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11969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晁公武读书思想探析摘 要晁公武是宋朝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与书为伴,涉猎广泛。本文通过对其读书生活、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的分析,探析其读书思想。 关键词晁公武;读书思想;读书生活 引 言 读书思想包括读书目的、读书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思想,但往往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并通过日常读书生活及其著述表现出来。宋朝是中国阅读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们的读书思想也异彩纷呈。笔者以南宋著名目录学家晁公武为例,对其读书生活及著作进行分析,探析其读书思想,以现宋朝阅读文化之一斑。 1 读书生活 1.1 读书之始于京师昭德坊 晁公武(11011174 年),字子止,祖籍澶州清丰(今河

2、南濮阳),出生于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在宣德门前天街东第四昭德坊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晁氏一门自北宋晁迥以进士起家,步入仕途,并以文章擅名天下,经二百年之久,人才辈出。晁公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较好的文化修养。其父晁冲之,世称“具茨先生”,是北宋晚期的著名作家、诗人,受益于著名诗人陈师道,与吕本中为友。因为家世关系而多藏书,又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这一时期的晁公武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给友人刘兴宗的信中说:“仆少时贯穿群书,出入百氏,旁逮释老恢诡之学,一再终星,其勤亦至矣”,1为其以后著书立说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1.2 南渡四川忙科举 靖康之变前夕(1126 年),晁公武举家南迁至四

3、川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家中藏书已尺素不存,常恨无书可读,而又仕途连蹙。晁氏一门大多科举顺利,文名早著,自晁迥起,世代为官,对自小在这环境中长大的晁公武影响很大。而身边至亲之中,伯父晁说之以二十三岁中举,堂伯父晁补之中进士时 二十六 岁,晁公武的弟弟晁公遡也是二十三岁中进士。这些想必都给晁公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段时间对于科举用书,晁公武一定用力至勤,直至高宗绍兴二年(1132 年)三十一岁才得中进士。 1.3 官场生涯不忘读书 晁公武自入仕途后至乾道七年(1171 年),近四十年,先后知恭州、荣州、合州、泸州,入朝后任吏部郎中、监察御史、国史院编修官、户部侍郎,后又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

4、、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任吏部侍郎,终任临安少尹。晁公武为官兢兢业业、循规蹈矩,曾得朝廷奖谕,诏曰:“卿服在从班,习知德意,乃裁公帑之余,行平籴之政,以复天圣守臣之旧迹,其用心亦勤矣。夫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此郡国之所先务也。卿能知此,朕复何忧?载览奏封,良深嘉叹,故兹奖谕,想宜知悉”2。由于不断迁职,政务繁多,用于读书的时间、精力必然减少,但也有两段时间例外,一是绍兴十四年(1144 年)至绍兴十五年(1145 年)九月,任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下时。井度,字宪孟,嗜书善收藏,尝校刊著名的“眉山七史” 。郡斋读书志晁公武自序云:“南阳公天资好书,自知兴元府至领四川转运使,常以俸之半传录。时

5、巴蜀独不被兵,人间多有异本,闻之未尝不力求,必得而后已,历二十年,所有甚富”315,因晁公武与之志趣相投,故两人经常一起校勘、刊刻图书,最终井度以全部所藏相赠,成为郡斋读书志著录图书之基础。再者是绍兴二十年(1150 年)至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晁公武知荣州时,“今三荣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315,完成了郡斋读书志的初稿。 1.4 致仕归乡与书为伴 乾道七年(1171 年)七月,晁公武罢临安少尹,回到嘉州府文乡,直到孝宗淳熙初年(1174 年)去世,在嘉州度过了他的晚年时期。没有了官场俗务的应酬交接,又有了充裕的读书时间,多年为官又收购了不少藏书,晁公

