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语文课是各学科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语文本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有不少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该如何来化解这一“危机”呢?古人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我想以此来诠释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而充实“猪肚”应是其关键,成功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饰好“凤头” ,先声夺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
2、厚的兴趣呢? 1.诗文导入 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在讲秦观的鹊桥仙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国的爱情诗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譬如唐代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在这样氛围的渲染下,学生便深受熏陶,加深对诗的主题的理解。 2.音乐导入 乐教是最高的教学艺术。二千年前孔子就曾经
3、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只有乐教,才能“情动而辞发” ,学生才会“乐学” ,才会“披文以入情” 。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探索,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双方的感情渠道接通了,课堂教学情境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接连不断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书画导入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无定法,引入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学生潜能迸发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二、充实“
4、猪肚” ,增加密度 饰好“凤头”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振奋起来,此时若能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学生潜能,迸发创造性思维,自然水到渠成。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本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播放录音范读,唤起美感。如教庄子的逍遥游 ,我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使他们驰骋想象文中阔大而充满哲学意蕴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中画面之美,进入情境之中了。 2.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是
5、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环” ,或者说是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眼” 。我们只有从这一“环”一“眼”向有关的知识面延伸和辐射,才能清晰地把握教材。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由课本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走进生活。 ”这是语文学习延伸和扩展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也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
6、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 以教材的某一类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这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如贺知章的咏柳与王安石的咏柳题材相同,但主题完全不同;讲韩愈的师说 、苏轼的赤壁赋可以扩展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讲中国现代诗歌,可以联系到外国的诗歌,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箭双雕。 以某一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字扩展。如学习王维诗歌,进而介绍王维参加科举
7、考试之事,学生极感兴趣,便由此推荐唐薛用弱著的集异集扩展阅读,进而扩展阅读王维的山水诗及唐诗鉴赏辞典中对王维山水诗的赏析文章,最后自己写出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的介绍文字或赏析片断,通过这样几个层面的扩展阅读,学生形成了能力,知识水平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收好“豹尾” ,富于探究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将要结束的时刻,老师一方面是对这节课的内容作中肯的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及总体把握;另方面是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这对巩固学生知识和提升学生能力很重要。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几乎成了看书做题的“机器人” ,严重地摧
8、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富于探究性、个性张扬的作业,同时为学生减负,这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设计这两类作业: 1.活动类作业 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的综合能力。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写一周新闻述评;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 新闻报纸摘要节目等扩大知识面;看焦点访谈 、 东方时空等抒发感想;收集广告语,给广告分类,给错误的广告改错,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节假日外出游玩,观察生活,寻觅传统节日的诗情画意,写游记等。 2.拓展性作业 就是根据所学课文向外拓展。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课前课后可让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集及其他作品,查阅朱自清其人的生平事迹,感悟朱自清的语言特色,写朱自清印象等;如学习古诗词,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整理古人写的春花、春风、春雨的诗句,也可让学生扩写、改写,培养想象力。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要落实这一任务,语文教师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