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负荷分析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负荷是指心理负荷量和心理负荷强度。本文在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所包括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不适现象存在的原因,提出合理把握心理负荷的三点建议。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心理负荷量 心理负荷强度前言一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与课的负荷密切相关,在体育教学中,负荷可分为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平时我们对生理负荷的预计、控制和调节非常重视,也力求合理把握,但对于学生的心理负荷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心理负荷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负荷因素,它会对学生的身心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不
2、可低估的作用。心理负荷的合理把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起到积极的效应。因此,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负荷问题浅谈几点看法。1 心理负荷及其因素分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负荷是指心理负荷量和心理负荷强度。心理负荷量一般指心理负荷的时间长短,心理负荷的强度一般指心理紧张的程度。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时间的长短和运动的强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对于生理负荷,我们有充分的认识,可对于心理负荷,我们却缺乏足够的研究。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心理负荷所包含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和调节心理负荷,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主要因素包括兴
3、趣、意志和注意力。11 兴趣及其作用规律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倾向,与肯定的情绪状态相联系。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他就把心理活动趋向于某一事物,表现出积极主动地感知有关事物,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情绪高涨、记忆力增强等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如对体育有兴趣的人,无论在体育场观看体育表演或收听体育广播都会全神贯注,有时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又可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兴趣对人的认识和
4、活动的作用,即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等,从而提高了学习和活动的效果。其次,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只要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及其转化规律,诸如直接兴趣与教学活动本身有关系,一旦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生感觉到体育课的枯燥无味;而间接兴趣则与课的目的和任务有关,没有间接兴趣,就会使学生会缺乏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只有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12 意志及其作用规律意志是
5、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的作用。前者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活动,后者则是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行动。学生的意志是通过克服各种困难的行动表现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其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多个方面。譬如,当学生面对肌肉工作强度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意志力表现为越强;当学生出现疲劳和厌倦的时候,学生的意志对机体工作能力会有所减弱;此外,当面对全新的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要作出意志的努力。在体育学习中,意志努力可包括肌肉紧张时的意志努力,注意紧张时的意志努力,与克服危险有关的意志努力,与克服疲劳和厌倦有关的意志努力,与遵
6、守各种规章制度的意志努力等。当然,意志的努力也要适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等。意志所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非常大,体育教学中许多任务的完成,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作为保证,是很难达成的,因此,我们既要了解它的变化规律,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13 注意及其作用规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程度。一切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进行。任何心理过程的活动效率,总是表现为有注意参加才能实现。注意还可分为无意注
7、意和有意注意,它们两者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一般来说,无意注意是由直接兴趣引起的,有意注意是由间接兴趣引起的,两种注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发生转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无意注意,课的任务就很难完成,反之,在教学中只依靠有意注意,就会使学生较快地失去学习的吸引力,容易产生疲劳和消极情绪,因此,只考虑任何一种单一的因素,都会影响课堂效率。因为,体育教学的课堂环境有其自身特点,体育教材内容的安排,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变换等,都对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对注意及其变化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合理运用。2 心理负荷不适现象存在的原因心理负荷包括了多种因素,我们只有对各种因素都进行认真、合理
8、的把握,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能以自己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将自己的注意力与所要完成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所安排的内容和任务成为学生的一种合理、有价值的负担,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既活跃而有效,从而完成课的任务,促进技术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由于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师自身的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畏难情绪,对体育学习产生压力感和厌恶感,从而引起心理负荷的不适现象,由此会使课堂的气氛缺乏生气,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导致心理负荷不适的现象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目前,导致心理负荷不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21 体育教师