6、武对自己的著作进行了梳理。尤其对郡斋读书志做了大量的修订补充,终使之成为一部目录学巨著。 2 读书目的 宋朝改革和完善了科举官僚选拔制度,取消门第限制,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并且提高了考中科举特别是考中进士后士人的待遇。这些大大刺激了人们的阅读积极性,功利性读书非常盛行,“书中自有黄金屋”即出于此时。大部分人读书的目的是登科中举,这些决定了他们做官后难以继续勤奋读书,反而容易沉迷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之中。晁公武早期读书也曾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但随着对儒学研究的深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渐成为了晁公武的读书目的,这决定了其在漫长的官场生涯中仍能继续钻研学问。 晁公武读书目的深受孔子六艺的

7、影响,而对汉晋以来的儒学流派尽行摈弃。他认为,孔子之教:“其义理之富,至于不可胜原,然其要片言可断,曰修身而已。修身之道,内之则本于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外之则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汉承秦后,六艺皆出于灰烬之余”,学者“各尊其师说,而伐其异己者,党枯骸,护蠹简,至于忘父子君臣之分,争辩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晋魏之后,此弊虽衰,而学者徒剽贼六艺之文,饰其辞章,以哗众取宠,而不复有明道之意,无以议为。及唐之中叶,海内乂安,士稍知宗尚经术,而去圣愈远,异端并兴释、老、申、韩之说,杂然满于六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皆不能操修身之道,反刻意于章句。是以迢迢千载之间,悖缪乖离,殊途而同归。

8、至此其极,悲夫!”31。 另外,宋朝政府主张尊孔重儒,但承唐俗,对佛道两教也持支持态度,各地烧香拜佛、炼丹服药者不在少数。许多读书人受此影响,对佛道之书非常青睐,读书目的为修行来世、得道成仙。晁公武高祖晁迥即推崇佛学,宋史晁迥传云:“迥善吐纳养生之术,通释老书,以经传傅致,为一家之说”4,“致政后,辟小园,号养素园 ”,“多阅佛书,起密严堂”5。但晁公武仍能坚持自己的读书目的,指斥释老:“掊击百世之圣人,殚残天下之圣法于是乎礼教大坏,戎狄乱华而天下横流,两晋之祸是已”3479,在子部总序中又言:“神仙服食之说盛,释氏因果之教兴,杂然与儒者抗衡而意常先之。君子虽有取焉,而学之者不为其所误者鲜矣”

9、,“况二教无意于世,不自附于圣人,若学而又失之,则其祸将如何? 故存之以为世戒云” 。3409 晁公武近四十年的官场生活,既弹劾过别人,也曾遭人嫉恨;既有朝廷的奖掖,亦有罢官降职的遭遇,这一切使晁公武对名利的追求逐渐淡薄。从青年时期读书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到晚年历经宦海沉浮,读书逐渐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至辞官归隐,完全沉迷于读书之乐趣。此时,读书对于晁公武来说,已完全由实现人生目标的工具手段转变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3 读书方法 3.1 读书需广博 晁公武出生于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受到祖、父辈及家族文化的熏陶,家中又有藏书二万余卷,所以他阅读的书籍极为丰赡。这从郡斋读书志收书情

10、况也能略知一二。 郡斋读书志流传下来有袁本、衢本之别,两本各有优劣,学者孙猛以衢本为基础,校以袁本,成郡斋读书志校证一书,较为系统全面,为近人研究郡斋读书志所必备。除去重复,袁本实收书 1459 部,衢本收书 1468 种,校证收书1492 种。其所著录图书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文献,尤以搜罗唐、五代、北宋、南宋初年的书籍较为完备,几乎每部书都有解题,虽然有部分图书为后人所补充著录,但也能看出晁公武读书涉猎之广。 时人评论中,亦有关于晁公武博学多识的记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所著易诂训传:“博采古今诸家,附以己闻;又考载籍行事,以明诸爻之变。其文义音读之异者,列之逐条,曰同异考

