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课程结构与学分(一)研究性学习(15 分)(二)社会实践 (6 分)(三)社区服务 (2 分)二、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在以往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课程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三、课程性质综合实践课程的三个组成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是:(一)研究性学习:一种重在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发明能力的学习活动,研究是其特点。(二)社会实践:一种重在扩展、印证知识,增进社会、自然体验的学习活动,参与、观察、体验是其特点。(三)社区服务:一种重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学习活
2、动,公益性、服务性是其特点。四、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1.总目标: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性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得到升华。2.阶段性目标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及一般的操作流程。使学生懂得自己如何选课题。从研2究性学习的流程中,自己能初步构建研究框架和设计操作细
3、节,能初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能自己撰写结题报告。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起和高二阶段:能结合周边事物、生产实际、地域文化等需要来选择课题。能综合学科知识,多视觉、多方位研究课题,操作过程要严谨,要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并能较完善地撰写结题报告,学会初步设计答辩方案,具备一般性的口述答辩能力。高三上学期:能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不断用于学科学习之中,用创造性思维指导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1.课程管理小组:教学副校长、德育处、教务处和教科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和指导,课程的安排与通畅协调;教师培训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和网络查询等服务;对学生研究方法培训
4、和课程评价。2.课程实施小组:组长:年段长 副组长:班主任 组员:课任教师。年段长、班主任负责成立课题小组、负责组织答辩等工作;课任教师提供课题、课程指导和课程评价。(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1.课时安排:研究性学习在课程计划中独立设置,每周 3课时。星期三或星期五下午第三节和第四节,满足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2.组织形式:每学期初,教科室组织课任教师提供研究课题或专题,教科室汇总并分发给学生,学生自主成立课题小组,每组 6-8人,小组成员要有共同兴趣、特长互补。民主选举小组长和课题,并选聘课题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年段长协调课题组和学生,确保
5、每个教师不超过 3个课题,每个学生都有课题。3.教学计划:每学年学生至少完成一个课题研究,研究时间最长一学年,也可以是一个学期。开题阶段约 6个星期,研究阶段 816个星期,总结交流答辩评价约 4个星期。4.具体实施过程:组织与实施过程的一般程序:提供参考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中期检查、结题、交流、3评价等几个环节。课题小组的确立。由学生自主成立课题小组,每组 6-8人,建议小组成员要有共同兴趣、特长互补。民主选举小组长。选题变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根据参考课题,组员先自己选择课题,通过 E网或图书查阅、收集与课题有
6、关的各种资料,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体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小组对每个人的题目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通过民主协议,最后确定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学生所选的课题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予以阐明的问题,也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的课题。总之,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是前人(别人)已研究过的课题,但两者
7、都强调课题研究本身的新颖性要么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要么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要么提出一带新的观点。聘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原则是科任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班的科任教师,并向指导教师发放聘书。开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小课题确立后,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学生选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后,报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并在教师工作手册写
8、出完整课题指导方案。课题研究。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获准通过后,即可按计划利用每周研究性学习时间和其他课外时间分头进行研究。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计划,即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既要为研究小组内的各成员提供咨询与研究指导,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指导教师还需检查小组阶段开展情况,以便根据情况指导学生完成4研究计划。交流研讨、答辩。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小组每位成员均要完成一份课题研究心得。各班召开研究成果交流汇报会,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记、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
9、告等多种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供大家讨论评议和答辩。课题答辩组教师和同学就有关课题进行提问,大家共同探讨该课题的价值,研究的成功之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所需要努力方向等等。课题评价。评价内容:过程评价、答辩评价和成果评价。过程评价主要看课题本填写的完整性,通过走访、调查了解课题开展过程的真实性,该部分占 30%。答辩评价主要看学生的汇报和答辩情况,该部分占 40%。成果评价主要看成果的真实性,观点是或正确鲜明,有独到见解,论据是或充分、妥帖,结论是或科学,语言是或规范,小制作是或实用,工艺是或达到一定水平,附有一定的文字说明,该部分占 30%。学生自评、组长互评和答辩组评定的成绩合成
10、,评出优秀、良、合格和不合格,并给出相应学分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记、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供大家讨论评议和答辩。(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必修课程,它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应保证课时和活动场所,我们要求每个研究小组要有固定的校内活动地点,活动可以在校内外适合的地方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坚持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师资培训。利用暑期对起始年段教师课程培训,除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外,更主要的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案例分析,帮助教师
