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路径探究摘要重视国学不是要捡回过去的东西,而是要面向未来,继往开来,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途径。为此,成都市金沙小学提出“幸福国学”的理念,通过诵读经典、编演金沙剧、编写金沙探秘等。将国学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当中;通过构建生态学习乐园、开展金沙故事会等,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国学氛围。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体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金沙小学;传统文化;幸福国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2、”党和国家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指出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我们认为,重视国学不是捡回过去的东西,而是要面向未来,继往开来,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途径。因此,成都市金沙小学提出了“幸福国学” ,希望通过努力,使金沙小学的每一位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涵养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点滴浸润,文化养成 儿童学习国学的重点不应该是“学”了多少、能背多少古诗、能讲多少古文,而应该是让他们了解国学、喜欢国学,自觉地在生活中运用国学,让国学的精髓浸润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人后仍能对国学津津乐道,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一)经典诵读,养成与清晨共舞的生活方式 经典诵读是
3、儿童认识国学的良方,文化养成需要持久浸润。学校利用每天早晨一刻钟时间,让全校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并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提供诵读内容,编选涵盖国学各类经典的教材。同时,为激发儿童兴趣,学校鼓励各班创新各种有效的诵读形式。有的班级采用轮流负责的方式,由学生准备每天的诵读内容,向全班推广自己喜欢的诗歌;有的班级编排有趣的国学故事短剧。在星期一的全校升旗仪式上展示。学校还在校门处搭建了舞台,每个班轮流在此激情朗诵。开放的展示区使儿童早早地来到学校,随到随读,早到早读,接送孩子的家长们虽不能任意进出校园,但仍会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煞有介事地诵读先贤经典,这里也成了面向社区进行
4、国学传播的窗口。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读经典悄然成为金沙小学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年级二班的吴怡逍把弟子规 三字经当成“知心朋友” ,不仅能倒背如流,而且还将其作为劝说别人的最新武器,所到之处无所不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学妹妹” 。有一次,妈妈要打她,她抗议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你干吗要打人?”妈妈只好笑着放了手。她说妈妈胖,妈妈生气了,她对妈妈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你这样子下去,好朋友都要跑光了,在你身边都是坏人了。 ”妈妈听了,连气也不敢生了。期末考试之前,妈妈对吴怡逍说:“如果你考 3 个 100 分就带你去旅游。 ”吴怡逍答道: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你考 3 个 100 分试试!”妈妈愣了一下,说考不出来,吴怡逍这下更得意了:“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自己做不到,为什么要要求我呢?”这样一问,妈妈哑口无言了,只好修改了旅游条件。华西都市报的记者听说了吴怡逍的故事后,专门采访了她,她的专访文章足足占了大半个版面,她一跃成为金沙小学的“名人” 。 (二)经典与写作,丰富学习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渗透经典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做法,其中,写作教学是学校研究的重点。学校将经典诵读与写作相联系,开展经典与写作的课题研究,发掘传统经典的精髓,内容涵盖成语积累、故事与交流、名句欣赏、诗歌与创作等。更有意思
6、的是,孩子们将写作与金沙文化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来历、背后的故事进行大胆构思,写出一篇篇精彩的“儿童版”金沙传说,加深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丰富了作文的内涵与外延。 金沙小学中、高段学生每学期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金沙文化的创作活动。有的学生演绎与金沙有关的成语故事,有的学生给古蜀传说来个“新编” ,有的学生还在参观了金沙文物以后对精美文物背后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让人拍案叫绝。二年级孩子田宇在作文太阳神鸟中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古蜀大地是没有冬天和秋天的” ;四年级孩子徐萌杨在金面具中则认为古代的金沙应该有金沙神庙孩子们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难道不
7、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吗?这,或许正是成人所缺失的。 (三)编演金沙剧,体验古蜀文化 金沙遗址以磅礴的气势、瑰丽的色彩如歌而至,引得惊呼一片。成都市花巨资打造了成人版金沙舞台剧,在各地巡回演出,受到好评。金沙小学从教育的视角出发,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编写了金沙小学儿童版金沙剧,大家自己排舞、制作道具,在学校舞台上展示,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次上演金沙剧,全体家长都会安排时间来到校园,社区代表们都会自觉来为孩子们加油。 在大家的关注下,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舞台剧相关的文本写作、美术、手工、主持、表演、舞蹈等逐渐形成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孩子们自制道具的难度最大,大家把成人版金沙剧的宣传海报看
