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14252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财会教育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摘要】 会计法律信仰培植是会计法治理念培养的核心;会计法治理念培养应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不做假账”既是会计法治理念的低限要求,又是会计行为的理想境界;会计法治理念培养需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 财会人才;法治理念;培养 会计法治理念是指何谓会计法治、会计法治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观念体系。 “何谓会计法治”涉及对会计法治的本质、特征、功能和目的的基本认识;“会计法治如何形成和发展”涉及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颁布、宣传、教育、实施、检查、修订与完善的原则和思路。 “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视觉、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标准。会计法治理念对未来财会人才职业生涯

2、规范操作性、行为性的财会实践活动具有奠基性的指导意义。 一、高等财会教育会计法治理念培养的特殊作用 会计法治理念形成的基础是教育。高等学校的会计院、系直接担负着培养未来财会人才的重任;未来财会人才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是高等财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高等学校会计法治理念培养是弘扬会计法治精神的重要平台。会计法治精神是指尊崇会计法律法规、维护会计法律法规的勇气和毅力。会计法治精神是推动会计法治进程的源动力,是可以沉积的现代文化。高等财会教育的先导性、系统性、组织性、规模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会计法治精神形成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直接创新会计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并通过向社会

3、输送具有会计法治精神的会计从业人员,输出先进的会计法律文化,进而为最终实现法治国家创造条件。其次,高等学校会计法治理念培养可以为社会造就会计法治人才和守法公民。我国要加快推进会计法治化进程,需要造就一大批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法务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等,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大学的系统教育。会计法治涉及各行各业,涉及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大学生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逐步打上法治的烙印,毕业后方能运用法律武器参与国家、社会和企事业管理,保护企业、团体与自身的合法权益,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这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第三,高等学校会计法治理念培养能够为会计行业源源不

4、断地打造一支懂法、信仰法、能够坚守会计法律法规的生力军。截至 2007 年底,全国 740 所本科院校中已有 250 多所和 110 多所开设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本科教育,20 多所兼有注册会计师专业;财经院校在校生中会计学专业占了 10%左右。另外,全国 1 168 所高职院校中有 600 多所设了财会专业;413 所成人高等学校几乎均开设了财会专业。这些学校财务会计专业规模庞大的在校生,多数必将先后成为各行各业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和业务骨干,有的将成为管理者乃至领导者。 第四,国际化的复合会计人才需要国际视野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国际化复合会计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的会

5、计审计标准,又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和商务规则;既要熟悉企业的内部环境,又要熟悉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既要能为企业提供会计审计服务,又要能为企业资本的国际运作和组织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既要树立国际化战略理念,又要有开放、广阔的胸怀。 显然,高等院校会计法治理念培养对建立法治国家、输送法治人才、造就诚信会计队伍和培养守法公民举足轻重,无可替代。 二、会计法律信仰培植是会计法治理念培养的核心 会计法律信仰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及其职业相关者对会计法律法规的信任、珍视、依恋、崇敬、信服和崇拜;它是一种基于深厚情感的理性确信;它是伴随人们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性认识而在内心自然产生的心理体验,是这种心

6、理体验赋予会计法律法规以威严性、崇高性和神圣性;会计法律信仰是会计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 高等学校的会计法治理念培养,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会计法律意识,尤其是培植会计法律信仰。会计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会计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会计法律认识,会计法律的感性价值体验,以及系统的、理论的评述和辩析。会计法律信仰是会计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会计法治理念培养的核心。会计法律法规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只有信仰会计法律法规,才能遵守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行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守法仅是会计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法精神才是会计法律信仰的灵魂,是守法行

7、为长久不衰的动力。守法精神要求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总之,培养学生会计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是会计法律法规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目前普遍存在的仅仅注重法律知识传授的局面必须改变。这是因为会计法律法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与时俱进;况且,即使会计法律法规知识丰富,如果没有形成和培养守法的精神,生成会计法律法规信仰,在实践中也会出现知法犯法,以及千方百计规避法律法规的行为,使会计法律法规形同虚设,丧失其权威和尊严。 有效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信仰,首

8、先应对当代大学生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的状况和实际层次水平及发展趋势有足够了解,以把握授课时的深度与广度;其次要改变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倾向;第三,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处理好课堂讲授和自学、精讲与泛讲的关系;第四,要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办法;第五,倡导科学精神,追求终身教育的目标;第六,将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知识渗透到所有会计课程中,把会计法律信仰教育纳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三、会计法治理念培养应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会计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可以调整人的思想和情感,而会计法律法规仅仅调整人的行为。从历史的角度考

9、察,会计职业道德先于会计法律法规而产生,它以分散的形式内化于人的内心,并通过人的良知自发单一地发挥作用;会计法律法规以外显制度化的形式而存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建立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 有可能强化“经济人”的特征,而无法诱导“道德人”的本性。它往往使人们直接关注的是会计法律法规所带来的利益关系, 而忽视会计法律法规背后的价值关系, 从而可能走向只注重其形式而违背实质的误区。因此,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不可能仅仅是依赖统治者的权力,同时它也依赖人们的道德义务感和对会计法律法规的道德价值的信念。 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又是伦理经济, 讲究仁义礼智信,倡导温良恭谦让,依

