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015653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松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征求意见稿)全民健身是实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基础保障。过去五年,在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素质持续提高,为建设体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构建更加完善、惠及全县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民健身条例 、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 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 、 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结合松阳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2、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通过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工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2服务体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打造“田园松阳”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 2020 年,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

3、活方式,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各项指标达全市平均水平。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的普及和提升,基本建成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更加完善、惠及全县人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多,其中每周参加 1 次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全县总人口的 5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全县总人口的 38%以上。培养学生锻炼兴趣,掌握运动技能,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 1 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

4、)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 91%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1 平方米以上。体育健3身设施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街道(乡镇) 、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基本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建构“15 分钟健身圈”。实施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努力实现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

5、地设施开放率达 100%。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健全行业、人群、单项体育组织,每万人体育类社会组织(经主管部门登记和乡镇、街道备案)达到 2 个。体育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群众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站点数达到 500 个,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 5 个以上,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参加体育社会组织和各类基层体育队伍人数占全县总人口比例达到 20%。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统筹推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全力

6、推进群众性足球和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大力普及健身跑、健步走、登山、骑行、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气排球、网球、广场舞、轮滑等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科学健身指导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推进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建设,积极4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大力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不断提高科学锻炼水平。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非奥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等基层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全县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 2000 人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8 人以上,体育骨干的

7、业务素质和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大力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到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开展。体育创强争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体育强镇(乡)实现全覆盖,推动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建成体育特色乡镇 4 个以上。三、主要任务(一)弘扬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正能量。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重要战略,打造乡野运动养生地,使得体育与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依托松阳生态、人文、山水资源,打造以“体养”健康产业休闲运动项目(徒步、登山、露营、攀岩、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 、环松阴溪休闲

8、运动带(皮划艇、慢跑、夜跑等)为特色的生态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品牌。弘扬健康新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5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必需的个人发展理念,倡导人民群众人人喜爱并参加 1 项以上的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将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

9、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提升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努力实现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乡镇(街道) 、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1 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

10、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合“三改一拆”“六边三美三化”行动,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6(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全力推进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的建设,城市健身(登山)步道每万人 18 公里以上。大力发展养生健身休闲主题旅游,推动健身、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重点依托箬寮岘、大

11、木山、松阴溪等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体育主题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通过推进社区配建足球运动场地和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扩大足球场地供给,优化类型结构,提高设施质量,不断满足全社会足球运动发展需求。完善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校园体育设施 100%对社会开放。(三)提升体育组织水平,努力实现乡镇(街道) “1+5”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全覆盖。加强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建设,健全全民健身基本组织。发展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动体育总

12、会工作网络向乡镇(街道)延伸,探索体育总会和规模较大、群众基础广泛的体育社会组织在乡镇(街道)建立工作机构,到72020 年每个乡镇(街道)实现“1+5”工作格局(即 1 个体育总会工作站,5 个以上专业体育社会组织工作站) 。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注册登记,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四)提升健身活动水平,努力实现常态化健身活动全覆盖。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全民健身活动模式,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月相结合的载体,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单项体育赛事,重点以全民运动会、农民运动会、机关运动

13、会等活动为抓手,推进全民健身常态化。深入挖掘松阳地方体育特色、传统文化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打造融民间民俗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品牌;结合松阳的山水特色资源,推广群众喜爱、参与性强、简便易行的路跑、山地自行车、登山等健身项目;开展与旅游、休闲、康体、娱乐等融于一体的健身休闲活动,积极倡导低碳生态体育运动方式;办好国际天空跑挑战赛暨全国积分赛、浙江省自行车公开赛、浙江省气排球公开赛、希望之星浙江省攀岩总决赛等赛事。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动员社区和社会团体积极开展适合老

14、年人的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大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8加快发展农村体育,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每周参加体育健身 3-4次,每次不少于 1 小时,充分发挥工会在保障职工健康权益的应有作用。(五)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通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非奥项目发展培训基地,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等特殊人才在

15、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提高全面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面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国民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努力实现乡镇(街道)体质测试网点全覆盖。继续实施浙江省 369 周岁公民体质评价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并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进体卫结合,发挥体育在防病、治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媒体、网络、讲座等手段,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引导

16、各类人群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提高城乡居民体育9健身科学素养。(六)合理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向全县人民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全县城乡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资源及服务要素的协调配置。以提高农民身心健康为重点,扎实推进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和村级体育俱乐部建设。(七)大力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引导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依据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 健康浙江 2030 行动纲要 、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等总体发展战略部署,以及结合科技、教育、文化、建设、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

17、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体育彩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四、保障措施(一)推进全民健身法制建设。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全民健身条例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职责,依法行政、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提高法治水平,建立全民健身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权益。10(二)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进一

18、步明确和强化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职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权利。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支持全民健身事业,拓宽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渠道,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依据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三)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建立全民健身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机制,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数量,逐步将公益性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承办、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民办体育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等交给社会力量去办。鼓励利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水平,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四)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全民健身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松阳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分工,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建立健全综合考评体系,着力加强基层工作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差距,努力推动工作的开展。广泛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