8、了一遍又一遍,从中寻找灵感。孩子们用蓝色塑料薄膜为主体,用彩色纸为花边,做成了漂亮的斗篷,不仅便宜,而且在活动时更轻盈;他们用纸板做成船的侧面模型,提着“船”滑行更省力 这些细小的“创新” ,是对团结协作、节俭美德的诠释,是对古蜀文化的体验式学习,它们给予孩子的是成功的荣誉感。金沙小学校本儿童剧不再仅仅是一场表演,而是发展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形成金沙小学“幸福国学”系列校本教材,让国学教育在金沙更有序、更持久。 (四)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建,编写金沙探秘 金沙小学和金沙遗址博物馆比邻。学校抓住这一优势,开拓途径,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建成“文明共建单位” ,签订了文
9、化共建和约。遗址领导对学校发展给予极大关注,很多遗址文化资料都向学校开放。两年来,金沙小学教师和学生一次次踏进金沙遗址博物馆,与精美的文物亲密接触;也有许多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金沙小学,为孩子们讲解文博知识。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编写金沙小学“幸福国学”系列校本课程的金沙探秘他分册,在各年级开设校本课程。 金沙探秘内容丰富,有金沙遗址建筑、主要文物的特点介绍,也有成都著名景点、名吃等民情风俗的讲解。 金沙探秘与同学们见面后,立刻受到了大家的热捧。孩子们认真阅读教材,对家乡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身边常见的事物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在,金沙小学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流畅讲解金
10、沙遗址博物馆两件以上主要文物的特点。2009 年 5 月 12 日,金沙小学 20 余名学生在震后一年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担任义务小讲解员,太阳神鸟金箔、金面具、玉琮等一件件精美文物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辉映。孩子们清晰的讲解、活泼的面容迎来了参观者的好评,连专业讲解员也说:“小朋友们太厉害了,看来我们得加油了,不然就得转行了。 ” 二、文化引领,环境熏陶 素质养成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各种因素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学校教育层面,首先要构建涵盖传统文化的学校文化,用学校文化大环境来熏陶孩子;其次要建设体现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用幽雅的物质环境来感染孩子。 (一)营建国学氛围。构建生态学习乐园 金沙
11、小学虽然是一所建校仅两年的新校,但是她却诞生在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蜀金沙遗址旁,作为这一知名文化社区内唯一的学校,必须肩负起“传承文明,发现未来”的责任。学校立足金沙文化,提炼出“追逐梦想,从心绽放”的办学理念,以“开放、探究”为主题,营造了人文、科学、生态的校园环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果。 金沙小学构建了开放式图书馆。在宽敞的走廊里,学校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立柱、墙面、墙角等空间,建成各种书架、阅读台、阅读角、展示架。走在走廊里,孩子们就如同来到书的世界,随地坐下来就可以取书阅读,文学、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畅游书海的乐趣在金沙小学随时随地可以享受。
12、同时,学校建立了富有现代色彩和技术的国学教室,孩子们来到这里,既能感受浓郁的国学氛围,又能使用现代手段来学习经典,乐在其中。 (二)开展金沙故事会,让国学走进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是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指引孩子具体的生活实践。学校开设“金沙故事会”讲坛,由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共同搜集经典故事,包括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名人故事、佛学故事、传说故事等各 100 篇,共计 500 余篇,以学生为主,向学校、社区宣讲、演绎经典故事。金沙故事会不断发展,孩子们还把故事编成舞台剧,穿戴上各色服装,制作各式道具,以舞蹈、歌曲、朗诵等多种形式去展现故事。2009 年 6 月,金沙故事剧伴随“国学进社区
13、”活动,走进同德社区,为居民带来了精神食粮。 我们希望以讲经典故事的方式,宣讲故事里蕴含的传统哲理、传统美德,浸润孩子和成人的精神世界,让传统文化走入人们的生活。这是一种以学校为主、面向社会的积极的文化浸润方式,学校既是传播文明的窗口,同时也是社会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良好阵地。在学校一家庭社区的共同参与下,国学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其教育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三、言传身教,成人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人在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等方面有优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学习型文明社区。 在当今,要求教师或家
14、长当圣贤君子,当德行的典范,是相当不容易的,但能读经的父母、教师,应该在日常行为上作出表率。所以,我们倡导教师读经典、背经典、用经典,号召家长和孩子共同走进经典。在经典学习中,师生应该是同学,因为国学内容涵盖非常广泛,需要师生共同去探究。另外,整体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学校在用传统文化丰富教师精神世界的同时,要求教师对国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学会运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国学思想更科学、合理地讲述给学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在经典教育中表现得尤其突出。黄莺老师为了上好伯牙绝弦一课,除搜集了大量教学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外,还查阅了很多古典
15、诗词资料,整理出二十余首与单元主题“山水情”相扣的诗词。课堂上,老师信手拈来,孩子们诗意激荡,伯牙和子期相知相契的情怀得到充分阐释,下课了,孩子们还不忍走出教室。课后,黄老师谈到。其实上这堂课本身是没底的,因为没底才去“充电” ,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她。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在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走出一些误区中指出,弘扬传统文化要走出的误区之一是形式主义, “让孩子穿上官袍,戴上官帽,摇头摆尾地读弟子规 三字经论语等。这传递给孩子一种什么信息?这不是弘扬国学,而是宣扬一种封建的意识” 。金沙小学“幸福国学”摒弃形式主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体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