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435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要问题是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同时又必须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巨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社会和谐是整个人类所追

2、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就其最终的目标状态而言,应该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性质上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初步具备了和谐社会生成的现实基础。 (一)思想基础。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

3、代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为群众所掌握,从而化为自觉的行动,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有着共同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破了一个不和谐的旧世界,

4、其执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领导人民建设一个和谐的新世界。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奠定了领导地位并形成了强大的领导力,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对社会资源形成了强大的整合力。所有这一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三)物质基础。 年月小平同志讲到:“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美元。这同你们相比,还是低水平,但对我们来说是雄心壮志。 ”在这里,邓小平提到了把小康水平作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衡量目标。年月日,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

5、:“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至美元,看来美元是有希望的。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几十名以下,但中国是个中等发达国家了。 ”可见,在小平同志的语义中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物质基础。小康生活水平在上世纪末基本达到后,我们国家接着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之后的更高的目标追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可以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

6、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素质和觉悟,以上这些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艰巨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备和谐社会生成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一蹴而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条件进行全面慎重的考量后,必须充分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考察社会各个方面的条件。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 。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的前提,在实际层面“那就只会

7、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的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另外,马克思也谈到社会制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的交往的产物。而且是必然的产物。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了的生活,制度一旦从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中产生,不仅赋予社会关系以合法性、稳定性和普遍性,而且也成为人的本体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 。从上可以看出社会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对于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而言,我国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很不平衡,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比较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尽管已经确立,但是很多具体体制上还存在着弊端,政治

8、体制的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也显得滞后。所有这些,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言都是不利的制约因素。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层面看,必须注意到目前我国经历的深刻的变化。国内而言,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方面的矛盾开始凸显;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复杂、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而言,和平与发展虽然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日益融入全球化,整个社会增加了

9、很大程度上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来自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的严峻压力可能加剧和放大国内深化改革所激发出来的矛盾。以上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比较长且比较艰难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树立和谐改革观。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中,改革是龙头。我国自选择市场取向的改革路径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增长还一度被西方

10、媒体视为奇迹。经济上的成就使很多人以为经济增长了,改革也就成功了;蛋糕做大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思想的极端发展就是所谓的崇拜,直到社会演变到出现危机后,到改革的合法性本身都遭到部分群众质疑的时候,对改革思路的调整才日见紧迫。经济增长固然是改革所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社会和谐更应该成为判断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平同志曾经谈到:“过去先强调发展,这是必须的。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分配问题,比不发展的时候还要多,还要困难。那么多的财富,如果被少数人得到了,大多数人没有,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将来要发生大问题我们就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11、”从中可以看到小平同志的基本观点是:改革是前提,但是能否在和谐中改革则更加重要。 (二)树立和谐发展观。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考察,人均达到美元时,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将处于快速变动时期,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开始集中凸显。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可能也更复杂、更突出。在矛盾的重围中求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发展问题上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提到,中国的一切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发展是硬道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强调显然是必要的,现在来讲,这样的观点也还没有过时,但是,现有的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决定单纯的经济增

12、长还不能解决问题,发展面临理念上的转换问题。目前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和谐理念要成为传统发展观念的必要补充,必须树立和谐发展观,要用发展来解决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又必须用和谐哲学来统领发展思路。只有如此,才可以在发展中和谐,在和谐中发展。 (三)树立和谐稳定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一个从社会稳定到社会和谐的认识过程。改革初期,思想长期禁锢后的反弹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所抬头,并一度引发政治风波。针对这种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稳定压倒一切” ,这一思路无疑是执政党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局势所作出的深层次认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换,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稳定观也面临内容和观念意识上的转换。目前应该要切实处理好稳定与和谐的关系,树立和谐稳定观。尽管稳定在于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但是稳定了,也不见得就是和谐社会,稳定不等同于和谐。当社会初步稳定后,还必须向社会和谐这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稳定是和谐的基本内容,和谐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和谐是稳定的最佳状态,稳定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可以生长。没有稳定,和谐无从谈起。没有和谐,稳定不可持续。 注释: 邓小平文选第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 转引自王洛克:和谐改革的方向与成败的标准,南方社区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