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摘 要:为了成功地运用教学语言,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关心时事使教学语言富有科学性、逻辑性、丰富性,通过谙熟儿童心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锻炼口才使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获得成功。 关键词:语言科学性 启发性 感染力 俗话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不错,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工具。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可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意思是说,当老师有四个条件:一要
2、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后两条说的即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而前两条又是建筑在后两条之上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说,除了要符合一般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二、流畅、明快,具有逻辑性。 三、活泼、形象、传神,具有启发性。 四、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巧妙结合,借助姿态、表情和手势,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么,要使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以上四条要求,该如何锤炼呢?通过多年
3、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觉得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 第一,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达到高屋建瓴,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只有课前对教材的编排心中有数、对教学目标清楚清晰的条件下,教师才能表达确切,阐述分寸适度,通俗简洁,学生易懂,反之易出现脉络不明、推理不严密、闲话废话夹杂其中的后果。例如在教学翠鸟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钻研教材,确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朗读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技术高来感受翠鸟的可爱;2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能仿写喜欢的小动物。如此,在这两个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有机地展开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达到了科学
4、性与逻辑性的要求,取得了“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的效果。 第二,教师要博览群书、关心时事、视野开阔,使教学语言丰富多彩。有句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想不做教书匠,要做充满魅力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得有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因此,教师得不断学习,向古代学习,向现代学习,向国内学习,向国外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学问渊博,经验丰富,才能“耆艾可信” 。我记得师范里曾有两位老师先后教过我们文选课,同样是本科毕业,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一位老师博古论今,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分析文章入木三分,我们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觉得听
5、他的课,时间过得飞快,意犹未尽。 第三,教师要谙熟儿童心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课文阳光时,有一句话:“小河变成长长的锦缎了。 ”学生不理解,因为对于“锦缎”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就找来一块锦缎的实物给孩子们看,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锦缎怎么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锦缎好漂亮!” “锦缎是亮亮的。 ”“锦缎是五彩缤纷的。 ”“锦缎是金色的。 ”理解了锦缎,老师又继续问:“你想对阳光说什么?” “阳光你真像魔法师!” “瞧,通过老师直观形象的教学,孩子们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阳光的美好,学生的思维、语言、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四,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6、,锻炼语言能力,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教育家于永正早年练习朗读能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我怎样备课一文中介绍了他怎样备“朗读” 。他说:第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多听别人的朗读,听录音。平时,他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他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他常说:“录老师是指导朗读的好老师。 ”“录老师”就是指磁带、。第三,说得远一点,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尤其是音乐修养) ,丰富自己的情感。他是酷爱京剧的人,京剧艺术给了他丰富的营养。艺术修养高,情感比较丰富,便容易和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对接” 。久而久之,于永正老师的朗读能力渐
7、渐提高了,也成为了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界泰斗级的人物。我想,只要我们立志于我们心爱的教育事业,想方设法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那么,我们也能像于永正一样,拥有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能力,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本身包含了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通过语言,教师获得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教师才能够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并且对他们进行各种影响。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让我们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学语言,以高超的语言艺术,使我们的孩子一进小学的大门就深深地爱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成有信 主编 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德华 主编 中外教育简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 编 名师授课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