11、 。乾道中上之。其议论精博,不主一家。然亦略于象数。 ”6 晁公武的博学广闻也得到后人赞许,清瞿中溶称:“晁子止学问,在宋人中可与二洪、王深宁相伯仲”7。二洪指洪迈、洪适,王深宁指王应麟。洪迈著容斋随笔,洪适有隶释,王应麟有玉海 困学纪闻等著述,三人皆宋代公认博学之士,瞿中溶以晁公武比之三人,从侧面反映了晁公武学识的广博。 3.2 读书需讲究源流 通过对某类书或某本书的源流考证,可以明确书的价值、作用及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郡斋读书志的部分解题体现了考镜源流的思想。对某类书源流的解题,如子部释书类景德传灯录解题云:“夫禅学自达摩(衢本为磨)入中原,世传一人,凡五传至慧能,通谓之祖

12、。慧能传行思、怀让。行思之后,有良价,号洞下宗;又有文偃,号云门宗;又有文益,号法眼宗 。怀让之后,有灵祐、慧寂,号沩仰宗;又有羲玄,号临济宗 。五宗学徒遍于海内,迄今数百年。临济、云门、洞下,日愈益盛。尝考其世,皆出唐末五代兵戈极乱之际。意者,乱世聪明贤豪之士,无所施其能,故愤世嫉邪,长往不返,而其名言至行, 譬犹联珠叠璧,虽山渊之高深,终不能掩覆其光彩,而必辉润于外也。故人得而著之竹帛, 罔有遗轶焉”3784, 阐述了禅学“五宗”的师承关系以及对它们兴盛原由的看法, 这是对禅宗源流较早的记载。对具体书籍的源流解题,如经部诗类毛诗故训传云:“右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取其三百十一篇为经,后亡其六

13、。汉兴,分为三:申公作训诂,号鲁诗;辕固生作传,号齐诗;韩婴作传,号韩诗,皆列学官。最后毛公诗出,自谓子夏所传。公,赵人,为河间献王博士。五传至东京,马、贾、二郑皆授其学。魏、晋间,鲁、齐诗遂废而韩诗仅存,毛公诗独行至今,世谓其解经最密”361,详细解释了此书的起源情况,并进行了评价。 3.3 读书与著述相结合 阅读和著述密不可分,阅读意味着获得知识和思想,而写作著述意味着传播知识和思想。著述既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同时也是作者在阅读别人的知识和思想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提出的主张和意见。晁氏家族著述宏富,“从晁迥至公武子孙数十人,散见于各家书目的著述不下百数十种,一门著述之富,未有如此之盛者

14、”8,但这些著述或因党禁,或因战火,失传者颇多。晁公武治学勤奋,有著作近十种,但大多也已散佚,只有其对所藏图书编写的目录书籍郡斋读书志流传下来。 除郡斋读书志外,宋史艺文志著录晁公武易诂训传十八卷、 尚书诂训传四十六卷、 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中庸大传一卷、 稽古后录三十五卷、 老子通述二卷;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昭德晁公文集六十卷;清丰县志典籍著录通鉴评十卷。9其中如易诂训传 尚书诂训传 毛诗诂训传中庸大传均为经部书,说明了晁公武对经部文献有深入的研究,这也与其读书目的相一致。 通鉴评 稽古后录为史部书,郡斋读书志史部编年类资治通鉴解题云:“公武心好是书,学之有年矣。见其大抵不采俊伟卓异之说,如屈

15、原怀沙自沈,四皓羽翼储君,严光足加帝腹,姚崇十事开说之类,削去不录,然后知公忠信有余,盖陋子长之爱奇也”3209。晁公武将读书所得记录,成通鉴评 。 稽古后录则续司马光稽古录而作,可见晁公武史学成就不凡。 老子通述为道家文献,著述虽不传世,但从郡斋读书志中对佛道文献的解题中也可见其研究之深入,其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必非随意信口。 昭德晁公文集六十卷集中收录晁公武文章诗词,根据现存文献,也可见其一些作品显示出其文学修养之深厚。限于篇幅,在此不再列举。 3.4 读书注重考证、辨伪 晁公武读书重考证书中内容,并善于辨别伪书。如郡斋读书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解题云:“集中有御史周君碣

