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056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由论语十则看文化经典教学很久以来,我们语文课为什么变得枯燥无味了?事实上,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时候,语文就有趣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讲台的“霸主” ,大量挤占原本属于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好像讲台是专为我们设计似的,课堂上总希望学生接受我们的一切,恨不得在学生的脑袋上找个洞往下灌,当然,公开课上我们都做得很好,一到随堂课,我们常常身不由己的讲得多。结果,死记硬背多抄写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上去了,但能力是否上去了?我却不敢恭维。当我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可曾看见学生昏昏欲睡?我们还总责怪学生不守纪律,我们是否该反思了?很多有实干精神

2、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上是做了,不会说;而我们有些老师呢会说,但不做。 到了说课的时候,只要说到理论,我们很能引经据典,总不忘搬出理论家们的一大堆理论来证明什么。但一到实际教学中,我们总爱忘记那些高谈阔论,依然充当那讲台的“霸主” ,照样滔滔不绝,我们果然是会说,但不做。 是到了我们反思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光会说,还要真正的做。我们要减少对学生时空的占领,还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要真正做到还学生以时空,我们就得忍痛割爱。 首先,我们的课堂准备要转换一个角度。改以“教”为核心为以“学”为核心。也即是教师要留给学生大多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在探讨中感悟、体验我们到的教学目标。例

3、如在教学七年级皇帝的新装一课,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课本剧,交给学生分成小组去排演,课堂上老师只要在导入时设计一个问题(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啊?他的新装有什么特别的吗?) ,然后又学生分组表演。学生表演了课本剧后再设计一个问题(看了这个皇帝和他的大臣们的故事,请你说说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最像?为什么?) ,由学生把对剧中人物的看法如:“你觉得这个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大臣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骗子是什么样的人?请写在黑板上” 。老师再指导学生小结,就解决了我们很多老师平时滔滔不绝时的所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到了知识,还通过他们的合作学习在探索中有了创造性的提高。我们可否得出一个结论:你把

4、问题抛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效果会更好呢? 其次,把学生作为备课和上课的第一要素。 备课时备课标,备教材是不变的程序,但备学生才是关键所在,学生应该是我们教学环节的第一要素。只有弄明白学生有了哪些知识积累,学生喜欢怎样学习,他们的时代观念,他们的时代精神,才能去构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才能去构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们不妨从结尾入手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我们一家回来改乘圣玛洛船,这究竟是为什么啊?我想,沿此问题追溯回去,学生一定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通过阅读,他们会了解,我们一家之所以在回家时改乘圣玛洛船,知识为了躲开

5、于勒,之所以躲他,是因为他从一个我们记忆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之前天天念叨他,是因为他在信中说要给“我”父亲一大笔钱, “我”父母已经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打算用于勒的钱置一所别墅,最先要把他赶到美洲去,是因为他不但吃光了父母分给他的遗产,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份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可以自行解决的。因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记住他们是我们整个教学环节的第一要素,才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得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快乐并进步着。 再以皇帝的新装课本剧教学方式为例,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他们除了表演课本内容之外,应该还会猜想皇帝和大臣们在骗子离开后

6、的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甚至还会有让我们老师想不到的创意内容。如果我们真正的把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真正让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我想,学生会而且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快乐,并创造性地进步着。第四,教学相长,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时代同步,与社会接轨。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与时代精神是同步的,之所谓“面向现代化”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集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教学中的指导者、组

7、织者和参与者。有一次我让学生创意地写一个网名,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帅得惊动党中央。学生都叹服:太有才了!我汗颜:比我有创意多了! 我想,我们应该推出“教学相长”式的合作学习模式,我们除了正式职能以外,还可以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似的两个学生。放手吧,把时空还给孩子们,他们会还我们一整世界的精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散发着智慧的光辉。而这些经典如何才能在热衷流行音乐、电子网络的学生中扎根?如何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热爱中华民

8、族的传统文化?这都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的问题。 笔者看来,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作品和学生的距离,打消那种久远的年代感。文言文、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许多的语词、语句、语义是相同的,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 成语、名言警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就会大大消除。 以论语十则来讲,我们就要挖掘那些话语在当今社会的内涵,以及对学生自身的现实指导意义。比如学习“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就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

9、不懂装懂的坏习惯,或者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平时的阅读书报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遇到拿不准的字词没有查找工具书的习惯,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解决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反而对此不以为然。到了需要用的时候,比如考场上遇到了这些字词往往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些亲身的体验能让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而在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时候,把它与学生平日的学习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进行讨论,学生会分析自己不同的科目因为不同的学习态度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又反思了自己的学习心态。 学生在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渴望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但是,

10、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环境,他们不知道需要的是什么,只要提供机会,引导得法,他们一定会有枯苗逢雨的感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就对学生的为人处事树立了准则。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也会说起有的时候因为说了谎话而提心吊胆。那种睡不稳、吃不香的感觉记忆犹新。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又强调了对学习体验的关注。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体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

11、与情趣、审美无关的一堆符号。因此,调动经验之后,还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的关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让生活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以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感情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是语感,语感的获得说到底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我们应该关注文言文的文本特点,凭借“注释” 、“文言空白” ,工具书等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能力,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文言文阅读就是融入学生主体和个性见解的过程,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去把握文言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小组间的交流与探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的言说” ,自主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处充斥的各种文字使他们心浮气躁。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恰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