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独立学院学生考试诚信现状调查及作弊原因【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元培学院学生考试诚信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普遍认同考试诚信非常重要,但反对作弊的态度不坚决;作弊行为屡禁不止,且作弊手段多种多样。而引起作弊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既有学生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主要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论文关键词】考试诚信;考试作弊;诚信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人们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精神财富欠缺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因此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诚信缺失”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在校园中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独立学院也不可避免地
2、存在这一问题。本文旨在调查独立学院学生考试诚信的现状,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以期对制定相关诚信考试教育策略有所帮助。1.独立学院学生考试诚信现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分别在元培学院各系中获取样本,了解独立学院学生考试诚信的观念、态度、行为和结果的现实状况。 1.1 学生对考试与作弊的态度 首先,人们普遍认同考试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考试能体现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也是个人品格学习中的一种表现。但从被调查者对考试作弊的看法也可以看出,人们虽认同考试诚信重要,但反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却并不坚决。在调查中发现,对于考试作弊的看法,完全反对作弊,对作弊“深恶痛绝”的只有 23.8%;虽然看不惯
3、作弊行为,但是“无可奈何”的人占 33.3%;18.7%的人持中立态度,觉得要“看具体情况” ;而表示“可以理解”的高达 24.2%。作弊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它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也是个人品行的一个污点,更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否定。可还是被近 43%的被调查者认同,认为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或应该要看其具体情况再来做决定。由此可见,对于反对作弊的态度很多人并不非常坚决,选择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1.2 了解考试纪律和作弊后果,仍有知法犯法想法 随着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各院校都对考风考纪和作弊处罚作出了明文规定,并通过教师的课内教育、辅导员(班主任)的课外指导和监考教师的考前声明,加强
4、了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意图让他们“知法、懂法、敬法” ,抑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校的宣传教育比较到位,被调查者对考试纪律和作弊后果的清楚程度都很高,在是否清楚考试纪律这一问题中,回答“清楚”的占 79.7%, “一般”的有 16.1%, “不清楚”的只有 4.2%。对作弊后果的清楚程度分别是 76%、16.3%和 7.7%。 虽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都非常清楚考试纪律,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作弊违纪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分,但是还是有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铤而走险动了作弊的念头并将之付诸行动。由此可见,对纪律和处罚的清楚认识并不能阻碍“冒险者”继续作弊,也可以将之理解为“知法犯法” 。 1
5、.3 支持作弊应受处罚,对严惩却不以为然 当今高校校园中作弊之风屡禁不止,为了遏制这一风气,给作弊者和想要作弊的学生以示警,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考试作弊处分条例,轻则警告、记过,重则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对于这些处罚,学生们又是什么态度呢? 调查显示,认为应该处罚的有 95%,可其中仅有 27.8%的学生认为应该从严处分,更多的学生(67.2%)认为只要不让其作弊课程影响自身利益和公平性即可,即只要将作弊课程计为零分就可以了,不需要对其进行处分,以免影响其今后找工作。比这更“宽容”的学生有 5%,认为不让其继续作弊就可以了,没必要“赶尽杀绝”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作弊处罚,很多学生(72.2%
6、)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只要阻止其作弊,小惩大诫即可,没必要危害到其今后的发展,他们不懂得,对作弊者的宽容,就是对自己权益的严重侵害。 2.学生考试诚信的行为 2.1 作弊行为屡禁不止 尽管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处罚条例,考前也加大了宣传力度,但当被问到“您是否有过考试作弊的行为”时,回答从未作弊的人68.2%,偶尔作弊的人 30.3%,经常的人也有 1.5%。由此可看到,有近三成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的人经常性的作弊。 2.2 作弊手段多种多样 校园中平时考试作弊的手段虽不像社会上的作弊方式那样高科技,但所采用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夹带小抄、在桌子或考试用品上摘录考
7、试要点、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携带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利用通讯设备收发考试相关内容、偷看他人试卷、互换试卷甚至找人替考,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调查后发现,被最多人采用的是“夹带” ,占了 27.1%;其次是偷看他人试卷,采用的学生有 24.1%;使用最少的手段是找人替考,只有 3.5%,毕竟这不仅找人困难,而且也要防止被人认出来,实际可操作性不高;互换试卷也很少,只有 4.3%;其他手段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交头接耳互打暗号 8.4%,使用电子设备(含通讯工具)13.6%,为同学作弊提供便利 13.3%,还有 5.7%的人选择了其他。 3.原因分析 从被调查高校学生考试诚
8、信的现状来看,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3.1 主观原因 3.1.1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后骤然放松,看到大学和中学课程结构的不同,对于自身所学专业和今后出路的不明确,对于今后的四年学习生活非常迷茫,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也没有了中学时那样明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大学和中学学习方式完全不同,重在学生自学,既没有任课老师的时时督促,也没有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天天关注,更没有学校的几天一小考几月一大考,很多学生就会放松下来,学习积极性不高,把更多的课余时间花在了上网、
9、逛街、外出游玩上,有个别学生甚至上课迟到早退或缺课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平时在学习上完全不花时间,到了考前几天开始看书,抱着及格万岁的心理,到了考试时才发现临时抱佛脚想要及格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于是一部分学生就决定铤而走险,以作弊的方式来使自己能够顺利过关。 3.1.2 学习心态不正 一部分的大学生,在中学期间就是老师和家长眼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而到了大学后,成绩也一直不错,对自身成绩的心理预期比别人都高,优秀学生的光环一直笼罩着他们,听到的一直是称赞和夸奖,看到的一直是别人钦佩和羡慕,在班集体中地位也高。这部分学生平时也算努力,但大学毕竟不像中学,完全以学习为重,一些班干部任职和学校活动的工作
