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土地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的生活环境,将“绿色化学”引入课堂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空气污染
2、、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等。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 和 CO,在初中教材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不仅要给学生讲清 SO2 和 CO 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 SO2 和 CO 的产生及 SO2 和 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而且结合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渗透环保教育。例如,美国田纳西州一家化工厂,利用当地的高硫煤,每年节省了原油 150万桶,通过回收设施回收了煤中 99.7%的硫。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教师可结合 1942 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
3、的重视程度。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体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增加了酸雨的模拟实验,有关酸雨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产生的危害有强烈的震撼感,于是教材安排了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替代酸雨,让学生观察其对新鲜的蔬菜叶、金属、大理石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际上,实验是将酸雨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放大,在学生视野里铁钉、大理石逐渐蚕
4、食,碧绿的蔬菜叶变黄、枯萎,这些变化无不让在场的学生触目惊心。经过一次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环境破坏的事实,从而进一步理解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 SO2 和 CO)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感受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
5、浓度,测定附近河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结合时事大事,帮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例如,结合汶川、日本的地震,要求学生去分析如何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要求,让学生结合学习的化学知识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自救和帮助别人。再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节约利用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 ,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尽到化学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