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396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决不是脱离中国传统道德而产生的,它必然而且应当是对中国历史上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人类更高的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是相对近代道德、

2、现代道德、当代道德而言的.它是中国古代儒、道、释(佛)伦理思想体系的综合和概括,而以儒家道德思想体系为主的民族道德的总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其被今人批判继承的精华部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强调整体精神,提倡关心社傻民生,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献身。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结品。第一,把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作为一种道德义务.颜元以“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为已任;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顾炎武高倡“天下兴亡,匹夫有

3、责他们把爱民族、爱国家的道德情感,升华为一种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忠实地履行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道德义务。第二,提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道德境界,屈原仁下求索,虽九死其未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先公后私” , “尽忠报国”的崇高道德境界。第三,奉行“杀身成仁” , “舍生取义”的道德情操。苏武“杖汉节牧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袁崇焕“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夏完淳“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张煌言“赢得孤军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郑成功

4、“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二这些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身陷逆境,不辱大节的高尚道德情操。(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 、 “礼” ,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思想包括:第一,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并把“仁”解释为“爱人” 。 “仁者爱人” ,这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第二,倡导“爱人”要以互爱为前提,认为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 ,彼此相爱和谐.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应该“和为贵”;“已所不欲,

5、勿施于人”;“克已复礼为仁 ,这是一种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公德.第三,提倡“厚德载物”的团结宽容精神。 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作为正人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的胸怀,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就是讲团结,有宽容宽厚精神,强调“推已及人”和人际和谐,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三)以“五教原则为核心的人伦道德从尚书中最早提出“五教”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规范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人伦道德关系的基本耍求是:第一,在家庭人伦关系中,主张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孝经中提出“夫孝

6、,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认为这是所有道德“教化”的出发点.先秦儒家认为, “孝就是“善事父母” ,就是要以“孝”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孔子认为,对父母不但要“养” ,而且要“敬.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禽兽尚知“反哺” ,人如果对父母不敬不养,那不是犬马不如吗?对父母的赡养,只有从深爱出发,才能有和气偷色,承顺父母之心.第二、在社会人伦关系中、强调“忠” 、 “信”二字,儒家道德观念中的“忠君”和“爱国”是统一的,并认为“忠”是“孝”的延仲,即把家庭伦理道德引仲到国家.“忠国孝亲,赤子之情” ,此乃“人之大伦”.因此,国民应该谨奉“忠孝之道”

7、,做忠君爱国,孝事双亲的忠臣孝子,儒家认为, “信”也是“孝”的延仲,是把家庭人伦关系引仲到社会人际关系当中去.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 ,把“信”作为“五德之一。孔子认为,做人立世,信诚至上,他非常形象地比喻:“人而无信” ,就象车子缺少轮子样,没法在社会上从事各项活动.因此他主张“言必信,行必果。 ”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要做到诚实无欺,讲究信用,遵守承诺.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交友重信,一诺千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取信于民,为政之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诚笃,经商之德.古人从生活实践体会到,经商只有“以义为利,以义求利 , “诚笃不欺” , “人有义声 ,社会信誉良好,才能事业兴旺.第

8、三,主张“孝 、 “忠”为相互承诺的道德义务.在家庭人伦关系中,儒家提倡“父子有亲” 、 “父慈子孝” ,把“抚养子女”和“孝顺父母”联系起来;在社会伦理关系中,儒家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朋友信之”主要靠“志同道和 ,感情相依,品行互砒。 易经上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 ,通“嗅” ,即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与人同心同行,彼此互相帮助,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这种友情,散发着兰花般的芬芳.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是这种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 、 “金兰之好.这里不仅讲了处理家庭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的伦理道德准则,也讲了用人交友

9、的选择标准.必须指出,传统道德并非都是“优秀 , “优秀者乃其巾精华成分.传统道德其中有许多糟粕.如汉代董仲舒宣扬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所谓“三纲”;宋、明理学家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宣扬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以及儒家宣扬的“三从四德 , “忠贞节烈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为尊者讳”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父母在,不远游“.这些观点多带有迁腐、保守、荒诞、迷信及反人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对传统道德必须采取扬善弃恶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传统道德对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不仅内容丰富,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的

10、精神遗产,而且对如何加强道德修养也提出了许多启迪后人的东西,也是可贵的精神瑰宝.(一)重视修养践履强调知行统一重视加强道德修养,在树立起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的同时,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人们的道德修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第一,强调“知行相资以为用.荀子认为, “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是说,取得正确的认识,用它指导实际行动,人们就可以不犯或少犯错误.朱熹认为, “义理不明,如何践履? ,就是说,道德行为如果没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信念的指导和制约,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他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王夫之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的命题,他说:“知行相

