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鉴赏为基础的多模块整合教学的方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有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是必修模块, “歌唱” 、 “演奏” 、 “音乐与戏剧表演” 、 “音乐与舞蹈” 、 “创作”等五个是选修模块。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必修两个学分和选修一个学分共三个学分才能毕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校只开设了“音乐鉴赏”模块,其余五个模块都不开课或未开齐,课标中提倡的“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开设多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理想目标远未达到,选修模块也几乎成了“摆设” 。我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是着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
2、、体裁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传达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思想。尽管音乐鉴赏教材内容已经很丰富,却还有一些其他体裁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不能罗列其中,诸如欧洲的歌舞剧、中外音乐剧等。而从另一角度讲,能让学生有一些可操作体验的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音乐鉴赏模块能让学生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却是相对较少的,因此可以说其他选修模块则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缺。我想,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果能有效整合运用其他五个模块的内容进行综合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鉴赏课的内容,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于是我在熟知音乐鉴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高中各模块教材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分类、细心筛选, “查漏”之余进
3、行合理的整合“补缺” ,最后再做精心布局并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尝试,多模块整合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与“歌唱”模块的整合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的点评中,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王安国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合唱应该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无处不在的教学工具。 ”是啊,合唱不仅能提高音乐的审美体验,更有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音乐课中融入合唱教学可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歌唱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在歌唱选修模块中,涉及了合唱、重唱及独唱三种演唱形式,强调聆听后的模仿借鉴,将技能的学习融于歌唱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
4、中,从而在提高歌唱表演能力上得到启示和帮助。如上到“祖国颂歌”一课时,我结合了歌唱教材中第二单元“赞美祖国”一课的内容,先通过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男声独唱啊,中国的土地 、男女声二重唱我和我的祖国及混声合唱祖国颂等歌曲的欣赏,让学生在多种演唱形式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深厚爱国情感,然后在学习体验环节安排了祖国颂A 段前四句的合唱模仿体验以及同一首歌后半部分二声部的学唱,让学生在参与歌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合唱的效果,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对歌唱的兴趣。再如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舒伯特的野玫瑰 、贝多芬的欢乐颂等歌曲均可以结合相应内容在鉴赏课中进行
5、全曲或片段学唱体验。二、与“演奏”模块的整合演奏模块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欣赏优秀器乐作品的同时,以多声部的合奏为主,辅以独奏和重奏,让学生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对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学习乐器演奏难度较大、学习周期长,加之乐器配备少、师资条件等原因的限制,演奏教学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我认为与弹拨、拉弦、吹管乐器相比,一些打击乐器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可以尝试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参与体验。如上到“鼓乐铿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人人能够亲身体验打击乐合奏的效果,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双筷子和两个大小相似的搪瓷杯盖。在欣赏完湖南土家族的“打溜子” 锦鸡出山后,让学生用两个杯盖模仿视频
6、中“钹”的奏法,进行“闷、亮、侧、跳、挫”等多种打法的演奏体验;在欣赏了山西鼓乐滚核桃后,先引导学生简单学习了鼓的“敲击、闷击、顿击、刮奏、滚奏、推奏”等演奏技法,再用筷子通过敲击刮奏小桌板和音乐课本,来模仿演奏鼓梆和鼓皮时发出的不同声音,从而体会山西绛州鼓乐中“花敲干打”的独特效果。这堂鼓乐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兴趣浓厚,下课时间到了还意犹未尽,这些特殊的“打击乐器”不仅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还让他们对中国民间器乐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样, “非洲鼓乐” 、 “爵士乐”等课也可借鉴这一做法。三、与“创作”模块的整合高中的音乐创作模块旨在引导学生聆听、分析典范音乐作品,并把