11、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2.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社区和学生家长中有各种支持学生开展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研究小组活动时,可以使用学校的各种图书、仪器设备,学校的图书馆、语音室、计算机室、各实验室等要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学科整合式5研究性学习过程所缺材料经指导教师报学校教科室批准后购买。3.外出参观、调查。学生在校期间去校外参观、调查、查阅资料等需预先提交申请,经校教务处、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行动。第二部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一)
12、课程目标1.社会实践(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识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社区服务(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
13、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的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社会实践三大类型:(1)行业体验活动:列车乘务实践活动;赴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农业劳动;赴商场体验售货员活动;其他勤工俭学活动。6(2)校园实践活动:学生或班级值日或值周活动;文学社、爱心社、学生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活动;体育节;艺术节;成人仪式;学生论坛;编辑启程.校园心理杂志;学生会活动;校内其它义务劳动。新生军训。(3)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等: 各级各类夏令营活动;参观纪念馆.德育基地;科技馆;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与友好
14、学校学生互访;访问知名学者及其它活动。2、社区服务三大类型:(1)公益活动:爱心社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废品分类回收”活动;社区卫生保洁活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2)宣传教育活动:“雷锋精神”主题宣传活动;环保、节水主题宣传活动;诚信、依法纳税主题宣传活动;“八荣八耻”主题宣传活动;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及系列社会调查(3)帮贫助困:赴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活动;扶助残疾校友;城乡“手拉手”;“送温暖”等。(三)活动形式:形式(一)(1)社区服务以社团、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每个小组至
15、少由 3人组成。 (2)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 5人组成。 7形式(二) 除课余和周末组织的社会实践外,暑期学校政教处或班级要精心组织较大规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包括超市服务,如为顾客所购物品装袋、整理购物车;列车乘务实践,如帮助乘务员检票、扫除、服务乘客,到福利院、敬老院奉献爱心。考察附近一些大学、红色之旅等,供高一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四)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
16、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报告。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及从中的积极体验和真实感受以及认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
17、开展各项活动。5.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五)课时安排1.社会实践:每学年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 1周(按 5天工作日计算)。2.社区服务:高中三年累计完成不少于 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每个工作日不少于 5小时)。(六)学分认定方法活动结束后按规定认定学分,以学期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学年末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上报政8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厦门市湖滨中学2015年 7月附件一:社会实践、社
18、区服务时间安排及学分设置参加天数高一 高二 高三项目上 下 上 下 上 下说 明军训 3 高一新生军训,完整参加的,记1分。体育节 1 1 1 完整参加活动的,记0.5分。艺术节 1 1 1 完整参加活动的,记0.5分。校内劳动 1 1 1 1 1 1 完成班级、学校的义务劳动任务的,每学期记0.5分。学生会及社团活动2 2 2 2 2 完整参加学生会活动或任何一个社团活动的,奖励0.5分。法制教育 1 1 1 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记0.5分。假期校外劳动30 30 30 参加并填写暑期社会实践登记表的,记0.5分。德育基地劳动1 1 1 1 参加学校组织到德育基
19、地劳动的,每学期记0.5分。夏令营 3 3 有参加夏令营的,每学年奖励0.5分。社会调查 5 高考后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并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记1分。其他 酌情加分合计 39 8 36 8 33 7 每学年学分上限为2分,三学年合计6分。社区公益活动2 2 1 1 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学雷锋活动,当国际马拉松比赛纠察队员的,每次记0.2分。宣传教育活动1 1 1 1 1 参加校内外各种大型宣传活动,每次记0.2分。9帮贫助困活动1 1 1 参加福利院爱心慰问及万人献爱心活动等,每次记0.2分。合计 3 4 2 3 1 1 三学年学分上限为2分。附件二:高中第 学年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评价
20、表姓 名 学号 性别 出生年月 班级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活动时间 班级或小组(至少5人)或家长、老师、社区或单位领导签字活动质量 班级或小组(至少5人)或家长、老师、社区或单位领导签字附件三: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课题来源 1.有无课题产生情景,包括事件和心理活动。2.有无生成课题。目标策划 1.有无活动目标,能否看出活动深度与目标难度。2.有无生成目标。方案组织 1.有无活动方案,设计图或活动流程。2.活动成员、活动方式是什么,是否随过程有调整。过程记录 1.有无活动过程的对象、时间、地点、数据资料的记录。分析能力 1.有无数据或资料分析过程和结论。2.设计、结论合理吗?创新能力 1.有无
21、拓展性活动证明结论的正确性。2.有无创新性观点和设计。实践能力 1.有无对活动过程的感受记录。2.有无作品包括活动报告、小制作。交流合作 有无教师指导的痕迹,你从教师和他人那里交流到什么?自我超越 是否比上一次活动有更好的表现,是否超越自我,即使活动失败,你收获到什么经验?评语 等级10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活动内容_时间_班级_姓名_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 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1.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参与态度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6.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7.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责任心。8.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9.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获得的体验10.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学会11.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