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 龙 江 省 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草 原 监 理 站二 八 年 十 一 月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写 单 位 : 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草 原 监 理 站编写人 :刘晓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 畜牧师陈维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 高级畜牧师李广忠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 畜牧师郭宗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 兽医师提 交 单 位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提 交 时 间 :二八年
2、十一月- - 2目 录第一章 总 论-4第一节 项目概要-4第二节 项目提出背景-4第三节 编制依据-5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5第一节 自然概况-5第二节 社会及经济状况-6第三节 项 目 区 草 地 植 被 现 状 -7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靠性-8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二节 项 目 建 设 的 可 行 性 -9第四章 市场预测- -11一一一 国内市场分析-11第二节 国外市场分析-13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13一一一 指导思想-13一一一 基本原则-14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5第一节 项目建设内容-15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模-15第三节 项目建设后
3、达到目标-15- - 3第七章 项目建设期、建设进度-16第一节 项目建设期限-16第二节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地点及进度安排-16第八章 关键技术 -19第一节 种子基地建设管理关键技术-19第二节 草场改良及围栏封育关键技术-19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20第一节 估算依据-20第二节 投资估算及安排-21第三节 资金筹措-26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26第一节 环境现状分析-26第二节 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27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及结论-27第十一章 项目效益分析- -28第一节 评价依据- -28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29第三节 生态、社会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4、-30第十二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 33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33第二节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35第十三章 结论-35- - 4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黑龙江省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天 然 草 原 退 牧还 草 建 设二、项目主管部门:黑龙江省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畜 牧 水 产局三、项目建设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四、项目建设地点: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五、项目负责人:包 玉 龙 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畜 牧 水 产 局 局 长六 、项 目 经 济 负 责 人 :刘 铁 男
5、杜 尔 伯 特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畜 牧 水 产 局 会 计 师七、项目技术依托单位:黑龙江草原饲料中心试验站八、项目建设期限:建设期 6 年,即 20092014 年九、项目建设规模:100 万亩十、项目总投资:16575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3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78.4%;地方配套 3575 万元,占总投资的 21.6%。第二节 项目提出背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杜蒙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县份,也是国家级的牧业县,有草原 364 万亩,畜牧业尤其是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是杜蒙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以畜牧业为突破口,确立了畜牧
6、立县方针,内蒙伊利乳业集团、河北妙士乳业的引进,尤其是内蒙伊利 2003 年在我县二期工程竣工之后,日处理鲜奶量- - 51200 吨,大大的拉动了畜牧业的发展,据 2007 年统计,畜牧业总产值已达 14.51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63.9%。杜蒙县地处高寒、干旱地带,近二十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草地退化、碱化、沙化严重。据 2007 年末统计,杜蒙县境内有“ 三化” 草原面积 220 万亩,占境内草地总面积的 60%。草原的退化,加之不合理的利用,使全县的草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大面积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到 2014 年,杜蒙
7、县大牲畜存栏将达到 35 万头(匹),年需饲草 140 万吨,而目前杜蒙县年产饲草仅为 40 万吨,缺口在 100 万吨以上。实施草 原 改 良 建 设 ,不仅对杜蒙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整个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节 编制依据国家发改委以工代赈总体规划;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黑龙江省“十五 ”期间生态环境建 设规划;黑龙江省“三化 ”草地治理建设规 划;黑龙江省退耕还草实施方案;大庆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杜蒙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隶属于大庆市,- - 6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
