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农业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论文关键词农业院校 食品毒理学 实验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农业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与“学”之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包括:培养学习兴趣,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技能;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实验项目;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实验成绩等内容,以期为改进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些思路。 食品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借用基础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1,是云南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
2、修课程。食品科学类专业开设食品毒理学 ,使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2。 教学过程中,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与医学科学紧密联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毒理学实验是毒理学的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3。然而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与医学科学专业相差甚远,食品科学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活的实验动物(如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和兔子等) ,而大白鼠插管灌胃、小白鼠插管灌胃、小白鼠尾静脉和兔耳缘静脉注射等基本实验技能就更无从谈起。但如果没有这些技能作保证,诸如“化学物的急性毒性
3、试验” 、 “外源化学物半数致死量测定”等毒理学实验就无法开展。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尝试,收效明显。 1 培养学习兴趣,调整课程结构 由于食品毒理学 (包括实验课)与食品贮藏、加工及检验等食品类传统课程有明显差异,且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枯燥、抽象,学习困难较大,且部分学生认为该门课程与其今后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4。同时,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特别是实验课程,经常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首先应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食品毒理学 ,特别是其实验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
4、主动性,这对教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课堂上,通过列举新近国内外、特别是人们周围的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 “蒙牛 OMP 事件” 、 “氢化植物油安全性评估启动”等,进一步阐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实验是食品毒理学的核心”三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强调了食品毒理学特别是毒理学实验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课程讲授中,以“人与食品”这一相互关系为线索,适当穿插、普及一些医学常识,并通过音像、视频资料以及实地参观相关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在毒理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其学习主动性。 同时,学院领导对该门课程也十分重视,对课时结构
5、作了相应调整,课时数由以前的 32 课时调整为 48 课时,其中实验课时从 9 课时提高至15 课时,内容也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性实验”过渡,从而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技能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最基本的实验,而进行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如实验动物的选择、分组、染毒方法以及生物材料的采集与制备等,是完成毒理学实验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指导实验时干预过多,学生的动手实验变成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实践教学极为不利5。 因此,只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同学们实验技能,才能完成好毒理学课程实验6-8。而对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都掌握动物实验技能是不太现实的。因此
6、,通过自愿报名和班级推荐,选出 10 名左右对动物实验感兴趣且动手能力强的骨干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教师相关科研课题,专门对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培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可基本掌握抓取动物的正确手法、动物染毒(如灌胃和注射)方法、生物材料的采集(如小鼠眼眶后静脉丛采血)等基本实验技能。正式实验时,再将这些同学分散到各小组,带领和指导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实践教学的改进,尽管期间增加了师生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却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解决了部分教师科研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很大一部分会涉及动物实验) ,也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可以说
7、是师生共赢、教学科研共赢。3 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实验项目 传统的毒理学实验多数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照实验讲义的内容及要求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结果一目了然。但全部采用这种实验教学,一方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对实践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调整后的实验内容安排上,由 3 个传统的验证性实验、1 个应用型实验和 1 个综合设计性实验构成。验证性实验依旧为毒理学经典基础性实验:急性经口 LD50 毒性试验、Ames 试验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应用型实验为“家兔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及解救”
8、;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则是“不同外源化学物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要求同学们自行选取感兴趣的、与食品相关的外源化学物质通过灌喂小鼠,测定动物血浆转氨酶活性变化,并分析该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实验项目的优化,不仅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同学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加深其对“实验”在食品毒理学应用中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基础性实验,使同学们熟悉、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并了解经典实验的相关内容及毒理学意义;应用型实验是在掌握一定基础实验后对解决毒理学实际问题的探索9-10;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分组(46 人/组)完成非特定外源化学物毒性及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该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及进行
9、预实验确定实验用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种类、可能引起动物中毒的剂量(既能引发明显的中毒症状和特征性生物学标志的改变,又不能导致动物死亡) ,并能够熟练进行实验动物灌胃、采血及其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通过上述实验的逐级训练,特别是综合性设计实验,不但可以使大部分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般毒理学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初步毒理学试验设计,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 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实验成绩 要圆满完成上述实验,需学生付出相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增加实验成绩在期末课程成绩的权重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由 20%提高至30%,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完成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10、。实验课成绩从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和考勤等几方面进行评分。 课程实验成绩的考核重在过程而非结论,这一原则始终贯穿在实验考核中。针对部分学生缺课、不认真完成实验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采取了严格的实验课程管理办法:成绩考核方面如无故缺席实验课 1 次以上,实验成绩取消;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有无重大操作失误;对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原理和现象的讨论分析进行综合评定,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了实验,而实验结果误差多少不重要,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就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其对毒理学实验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也完全认可。 5 结语 实践证明, 食品毒理学实验教
11、学方法的改进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课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没有穷尽的,目前仅是作了一些探索,而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1。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 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效果会不断提高。 6 参考文献 1 严卫星,丁晓雯.食品毒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汪雪雁,付瑞燕,薛秀恒.浅谈农林院校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3):104-106. 3 王安,安飞云,钟才高.提高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300-
12、301. 4 吴又桐,杨杏芬,黄俊明,等.25 所毒理学实验室设施及设备资源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4):222-224. 5 宋正蕊,王金勇,季守莲,等.改进毒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体会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2):81-83. 6 袁旭,阮长青,张清荣.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中国教育导刊,2005(18):84-85. 7 王彦波,韩剑众.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12):95-97. 8 邵美丽,刘宁,徐渐,等.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62-64. 9 计红芳,张令文,胡梁斌,等.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2):67-68. 10 张海晖,段玉清,张红印,等.食品毒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1):147. 11 江芸,金邦荃,刘琛,等.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861-12862,1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