7、理论与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创作方法。由于高中音乐创作的教学重点是“歌曲创作” ,我想, “依词写曲”做不到,可以尝试“依曲填词” ;创作新的旋律有难度,可以让学生学着改编现有的旋律。如在“学堂乐歌”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学唱了歌曲竹马 ,再对比欣赏了粉碎敌人的乌龟壳一歌,然后引导学生在歌曲竹马旋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新歌词的创作,几分钟后同学们的杰作“诞生”了,题目真是五花八门,有校园民谣 、 操场散步曲 、 考试苦啊 、 谁能理解我 、 分数为啥这么重要 、 下课歌等,很多歌词写得流畅顺口,对仗押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唱出来令人忍俊不禁。又如上到“醇厚的中原
8、韵”一课时,我结合创作模块中的第三节“旋律的改编”内容,介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好汉歌巧妙运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中具有代表性的音型和音调,表达了梁山好汉的豪迈气魄,并总结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再请学生欣赏“旭日阳刚”组合中的王旭唱的最新原创单曲如果我只是一棵小草一歌,同学们很快听出这首歌是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风靡一时的中国音乐剧芳草心的主题曲小草改编的,在歌手沙哑有力的歌声中,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人们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艰辛与顽强,瞬间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很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来。于是我趁机引导他们:“你们可否也选一首简单的四句体儿歌,课后尝试着去改编成一首新歌呢?”在学
9、生茫然无助的目光中,我以儿歌两只老虎的旋律为例,介绍了几种改编节奏的方法,以及旋律的“重复、对比、加花、音符的跳进级进”等创作手法,解开了他们脑海中的知识疑团。过了几天,各班文娱委员交上来一大堆作业,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大多数歌曲比较稚嫩,错误频出,但其中有几首还确实有点“模样” ,我做了简单的修改后,在下次的音乐课上弹唱给他们听,在学生热烈的掌声和丰富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惊讶、满足、自豪、幸福和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尝试是有效可行的,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对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在后面欣赏“交响乐”作品时,对其中音乐主题进行重复变化发展的创作方法,学生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辨析能
10、力。四、与“舞蹈”模块的整合音乐与舞蹈是姊妹艺术,舞蹈通过形神结合,用肢体语言抒发情感。世界各国的民族民间歌舞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或对主题音乐作即兴舞蹈伴奏。如在上“独特的民族风”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欣赏藏族“弦子” 、“锅庄” 、 “堆谐”等舞蹈片段,总结了舞者“出胯拧身、飘带绕体、含胸展臂、动作热烈奔放”等藏族舞蹈风格特点,并让学生对其中“三步一抬” 、 “巴扎嘿”等动作进行了简单的模仿;在介绍藏族的“踢踏舞”(堆谐)时,我先对“碎踏、颤踏、抬踏、退踏”等舞步做了简单介绍,让学生跟着模仿,体会藏族“踢踏舞
11、”的艺术魅力,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学习兴趣盎然。在上“非洲歌舞音乐”时,教材中的男孩之舞是一首为舞蹈伴奏的鼓乐曲,欣赏完乐曲视频后,我和同学们先总结了非洲黑人常用的一些舞蹈动作,如“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摆动和旋转”等,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分组创编几个有特色的非洲舞蹈动作,结果几个有“街舞”基础的男生,给大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伴随着多变的鼓点节奏,一段无比精彩的“非洲即兴舞”开始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欢笑声和喝彩声,有些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律动起来。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在音乐课上让学生适当参与舞蹈动作的学习和创编,不仅对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调节课堂气氛
12、、提高鉴赏能力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理解音乐主题,提高音乐的实践能力。五、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整合戏剧是综合文学、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形式的艺术。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掌握一定的戏曲音乐与戏剧表演知识,提高戏剧鉴赏与评价能力。如上到“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随着“四大名旦”照片的出现,我先抛出了一连串学生很关注的问题让他们思考:“男人为何要取女人的名字(名字的由来)?为何解放前旦角绝大部分由男演员扮演?和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演员性质一样吗?”共同探讨,解开疑团之后,又结合黎明主演的电影梅兰芳片段的欣赏,让同学们体会学习旦角的“兰花指” 、 “小碎步” 。接着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时,体会了唱词“三三四”句合辙押韵的基本格式,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并让同学们边模仿学唱第一句的唱腔,边学做梅大师表演时的手势等,以切身体会戏曲表演的艺术性,从而增强同学们对戏曲音乐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经过以上多模块的整合教学,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给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整天埋头于作业与考试,欣赏音乐显然是最好的放松,而进行音乐表现,则是更好的情感宣泄与艺术实践,这样的教学尝试能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