9、自身对体育课缺乏应有的兴趣,对教学包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很少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投入和热情,这种不良的情绪对于敏感的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22 体育教学的内容单调、练习量划一。从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来分析,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都以两个项目为主,缺少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很难有选择的余地,较少能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技术基础,基础好的同学难于得到满足,基础差的同学又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不到正常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23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学生的注意规律很难得到合理运用,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预以集中,影响课的效果。24 场地使用和器材布置不合理,
10、安全措施不力,容易造成一些意外的伤害事故,也由此对学生来说不但不能引起积极的心理反应,反而会产生退避心理,使学生对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减弱,产生无形的沉重的心理负担。25 体育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习惯根据技术技能形成来选择教学方法,而很少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培养等众多的因素去选择教学方法,也很少能合理有效的去应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持续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对克服用各种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力。综和对诸多因素的分析,寻找对心理负荷影响较大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教学中的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自身的一些素质和态度等对学
11、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影响,从而导致对心理负荷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心理负荷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和容易产生心理负荷不适现象的分析,有利于找到合理把握课的心理负荷的应对策略。3 合理把握心理负荷的三点建议在我们对心理负荷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和造成心理负荷不适的现象进行剖析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心理负荷的合理把握进行针对性和策略性分析。31 合理把握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关系。体育课的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者互为影响,互相作用。一堂课的生理负荷的预计和实施要考虑心理负荷的变化规律。首先,我们要考虑兴趣的特点,使练习时间、休息和恢复的间歇的安排,既能使学生能保持对练习本身的兴趣,又能以完
12、成课的任务作为自己的目标,保持对练习的持续的兴趣。其次,生理负荷的量和强度,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是学生的意志努力所能完成的,否则,过重的生理负荷会成为的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畏难和逃避心理,从而影响了课的进度。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反应、情绪等进行观察。再次,练习的变换的次数和持续紧张的程度对注意集中能力的影响,在这里主要是指对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化规律的运用,使学生的神经细胞不至于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推迟和减少疲劳的出现,使学生的注意力能以较为轻松的状态关注课的内容和任务,也使练习不至于在学生的注意力出现了分散时进行调整。因此,生理负荷对心理负荷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受到
13、心理负荷变化规律的制约,所以,我们既要从生理负荷出发,合理分配练习的时间、次数和强度等,又要考虑心理负荷中诸因素的变化规律,使两者有机结合,使课的负荷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体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32 根据心理负荷的变化规律,有效设计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从中可以看出,课的结构主要指教材内容安排序顺、组织形式、教法和时间的分配,因此,课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对心理负荷的把握,是课的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顺序上,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当前的需要。根据年龄特点,我
14、们要注意对课的内容的趣味性和技术性的分析,如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区别;根据身体条件和技术基础,我们可安性别和能力分层次进行教学,而不应仅是我们常规按身高自然分组;根据教材性质,如是技术性和素质要求较高的,我们视学生情况串插一些辅助教材等。在学习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内容时,尤其是对待基础较差的同学,一定要根据项目的特点,使难度逐渐提高,慢慢过度,运用好辅助性练习,尽可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和恐惧心理,能顺利完成教材每一阶段的目标。第二是教学方法。现在据我在实际中观察到,教师更多的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诸如,教师的讲解法和示范法、学生的练习法。教师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出发,采
15、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诸如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被教学方法所吸引,在课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高涨和愉悦的情绪,完成课的各项任务。第三是课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布置,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使学生的不安全感降低到最低限度,不给学生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次,经常能给学生以新颖的感觉,精心设计和合理布局场地、器材。再次,组织形式要有效、合理,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指向课的内容,使体育课自身的魅力得充分的展现。第四是时间分配,主要是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的关系,前已涉及,不再重述。因此,一堂课的结构设计和课的完成,不仅要考虑生理变化
16、的规律、技术技能形成规律,更多还要注意对心理规律的运用,在一节课中只有协调好诸多的规律,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不言自明。33 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在了解学生的生理变化规律、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认知规律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对心理负荷变化规律的学习和运用,改变目前对心理负荷被忽视的现象,使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互为作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体育课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课中能被教师的自身魅力所吸引,使体育课堂真正能放射出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色,使体育课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