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按行业划分中职教育专业的现实性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专业的综合化成为现实性需求。这需要改革当前中职专业划分与职业岗位对接的状况,按行业进行专业划分。现实条件下, “行业”应与我国职业分类接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应为“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 。核心能力应根据学生现实分三个层次进行培养,行业通用能力则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专业划分;行业;现实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目前,随着劳动者学历水平的整体上移,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为一线岗位操
2、作人员。 一、按行业划分中职专业是社会发展的现实性需求 专业指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课。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1,我国中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专业性,但由于专业划分过于细密,专业之间兼容性欠缺,各专业间知识的交叉性小,毕业生的职业市场面向性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产业升级的阶段,对员工的要求也随之而改变。从毕业生就业、企业用工和现代职业发展等情况看,中职毕业生急需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市场适应性,按行业划分专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一)就业形势
3、需要中职教育扩大专业口径 专业口径是指划分专业时所规定的一个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或者职业群的范围。专业口径过窄,就会出现学生职业技能不足,就业渠道窄,对社会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等问题。专业口径过宽,就会出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紧密,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社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专业划分过程中,专业口径要适度。从当前毕业生就业状况看,中职教育需要扩大专业口径。在对中职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中职生基本上为一线岗位员工,首次就业后,短时间内离岗比例最高,在岗时间最短,岗位稳定性较差;在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中,中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以职业群为主。2007 年中职毕业生中有
4、近 60的人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 ,15的人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 。专业对口率低、工作稳定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专业口径窄、学生适应能力不足。这种情况要求在专业划分过程中,应适当拓宽专业口径,使专业与职业岗位群或行业对接,而不是与职业岗位对接。 (二)企业需要中职毕业生提高综合素质 企业是中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他们的需求直接决定着中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在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中,芜湖市制造业企业希望录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能力、开拓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要求的适应性评价中
5、,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个人事业的长远发展的有用率为 58%,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有用率为 44%,对有利于职业岗位转换的有用率为 14%,对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的有用率为 14%。大多数企业负责人还希望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需求中偏重于核心能力,要求中职教育的改革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职业分工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专业综合化 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是根据教育规律、社会分工,按照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将众多的职业转化为学校有限的学科教育分类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分析专业划分必须注重职业发展。社会职业分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合(手工业的经验技术)分(大工业的科
6、学技术)合(现代化高技术)”的历程。现阶段的职业分工日益趋向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现代企业中,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精一兼数、一专多能、多工序轮换以至多工种复合的需求正在上升。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地迁移所学的知识于新的环境,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的行业或职业的要求,劳动者可能不得不较经常地变换职业,许多劳动者需要具备创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社会职业分工的综合化趋势和对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许多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综合化改革,加强普通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俄国技术工
7、人培训的专业最高曾达到 5500 种,现在经改革合并,减少到 80 至 100 个专业面,中等职业教育则只设立 30 至 40 个专业面。德国所设立的职业资格从 1972 年的 600 个减少到目前的 377 个,并要求获得某种职业资格的受训者熟悉 7 至 8 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日本 20世纪 70 年代以前,过分强调专业分类、学科内容的多样化、细分化,之后提出改善学科结构,趋向综合化,把相近科目合并为综合性或基础性科目。美国 1990 年代后期开始,中等职业教育从针对工作岗位的特殊职业培训,发展到对更广泛的职业生涯群提供课程学习,强调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
8、以表明,中职教育专业划分的综合化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性需求。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表明,综合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按行业划分中职专业,符合我国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二、按行业划分中职专业的现实性内涵 (一) “行业”的涵义 “行业”指工商业中的职业类别。通常以产品制造或服务范围的归属系统划分。文中“行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下称大典 )的职业分类的中类相对应。 大典中,8 个大类基本上反映了产业层次的特征,66 个中类和 413 个小类反映了行业层次的特征,1838个细类反映了职业层次的特征。职业分类中类是在工作性质同一和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的大类中,按工作
9、性质、任务和分工的同一性划分为若干部分(即职业领域) ,每一个职业领域成为中类。基本相当于职业群,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通,工作内容、社会作用和从事者所需性格也较接近的一组职业。20 世纪 70 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都以职业群作为职业基础教育的培训范围,增加受训者的就业弹性和转业能力。 (二)按行业划分中职专业的现实目标 根据现实要求,按行业划分专业的目标是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至少在一个行业具备良好的就业、职业发展以及职业岗位转换能力。中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专业划分应该更多依据社会职业分工、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为基本教育内容
10、。行业通用技能可以理解为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技能和知识要求,可以确定在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科目 300 种左右的范围内。核心技能是范围最窄、通用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我国核心技能包括八大技能: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处理信息、外语应用。 (三)按行业划分中职专业的范围 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职业分类中类行业与行业通用能力的范围不一
11、致,需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发展学生适当范围的行业通用能力。目前,行业通用能力定义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科目 300 种左右的范围,范围远大于大典中 66 个中类行业,接近于 413 个小类行业范围。从以上各国对职业群的划分情况看,更接近于我国的中类行业。同时,在当前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注重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职教育阶段以 66 个中类行业为范围,划分中职教育的专业范围,确定行业通用能力更接近于现实需求。其二,随着整体学历水平的上移,中职教育目前培养的主要是一线岗位操作人员,已经不适应大典中第一、二大类中大部分行业的需求,这需要进一步缩小专业范围。即主要集中于:第三,办事人