16、,司马温公考异以此碣为周子谅碣,实开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宝时,误。按子谅以弹牛仙客,杖流瀛州,死蓝田。 旧唐书玄宗本纪 旧唐书牛仙客传及玄宗实录皆载之,而此碣殊疏略”3880。 柳宗元集中有御史周君碣一文,晁公武根据司马光的考订认为是为周子谅所作碣文,但柳宗元在文章中写错了周子谅的卒年。晁公武又根据旧唐书玄宗本纪 旧唐书牛仙客传及玄宗实录考出其卒年为开元二十五年。诸如此类的考证还很多,澄清了一些重要问题。 晁公武读书的同时还注重辨伪。如经部易类卜子夏易提要:“右旧题卜子夏传 。 汉艺文志:子夏书已亡。 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张弧伪作 ”310。这里,公武引书目记载说原书已佚,然

17、后引用他人之说,考定此书为伪书。又如子部兵家类武侯十六策提要为:“右蜀诸葛亮孔明撰。序称谨进便宜十六事: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 ,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 陈寿录孔明书,不载此策,疑依托者”3638,注明此书可能是伪书,读书时需注意。 3.5 读书需有藏书 藏书是阅读的物质基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的时期,宋代藏书作为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大繁荣的时期,私家藏书风气普及,藏书家人数与藏书数量之多、藏书内容之丰富、校勘之精当,都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晁公武藏书既不是为了显摆家学之渊源、学养之丰厚

18、,亦不是收藏图书以牟利,而是为读书而藏书。晁氏世代书香,家富藏书。郡斋读书志序云:“公武家自文元公来,以翰墨为业者七世,故家多书,至于是正之功,世无与让焉” 。315 喻汝砺为晁冲之所作的晁具茨先生诗集序称:“其家世风流人物之美,渊渟浚深,蓄厚而发远。自王文献、李文正、毕文简、赵文定四三公,富有百氏九流之书,而晁氏尤瑰富闳溢,所藏至二万卷”10。可惜这些藏书先有火厄,后又遭兵戈,以至尺素不存。南渡后,晁公武经几十年辛勤搜书购书,又得井度赠书,“书凡五十箧,合吾家旧藏,除其复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 315 终成屈指可数的藏书家,也为以后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古代典籍从无到有,从少

19、到多,从简到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便会给人们保存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为便利阅读,晁公武根据以往崇文总目 隋书经籍志 古今书录等大型国家目录分类情况及藏书数量,编制了郡斋读书志,对分类进行了创新,增设了文说、神仙等类,对藏书进行了解题。 郡斋读书志大序简明而具体;其小序深入而有特色;其解题更是不拘一格,或介绍作者,或考查内容,或辨别真伪,或评论价值。正因如此,才使郡斋读书志流传至今,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4 结 语 通过以上对晁公武读书生活、目的及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有些阅读方法(如辨伪等)已不再适用于现代阅读,但是确有一些优秀的读书思想值得我们继承推广,如读书需明源流、读

20、书需与著述结合,等等。当今社会传统阅读下滑,浅阅读盛行,这与人们对优秀阅读传统的摈弃不无关系,通过对古代优秀学者读书思想的研究,相信可以使人们受到启迪,引发阅读热潮。 参考文献 1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6:1895. 2 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二十六)M/OL.中华基本古籍库.安徽:黄山书社,2007. 3 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 脱 脱.宋史(卷三百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086. 5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175. 6 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昭德易诂训传解题M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 7 瞿中溶.郡斋读书志考辨举要序M郝润华.晁公武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