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肾养护法对痰湿体质的干预作用【摘要】 目的 探讨肝肾养护法对痰湿体质人群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肝肾养护法治疗痰湿体质患者 3 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转化分及易患疾病的改善情况。结果 肝肾养护干预后痰湿体质患者转化分明显下降,易患疾病明显改善。结论 肝肾养护法能明显改善痰湿体质人群的机能状态。 【关键词】 肝肾养护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中医体质类型之一,是广东地区人群占比例最大的体质类型。现代研究表明,痰湿体质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肝肾不足是形成痰湿体质最主要的原因,故在结合中医外治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自拟肝肾养护综合中医外治法(简称肝肾养护法)干预治疗该
2、体质。旨在通过对肝肾的养护,增强肝肾功能,从根本上改变痰湿体质,从而有效的防止潜在疾病的发生,以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笔者从 2009.5-2010.3 共观察肝肾养护法干预 60 例痰湿体质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 60 例,均来源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养生保健门诊。年龄 30 岁-60 岁,女性 33 例,男性 27 例;30-45 岁占 41 例,46-60 岁占 19 例;其中伴有高血压者 18例,高脂血症 23 例,高尿酸血症 14 例,肥胖者 47 例。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医痰湿体质诊断标准:参考中华
3、中医药学会 2009 年 4 月 9 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评分标准2,收集人群转化分40 分或转化分 30 分-39 分均可判定为痰湿体质。 1.3 纳入标准 本研究所纳入的 60 例中转化分40 分的 38 例,30-39 分的 22 例,均符合中医痰湿体质诊断标准;排除不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治疗过程中放弃其他药物、理疗等治疗措施,保证依从性良好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方法 肝肾养护方法:以疏肝解郁、行气导滞、益肾制水为主。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药棒叩穴:取穴:肝俞、胆俞、肾俞、三焦俞、志室。方法:以药棒垂直叩击各穴,以皮肤潮红为准,每周 2 次;步骤点穴:取穴:肝俞、胆俞
4、、肾俞、三焦俞、志室。方法:用大拇指点压以上各穴,每穴一分钟,应使指力直透深层,每周 2 次;步骤针刺:取穴:太溪、太冲、三阴交、行间。方法:用毫针常规刺法,每次留针 15 分钟,每周 2 次;步骤罐疗:取穴:肝俞、胆俞、肾俞、三焦俞、志室。方法:穴位拔罐,留罐约 10 分钟,每周 2 次;步骤药熨:取穴:肝俞、胆俞、肾俞、三焦俞、脾俞、胃俞、关元、气海。药熨处方:桂枝 30g、川芎 20g、艾叶 30g、大腹皮 20g、厚朴 20g、小茴 20g、苍术 20g、制附子 20g、公丁香 20g、柴胡 20g、白芍 20g。方法:将以上药物用布包好隔水蒸热后熨于穴位处,每次约 20 分钟,以皮肤
5、发红为准,每周 2 次。 笔者将以上治疗方法冠以“肝肾养护法” 。每 8 次为 1 个疗程,共进行 3 个疗程,约 3 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以 SPSS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评分变化 表 1 60 例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转化分的变化 转化分 40 分 30-39 分 30 分 治疗前 38 例 22 例 0 治疗后 9 例 5 例 46 例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2 症状的变化 表 2 60 例研究对象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的变化 痰湿体质体征 胸腹痞闷 身体沉重 面油脂多 口粘痰多 苔厚腻 治疗前 54 例 59
6、例 55 例 52 例 59 例 治疗后 7 例 12 例 6 例 2 例 1 例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3 易患疾病的改善 伴有高血压病的 18 例患者中有 14 例血压下降,其中收缩压下降 10-30mmhg,舒张压下降 10-20mmhg;伴有高脂血症的 23 例中有 16 例患者血脂降为正常水平;伴有高尿酸血症的 14 例中有 10 例尿酸降为正常水平;47 例肥胖患者中有 36 例体重下降,下降水平在 3-7 公斤。 3 讨论 3.1 肝肾与痰湿体质的关系 现代研究已表明:痰湿体质的形成,由先天禀赋、后天饮食和起居失常,以及地域条件、生活习惯、年
7、龄、疾病和药物等诸多因素而致体内津液运化失司,水湿凝聚而成3。多数人把脾胃虚弱导致健运失司作为痰湿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上大多把健脾化痰祛湿作为调整痰湿体质的治疗总则,然而收效往往甚微。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后天痰湿体质的形成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应是肝肾功能不足。其机理为:肝主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时,木能疏土,则脾自升,胃自降,气机流畅,运化自如。若肝失疏泄,则气机壅塞,脾当升不升,而失健运,胃当降不降,而失和调,升降失调,水湿不循常道,聚而生痰。正如血证论所云:“本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达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因
8、此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成痰成湿多由肝木不疏所致。再者肝主疏泄是三焦气机之枢,能疏泄三焦水道,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三焦水道不利,而致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则聚而成痰湿。故血证论云:“气与水本原一家,治气即治水。” 肾主水:如素问逆调论说: “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对于尿液的生成,津液的输布与排泄和维持体内津液的代谢平衡起着主宰和调节作用。若肾气不足,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或逆行、或泛溢而成痰湿。另脾阳的运化常需肾阳之帮助才能进行,若脾失肾阳之温煦,运化也将失职而造成水湿内停。如景岳全书云:“痰既是水,其本在肾,其标在脾。 ” 综上所述,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肾阳不足、失其温煦,二
9、者功能不足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是形成后天痰湿体质的主要因素。故临床上痰湿体质常见下列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肥满,身体沉重,面部皮肤油脂过多,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苔腻,脉滑。 3.2 肝肾养护的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疏肝益肾作为调整痰湿体质的治疗总则。以药棒叩击及点穴肝俞、胆俞、三焦俞,针刺太冲、行间,可以疏肝解郁,行气导滞;以药棒叩击及点穴肾俞、志室,针刺太溪、三阴交,可以补益肾气;以拔罐肝俞、胆俞、三焦俞、肾俞、志室各穴可以祛除痰湿,激发经气;最后配以药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关元、气海等穴,诸穴得药之温熨,阳气得复,气机舒畅条达,水湿复循常道。 通过 3
10、个疗程的养护治疗后,笔者发现痰湿体质患者胸闷、痰多、口黏腻,身体沉重,面部皮肤油脂多,苔腻,脉滑等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而肥胖、腹部肥满等症候也都有相应的减轻。而在 60 例痰湿体质患者中,46 例按“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评分标准评分,转化分均降低于 30 分以下,其痰湿体质得到了根本改善。与此同时还观察到:兼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痰湿体质患者经养护治疗后,其血压、血脂、尿酸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上所述,肝肾养护法对痰湿体质的干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参 考 文 献 1 骆斌,王琦. 痰湿体质论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10-11.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 王琦,朱燕波,折笠秀树,等. 中医痰湿体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