12、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四个大类中共包括 45 个中类行业,除去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4 个中类,共计 41 个中类行业。因此,中职教育的专业与中类行业接轨,应该划分为 41 个专业。 综合化专业可能出现的问题首先就是就业的针对性不强,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2000 年中职学校专业目录是一个专业相对综合化的目录。在实施 10 年后被与职业岗位接轨的 2010 年中职学校专业目录所代替,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职业
13、能力不突出,就业困难,从而影响中职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成功实现按行业划分专业的改革,需要明确各专业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学校根据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的系统改革,保障中职教育的顺利发展。 三、中职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性要求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现实情况,中职教育应以“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为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核心能力应分层次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根据专业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不同各不相同。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应该与国家制定的职业资格和测评标准相适应。 (一)核心能力的培养 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已经编辑出版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 (下称测评标准 )
14、 。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 7 个能力单元,每个单元分初级、中级和高级 3 个等级,按照职业活动导向的原则,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活动元素提出了技能要求。中职教育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培养一线操作人员,从测评标准各等级的能力要求看,各种核心能力的初级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基本方向。因此,中职教育应依据各种核心能力的初级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 交流表达(与人交流)能力,初级包括交谈讨论、阅读和书面表达三种技能,多数中职毕业生此项能力不容乐观。他们虽然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但学习中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践训练不足。能力要求中,倾听别
15、人讲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般中职学生比较容易达到的要求,但把握交谈的时机,对需要资料的阅读、识别和收集、整理、确认,掌握基本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技能,则需要对中职学生较长时间的系统培养和锻炼。交流表达是在任何工作岗位中的首要能力,所以,交流表达应作为中职教育重点培养的能力,需要中职学校付出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努力。 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能力,初级要求具备学习的基本能力。这项能力是中职毕业生较为缺乏的,主要因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仍然难以脱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不能得到充分的鼓励,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努力,既要改变学生的学
16、习习惯,更要改变学校教育的思维惯性和教师的教学习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自我学习是今后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作为社会人必须较好具备的能力,因此需要学校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与人合作能力,初级要求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合作目标,有效地接受上级指令;准确、顺利地执行合作计划;调整工作进度,改进工作方式;检查合作效果。希望录用具备良好团队精神的员工已成为企业的基本共识,一方面因为团队精神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因为当前应聘者中很多人的团队精神不足,反映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缺陷。中职毕业生年龄比较小,几乎没有社会经验,且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优越,自我意识比较强
17、烈,与人合作的意识不够。同时,学校没有对与人合作能力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这样进一步造成中职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乏。因此,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解决问题能力,初级要求具备进入就业或工作岗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常规条件下能根据工作的需要,解决一般简单和熟悉的问题。这是一个独立的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检查问题解决状况的过程,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当前中职毕业生比较缺乏的能力之一,缺乏的原因与以上分析的教育制度、学习环境和学生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此,也是急需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培养的内容之一。 以上四项核心能力是中职学生比较缺乏的,在一线工作中必须具
18、备、急需提高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很难在短时期内较快提高的能力。几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能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这样就会涉及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而不能只是一门课程、一个学科的改革。因此,这几项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中职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改革的首要任务。 数字运算(数字应用)能力,初级要求具备进入就业或工作岗位最基本的数字应用能力,在常规条件下能运用这些能力适应既定工作的需要。信息处理能力,初级要求具备进入就业或工作岗位最基本的信息处理的能力,在常规条件下能收集、整理并传递适应既定工作需要的信息。中职学生是初中以上毕业生,他们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接受
19、过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这两项能力相对而言较为单一,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容易提高。因此,这两项能力要求是中职学生比较容易达到的,进行常规性的培养和训练基础上进行一定改革即可。 革新创新能力,是指在工作活动中,为改变事物现状,以创新思维和技法为主要手段,能提出改进或革新的方案,勇于实践并能调整和评估创新方案,以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是在工作和交往活动中实际运用外国语言的能力。对于一线操作员工而言,这两项是提高工作质量的能力,但不是保证工作质量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中职教育中,这两项能力可以作为对有能力者进一步提高的培
20、养内容。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把 8 种核心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需要作为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即交流表达、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这 4 种能力是企业急需,学生缺乏且较难在短期内提供的,因此应该是当前中职学生能力提高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第二,需要进行常规性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即数学运算和信息处理能力。这 2 种能力是一般学生能够较易掌握和提高的能力,在当前教学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基本可以较好完成能力的培养。第三,需要对有能力学生进行提高培养的能力,革新创新和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应该属于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的能力。在中职学校,这2 项能力可缩小培养范围
21、,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培养,而是对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劳动社会保障部已经出版发行了一系列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555 种) ,对职业能力提出了要求,但这些职业能力应该属于职业特定能力的范畴,比行业通用能力范围要大很多。这样就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职业、行业分析,明确行业通用能力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制定培训测评国家标准,出版培训教程。也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及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组织相关人员,确定优势行业的行业通用能力要求和测评的国家标准。中职学校按照国家标准,选用规范的培训教程,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同时,还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制定行业资格标准,进行相应的资格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