10、量并不会很大,也不会占去他们太多的学习时间,在大学里面不仅学生干部的职权更大,所负责的工作所需投入的精力更多,学校也有比中学时更丰富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可供选择参加。他们如果无法很好的分配好自身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必然将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到那时也会有一部分同学为了其自身的优越性不失去而选择作弊。3.1.3 所谓的同学之情 在问卷“您认为检举同学作弊很不道德吗”这一问题中,有过六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认同,他们认为只要不影响自己考试,没有必要向老师打小报告,这种行为是“损人不利己” ,没必要为了这种“小事”伤害到同学之情,也是对同学的背叛,是很不道德的。更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假如关系很好的同学在
11、考时要求给予“帮助”这一问题选择了认同,他们认为那是乐于助人的表现,同学之间这点小忙能帮就帮,反正也不是自己去作弊,自己的考试成绩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同学若没有自己帮助很可能不及格,甚至也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不想让同学觉得自己很难说话不讲义气。这两类人都没有想过,他们以为的顾全同学之情,其实是放纵甚至是他们在作弊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好好学习的反向道路上越走越远,终至在某一次爆发出来,造成严重有过。 3.2 客观原因 3.2.1 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其家庭成员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其固有思维的形成,也直接
12、影响其对于诚信的态度。 所谓言传身教,很多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从小就教育其要诚实守信,不能撒谎,这本是很好的,但做到“言传”是不够的, “身教”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讲更大也更加“润物细无声” 。父母在生活中往往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而且也从不避着孩子,家长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小事,算不上诚信缺失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他们肯没想到,这些所谓的小事日积月累,不停的冲击着孩子的诚信底线,使他们产生只要理由够充足诚信可以适当退步的心理,极致长大后对于诚信观念缺失,诚信底线过宽。 更有一些父母,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平时对子女的要求就只有一个学习成绩,其他事情都可以无条件满足,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分数至上”的心
13、理,使孩子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拿一个令父母满意的成绩,而不是怎样学些什么知识。也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往往造成孩子抗压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弱,一旦觉得考不到让父母满意的成绩,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完成这一目标,更有甚者,一旦考试失利就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做好,想要在以后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扭转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说家庭原因也是引起学生作弊的一个原因。 3.2.2 学校原因 导致学生作弊的学校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核方式的不合理。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期间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一些公共通识类课程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专业课、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
14、兴趣的任选课。这一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就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但很多高校还是以卷门面考试为主,这与中学是相似,可与中学不同的是,每门课程只有期末时的一次考试,颇有点“一考定终身”的意味。我们都知道,考试在学校中的最主要功能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现在的高校中不能像中学时那样通过多次考试来考察,一次期末考试的小小一张 8K 试卷中题量有限,但所承载的东西却太多,导致很多学生将精力花在了这一学期一次的关键时刻,而对平时的重视不够。 其次,教师的纵容。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纵容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是指授课教师,很多授课教师上课时只管自己上课,既不管学生有没有懂,也不管学生有没有
15、听,更不管学生有没有到,只自顾自讲完就好,考前未免考试成绩太难看,不是降低考试难度就是在考前复习时给学生划所谓的重点,更加助长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的风气。另一方面是指监考教师,很多监考教师很尽责,考试开始前宣读考场纪律、考试中途认真巡考、考试结束时分工收卷,但也有部分监考教师仅将监考当做额外任务,在考场里看书、玩手机、批改作业、聊天,甚至经常性离开考场,还有的监考教师怕学生作弊受处分影响其今后发展,对于在作弊的学生选择仅仅只是制止或视而不见,而不会将其抓出来,让其结束考试接受处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作弊。 最后,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
16、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唯一的思想教育平台也只是教育部规定的思政类课程,这类课程由于是通识类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偏理论性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这类课程只集中安排在大学前两年,后期就不再有这类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是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光靠个别几门课程中的浮光掠影式的提及,或到了考前再宣传教育是不够的。 3.2.3 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功利意识不断的增强。种种社会上的不诚信观念和行为,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越来越薄弱,思想观念越来越功利;使得大学生在遇事做出选择和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
17、问题,在自身利益有保障的前提下才会去考虑社会道德规范,而如果有新的利益诱惑时,容易放弃原有的道德倾向而选择错误的道路,学生作弊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在被问到“如果有一次对你关系重大的考试中有作弊不会被发现的机会,你会选择作弊吗?”时,过半的调查者选择了认同。由此可见,当考试作弊利益大于作弊成本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原有的道德倾向,选择作弊。由此也可联想到日常的期末考试中,作弊行为屡禁不止也有一定原因在此。 可见,作弊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学生个人的一种行为,它的形成是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的。在分析作弊行为的成因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来自各方面的原因,才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作弊行为。 4.结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考试更是每个大学生应遵守的基本准则,了解考试现状和作弊原因后,如何让学生在自律和他律的双重作用下做到诚信考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