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648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论文关键词:协同创新 行业特色高校 发展现状论文摘要:行业特色高校在划归地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趋同化”发展之后,如何重新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协同创新系统,可以解决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中的此类问题,企业、中介组织、政府也都将取得有效的成果。1 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其对高校建设的意义1.1 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教育部门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1。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

2、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1。1.2 协同创新对高校的意义高校是社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高校在技术和人才的“生产”上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许多企业在招收毕业生之初就需要“上岗再培养”的情况;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都颇为堪忧。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我国高校深锁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是分不开的。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开放” ,这是目前政府和诸多学校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

3、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完全由是市场主导的高等教育领域开放模式并不合适。因为在高等教育的“出口” (就业)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 ,但在其“入口” (招生)方面,由于教育资源依然相对稀缺,仍是“卖方市场” ,而我国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政府拨款、学费)恰恰取决于招生而非就业。在现阶段市场化的后果必然是各个高校只重视“数量” ,而忽视“质量”3,这与我国提出“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是背离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凝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资源,合理规划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目标,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的创新体系,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途径,而协同创新的提出恰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4、2 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现状2.1 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趋同化”20 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绝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划归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几乎与此同时,自 98 年开始,众多高校进行了 10 年左右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跑步进入“大众化阶段” 。以上两者一方面使得行业特色高校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学校规模、学生规模、学科、经费等取得大幅增长,同时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支撑;但另一方面,学校规模扩张,学科专业的覆盖面扩大,许多行业特色高校向“多科性” 、 “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去行业化” ,行业特色专业所占比重下降,部分特色专业失

5、去特色,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趋同了。2.2 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现状的影响首先是对高校自身发展不利。一方面,在参与高校竞争时,与综合性高校同类专业的“全面铺开” ,意味着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与综合性高校“相同专业比水平” ,而失去了原先“不同专业比特色”的“不对称优势” ,无法再寻求“错位发展”的蹊径;另一方面, “特色”的失去也意味着对原先归属行业相关工作的参与能力下降。而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无论归属地方还是归属行业部委,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大依托正是与所在行业的紧密联系。其次是对高等教育的布局不利。关于高等教育的布局,杨福家教授的一些观点可供我们借鉴。杨教授提到的“高等教育八条准则”

6、的第一条即是:“各发其音、动人乐章” 。他认为, “高校的体系,好一支乐队,不应该只有钢琴,也应该有小提琴、大提琴,这样才能演奏交响乐” ,“不同学校应发不同音、站不同岗” , “学校不同,特色各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有其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趋同化,某种程度上,正是行业特色高校不满足于“大提琴” 、 “小提琴”的地位,而努力向“钢琴”的“崇高目标”迈进。最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学科专业趋同必然造成一个后果,即人才培养的趋同。近十余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趋向主要有两点:一是所谓“热门专业” ,二是“低成本专业” ,而最佳方案当然莫过于两者的结合部。正是基于着这种

7、认知,1998 年开始扩招时,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专业热火朝天,许多本二学校的法律专业招生分数远高于当年各省的本一控制线,而与此同时,几乎所有高校都在几年间陆陆续续开设了这些“热门专业” 。这一“盛况”的结果却是若干年之后,对于高校毕业情况的描述产生了一个新名词:“结构性失业” ,有需要的岗位招不到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而大量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又去竞争有限岗位。国内许多企业的人才缺口,尤其是操作性的高级技术人员的缺口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的扩展而得到弥补,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 协同创新对行业特色高校未来发展的意义通过上述论证可知,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但由于上文已经论述的“卖方

8、市场”存在,我们无法通过市场来“自动调节”这个不合理的结构,我们在现阶段只能依靠政府来推动结构调整。根据政府管理程度不同,其采取的手段也各异,政府固然可以像过去那样对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中介组织的行为进行一一规定,但这一方式的“计划”色彩显然过于突出,其不妥之处已为历史所证实。那么,我们剩下的唯一途径即是建立一个由政府(在政策上)主导,以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为主体,以中介组织为媒介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而协同创新正是这一联盟的最新形式。通过这一系统的运行,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都将取得有效的成果。高校研究机构在输入端口可以解决更多的资源问题,包括科研经费,实验、实习、实践平台和设施

9、等,在输出端口可以解决方向问题,使人才培养和研发项目(尤其是应用型项目)更符合社会需求,更容易实现成果转化。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这一体系,将更容易获取外部的智力和技术支持,节省了自身的研发投入,缩短了研发周期。中介组织则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搭建平台、提供辅助服务等途径获取回报。最终,在政府层面上,通过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将有力的推动经济、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参考文献1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2-163.2 杨亮.市场手段作用于区域教育共同体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9):169-170.3 罗维东.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5):8-11.4 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6-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