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12277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

2、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

3、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 ,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分层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

4、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一定的比例(比例应该是动态的)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 B 层、C 层的难点,与 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 A 层同学请教;C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 A 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在编排座位时,也要尽量考

5、虑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如对 A 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 B 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 C 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

6、力。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 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 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 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

7、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 A 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 C 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 B 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4课堂练习和作业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8、 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 组做基础性作业;B 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 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在作业批改上,对 C 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处理。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 C 层采用表扬与激励,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

9、习数学的自信心;对 B 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 A 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