10、靠义务、良心、荣誉、节操、人格来建立相互交往的友好关系, 以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合法、合情、合理, 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法治和伦理缺一不可;促进会计法治化的进程,建立有效的会计法律法规实施机制,离不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法治构建过程中必须彰显会计职业道德理念。只有通过用会计职业道德理念对会计法律法规进行支撑,才能真正实现会计法律法规的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契约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价值。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会计法律法规文本中的大部分条款都是从会计职业道德条款吸收或推导而来,会计法律法规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一种履行机制。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如同几何学中的点与线,会计法律法

11、规像点一样分散在会计职业道德的主线上,但它们却不完全重合;会计法律法规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道德的主线上出现、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诉求,维护的只是最低限度的会计职业道德,只是被人们普遍接受与践行,符合社会潮流的道德;只有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法律法规才能被信仰与尊重,而这样的会计法律法规也才是真正的会计法律法规。 道德是内心的省悟,法律是外在的强制;道德的下限是法律,法律的上限是道德;道德与法律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为会计法律法规是传播和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手段;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评价标准,没有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的会计法律法规,是一种“恶法”,无法

12、获得尊重和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有保障和推动作用,执法者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刻的层次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质量;会计法律法规无法穷尽会计事务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无法对人性做出种种硬性的规定,对会计人员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而会计职业道德可以成为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况且,有些不宜由会计法律法规调整的,或本应由会计法律法规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会计职业道德可起到有益调整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理念培养可以围绕递进的三个目标展开: 使

13、学生掌握基本的伦理原则; 让学生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要义;关键是培养学生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冲突问题的道德推理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感。也就是说,从伦理学的原理出发, 结合各种具体的会计行为规范和会计案例, 揭示会计事务的伦理原则和培养学生解决会计道德困境的道德推理能力, 最终让学生知道在从业过程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好。 四、会计法治理念的低限要求与理想境界 “不做假账”既是会计法治理念的低限要求,又是会计行为的理想境界。 “不做假账”是朱镕基同志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并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作了宣讲,他“希望每个从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要

14、永远牢记这四个字的校训。 ”“不做假账”也已成为高等学校会计院、系的教育指南和会计法治理念培养的基本内容。 “不做假账”是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会计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假账就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 “不做假账”既是对会计法律法规实施必要条件的概括,又是保证会计工作充满生命力的重要基础。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首要职责,会计信息违背了真实性和可靠性,就会失去其价值,造成对社会的危害,就失去了生命力。会计法律法规和“不做假账”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杜绝了做假账的现象,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就会进一步改善,而会计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

15、处,做假账也就无处藏身。 “不做假账”应当成为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的行为基准。为达此目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公平、公开、公信的平等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权利与会计责任并存,只有诚信地履行会计职责,才能取信于社会,体现会计工作的价值。二是着意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使他们认识会计工作并不是任人摆布的,在工作中不能丧失人格和会计原则,应以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使财务报告中的会计计量和记录与意欲表达的经济现象和谐一致。三是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锻炼。让所有学生明白,会计人员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才能认真对待自己从事

16、的会计工作,爱岗敬业,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让学生深知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中介,要始终保持对双方的虔诚恭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忠实地为代理人提供改进经营管理的合理建议,向委托人客观地反映和报告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信息。四是把会计诚信原则、会计诚信规范和会计诚信观念灌输到学生意识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会计诚信品质,将认识、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统一起来。 “不做假账”又是一种理想境界。尽管目前会计行业的现状离这一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但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推动“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进一步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不做假账

17、”理想境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不做假账”信念,决不是开设一门课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不做假账”理想境界打造贯穿于未来会计人才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乃至是会计人终生追求;但是,高等会计教育阶段是最佳时机和最重要的环节,是充分挖掘和不断发展会计诚信的内涵,是实现会计人才诚信、会计评价诚信、会计信息诚信的重要平台。 五、会计法治理念培养需要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教学相长”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和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 “教学相长”集中表达了教与学的和

18、谐,师与生的和谐,人与教学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着眼于人的潜力与未来,强调利用教学内外力的统一,师生之间的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推动的机制: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师与生的和谐是师生双方思维在教学中合拍、呼应,达成共识;是教师爱生的情感与学生尊师的情感融为一体、相互交融;是师生双方心灵的相遇相知,同步互动,协调默契。人与教学的和谐是人与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人在教学中经历、成长,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愉悦身心。 “教学相长”离不开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学习。但是它所召唤的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或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协同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

19、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为了求得问题的解决,一是向同行请教;二是自己查阅文献,用心思考、比较;三是向自己所教的对象学习。 “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 。 “教学相长”意味着教育教学资源和主体精神世界的共享。共享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敞开与融合。当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相遇并理解,并且共同在教育中创造、摄取双方的共同关系中凝聚的知识、经验、意义时,就是共享。既包括文化的共享,即教师把知识、思想、智慧、经验等文化成果提供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师生双方通过协商合作获得新知共同提高;又包括责任共享,即师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为教学成败负责;更包括精神共享,即师生互相传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 教

20、师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长进,就是师生共进。即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教学相长”是师生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人生价值彼此彰显的过程,其最终是为了成就彼此的人的独特的价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教学相长”最终的目的和功能。 公众普遍认为大学能为他们提供职业准备和道德指导。 “职业准备”要求实际而功利,“道德指导”要求抽象而崇高。大学作为社会的精神导师,教师的个人魅力至关重要。社会对大学的理解中,大学几乎就等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社会上形成了具有品牌意义的“名师效应” 。从而形成了大学给社会留下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思想深邃、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的教师,以及他们对道德良知的维护。所以,在会计法治理念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必需的也是合理的。 要牢固树立“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的大学信念。管理模式要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