“老百姓的故事” ,见微知著地反映出宁夏危房改造这一利民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 (出录音狗叫,压混)我给你说,我们三辈人没有住上房,现在新房都盖起来了,高兴得睡都睡不看,笑声 你看那个窑洞黑得害怕
11、吗?啥都看不见。我穿个针都得拿到外面去穿,里面穿不上。 顺着李老太的手势,记者发现,她身后的三眼窑洞墙体已经有明显的裂缝。窑洞里也是黑乎乎的一片。眼睛得适应好一会儿,才能看到窑洞壁上常年被烟熏火燎形成的黑色泥皮,轻轻一碰就能掉下来。一股股霉烂的气息不时从窑洞深处散发出来。 (出录音)就为这个房子咱们民政科催,公社催,徐娃娃催 记者:催是什么意思?李:就害怕我那个窑现在不牢,害怕塌了把我们压在里头。 彭阳县民政干部不但催得紧,还隔三差五地来到李老太太家帮助建厉:打地基、砌墙、上房梁,那股认真劲儿就象给自己家盖房在距离李老太破窑洞不远处的一块平展展的台地上,新建的三间一砖到顶的瓦房在蓝天白云下泛看
12、青色的光。全松木的房梁、能映出人影的绿色的门窗象似在诉说看一个新的故事 房子盖好了,李老太太一家人的心里也豁然亮堂起来,双目失明的儿媳妇常常在新房里摸索着把那几件能数得着的家具擦了一遍又一遍;小孙子也带着“要让奶奶看上彩电的愿望”进城打工去了 在整篇新闻中,听众可能更愿意听到当事人李老太太讲她的破窑洞是什么样的、她是如何从破窑搬进新居的、新居是什么样子,但是不愿意听某个专家发表评论说,当地政府这么做有什么样的意义。因为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这个次序上来说,李老太太切身感受相对于专家评论。有更大的可信度,她是整个事件的主角,这个时候,用新鲜生动的事实信息和直接的描述来讲故事,会让听众印象更深。 4
13、具有现场感的描述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要把故事写好,语言的把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写作中,记者要注重描述,运用各种感觉,将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描写出来,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也就是说,不要直接告诉听众发生了什么,而是要用自己的描写让他们去感觉发生了什么。而在句式方面,要尽量写简单的句子,多用短句式,多用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这样句子会显得简洁、动感有力量,突出现场感。 当然,强调新闻的故事性并不是要故弄玄虚,更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甚至是编造故事。那些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编造事实的虚假新闻和不实报道,只会损害媒体的形象、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在追求鲜活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略新闻真实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