8、部,全县总幅员面积 926 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 12345至 12412,北纬 4553至 4708,南临油城大庆市,北靠鹤城齐齐哈尔市,东与林甸县接攘,西与泰来县和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滨洲铁路贯穿南北 60 多公里,嫩江水运146 公里,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一、气候资源条件:全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为 400 毫米,年均气温 3.64.4,年平均日照 2852 小时,平均无霜期 158 天,处于第一积温带,年有效积温 2869,是全省热量最好的县份之一。二、水文条件:杜蒙县气候虽然干旱,但地表水与地下水都非常丰富,嫩江
9、流经杜蒙县 146 公里,乌裕尔河、双阳河呈无尾状散流于我县境内,形成大小湖泡 201 个,面积 205 万亩。目前,全县有机电井 1159 眼,草原灌溉井 97 眼。三、土地资源条件:杜蒙县处于松嫩平原腹部,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型平原,自中生代蒸山运动以来,一直以上升为主的剥蚀地区,而平原本身则以沉降运动为主,堆积了深厚的第三世纪和第四世纪沉积物,由于嫩江河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在风力搬运和堆积下,构成了我县独特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经普查共分7 个土壤类型,即生草沙土、草甸土、黑钙土、盐土、碱土、泛滥土、沼泽土。第二节 社会及畜牧经济状况杜尔伯特县现辖 4 镇 7 乡 12 个国有农林牧渔场,共
10、有 82 个- - 7行政村,24.7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 18.4 万人,占总人口的 74.5%,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4.4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17.8%。根据杜蒙县的实情,历年来都坚持畜牧立县的方针,2007 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 18.7 万头(匹),其中奶牛达 13.5 万头,并且全部实行了冻配改良,良种覆盖率达 98%以上。肉牛存栏 5 万头,羊存栏 15.7 万只,年出栏牛 3.3 万头,羊 9.9 万只。累计肉类总产量 1.6 万吨,鲜奶总量 22 万吨。随着内蒙古伊利乳业、草原兴发、河北妙士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入驻杜尔伯特县,畜牧业产值突破 10.4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1、 67.5%,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畜牧业已经成为振兴杜尔伯特县经济的主导产业。可以说,畜牧业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使全县的农牧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据 2007 年末统计,全县牧业平均人均收入为 2980 元,有奶牛户4.5 万户,13.5 万口人平均年收入在 3240 元以上,而无牛户 1.7万户,4.9 万口人平均年收入不足 1000 元,相对还很贫困,贫富不均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最佳的途径就是通过项目建设发展草产业和种子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来拉动和辐射到贫困户,使之尽快脱贫。第三节 项目区草地植被现状杜蒙县现有草原 364 万亩,分布于 11 个乡镇和 12 个
12、国营农林牧渔场。草原植被主要以中旱、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为主,并有3645%杂类 草,一年生植被很少,植被复合体明显,禾本科植被有羊草、野古草、佛子茅、牛鞭草、星星草、芦苇等;豆科植物有扁蓄豆、五脉山厘豆、广布野豌豆等;杂草类有兔毛蒿、蓬子菜、艾- - 8菊、东北牡蒿、籽蒿、碱蒿等,植物种类繁多,一九八二年草场资源调查时,采集到的标准就达 304 种,分属于 60 科 189 属,其中优良植物 144 种。近年来,随着大庆市油田的开发建设,采油区的草原受油田作业、车辆碾压、原油泄露污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下降,草原连年持续干旱,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近年来草原逆向演替加剧,
13、优质牧草逐年减少,劣质牧草大量滋生,井区附近草场地表裸露,碱斑连片,几乎丧失了生产能力,多数地块成了不毛之地,草原碱化面积已达 120 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逐年减少,草原植被稀疏,植株高度下降,草产量由 60 年代的 200 公斤/亩,下降到目前的 3050 公斤,草畜矛盾日趋尖锐。每个牛单位占有草原由原来的 50 亩减少到现在的不足 10 亩。由于草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草场的涵水固土能力明显下降,草原风灾、旱灾、涝灾频繁发生,草原资源总体衰竭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杜蒙县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地方经济原因,加之多年以来过渡利用、油田开发等
14、多种社会因素,杜蒙县的草原改良建设速度一直滞后于草原“三化”的速度。全县潜在的沙漠化、盐碱化的重点区域,风沙、盐碱交替侵蚀草原,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当地的人民生产和生活都受到及大危害。- - 91、草地面积急剧减少。一九八二年,全县草地普查面积为469 万亩,一九九五年由县土地、农办、林业、畜牧四部门进行联合调查,可利用草地面积锐减到 364 万亩。面积减少了 105 万亩。其中重度“ 三化” 不可利用面积 65 万亩 ,油田占用 30 万亩,造林10 万亩。2、草地“三化”严重。据统计,全县 草地沙化、碱化、退化面积为 220 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 60%。草原植株高度比六十年代初期降低了
15、50%以上,植株密度下降了 30%以上。建国初期草地亩产干草 200 公斤以上,七十年代亩产降低到 150 公斤左右,到九十年代亩产降低到 75 公斤左右,低产地块亩产仅 2030 公斤左右。3、草地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油田开发、放牧,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已成不毛之地。4、鼠虫害增加。建国初期,草地很少发生鼠虫害,现在该区年均发生鼠害面积 20 万亩以上,虫害发生面积 150 万亩以上,已经挖的千疮百孔,把植被啃得遍体鳞伤。5、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连续多年干旱少雨,致使部分水面枯竭,加上草原的严重“三化” ,导致沙 尘暴和扬沙天气时有发生,已经侵蚀了农田和村庄,直接威胁到油城大庆和省城哈尔滨,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6、进行草场治理,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