11、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 ”认为知与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区别,指各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有联系,指知行相互作用,相互资补.知行二者的区别是互相作用、资补的原因和条件。第二,强调“为仁由己”的道德主体精神.孔子提倡“修己” 、 “克己”;孟子讲“养性” 、 “养身” 、 “良知” 、 “良能” ,曾子要求“日三省吾身” 。他们认为,只要人人能够“修己 “养性” ,凭借道德觉悟和人的“良心”来“自律”行为,就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道德的社会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三,强调“知过必改 , “见贤思齐”的精神,儒学大师们认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也.过也,人皆

12、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好人有过错,就象自然界发生日蚀和月蚀一样,人们都看得非常清楚,是掩盖不了的;但是知过必改,就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儒家还提倡“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以“贤者”为师,以贤者为人生楷模,靠榜样的示范规范自身的行为;而对不道德的人和事,必须引以为戒,从善弃恶.只要人人都能做到这些, “人皆可以为尧舜” ,社会风气就会不断改善。(二)追求道德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传统道德强调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向往高尚的理想人格.人,应该是道德境界高尚的人.应该是有益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人.它包括:第一,强调“以身殉道 , “以道殉身”的思想品格。孟子说:“天下

13、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意思是说,在社会风气良好的太平盛世,应该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而献身;在吏治腐败,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以至天下大乱, “礼崩乐坏的世道里,就应该为重塑道而做出自我牺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执着地追求.第二,提倡“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精神境界。孟子主张“尊德乐义”.要求人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段话的大意是,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道德沦丧;人在富贵的时候,不能为富不仁。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应该为官

14、一任,造福一方;人在宦海失意的时候,应该身处逆境,洁身自好,们心无愧。人的道德追求不能因贫富、荣辱、喜忧而发生动摇和变异.第三,提倡“君子务实” , “自强不息”的务实进取精神。 国语中说:“华而不实,耻也。 ”王符认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他们都是反对浮华,主张求实的.要求人们为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而“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 , “乐而忘忧” ,积极进取,努力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传统道德对人们道德修养提出的基本要求,虽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其中不乏唯心主义的东西,但是,其中许多积极的东西,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发挥

15、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我们要全面理解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巨把这项宣传教育_作落到实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从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本民族伦理道德传统同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新生的文化主体如何对待和承袭本民族伦理道德传统的态度和方式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中,显得非常突出。我们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本身就是个别和一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它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的共同性质、方向和道路,但又必须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具有中国化、民族化的特色,凝结着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在形式丘而日在内容仁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很显然,这种社会主义本身就包含着

17、新的人格塑造的价值,包含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首先是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从而超越旧传统,创造社会主义新道德、新文化的价值选择的内涵。因此,对于这一伟大建设的跨世纪的主体来说,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或态度和方式的问题就至关重要。这是我们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历史的视角。第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可以促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传统或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思想、道德、风尚、艺术、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有机综合体,虽然有其历史的变异性,但较大的相对稳定性乃是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由此而成为影响和调节社会生活的一个稳定系统,表现为一个

18、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定势,是一定社会经验得以传播和积累的特殊文化信息系统和媒介,也是一个民族接受和消化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滤器和生长点。而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即构成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部分,则是这个民族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构成,凝结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它能够唤起这个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这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创造合乎时代要求的新文化、新传统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确实离不开传统。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继续清除过去长期以来山于我国社会思想过分政治化、激进化而带

19、来的对文化传统的冷漠和近乎虚无主义的文化态度的余毒,继续克服过去那种不同程度的情绪主义的非理性的急躁病,以及伦理政治化的极端举措的影响。我国目前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中所出现的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逆反心理乃至民族虚无主义的迹象,表现了过去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缺陷,也表明了直到现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仍然是我们思想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克服这种缺陷,我们就不可能有效地承担起新时代全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部使命,也无法顺利地实现我们民族文化和道德现代化的新的构建和代际之间的历史延续。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和加强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的宣传和教育的问题

20、。第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的,就是为了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 世纪以米,世界上所有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人的。西方的现代技术、实业和市场,都是从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上合乎规律地生长出来的,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批判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应当是从自身文化传统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地生长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相统的历史过程

21、。事实上,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曾经儿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东方伦理道德观念而滋润着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形成了渊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儒家文化圈。正是在这个文化圈中,我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就较成功地通过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现代设释和利用,为发展自己的商品经济、开拓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文化价值条件和伦理道德环境。这些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我国要发展商品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能离开我们民族包括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 。正是这种优秀传统,千百年来铸就了一颗为世界所震服的“中国心” 。我们要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注重于对这颗中国心”所蕴藏的无限精神资源的深层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