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17991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山东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 “十三五”科技 创新规划为深入实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制定本规划。一、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一)基础与优势。“ 十二五”时期,全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现全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2015 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27%,比“十一五”末提高 0.55 个百分

2、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 16881 件和 4.9 件,是“十一五”末的 5.1 倍和 4.95 倍。登记技术合同 2.06 万项,成交额 339.74 亿元,是“十一五”末的 3.1 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获批建设并正式启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 17 家和 36 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源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海洋科技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在全国第六位。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高端容错计算机、半绝缘碳化硅衬底材料、

3、8 档自动变速器、机器人核心部件 RV 减速器、高速动车组等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15 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7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2.51%,比“十一五”末提高 6.4 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3903 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发展,青岛数字家电、淄博新材料等 5 个集群产值已达千亿规模。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效应明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形成云平台服务下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高区四级

4、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泰安、莱芜、临沂、枣庄、德州 5 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建有国家高新区 13 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61 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1 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4 家,成为支撑“两区一圈一带”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出台了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型小微企业等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5 家、众创空间 131 家,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展加快,建成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技术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科技金融结合取得重要进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

5、款扶持政策,累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登记 350 多项,实现质押融资 150 多亿元。(二)面临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明确了我国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全省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呈现出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特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6、,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全省综合创新能力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区域创新能力不够均衡,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需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活力尚未完全释放,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等。面对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方面的机遇和挑战,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创新发展大趋势,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和时代变革需求,高起点谋划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

7、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总体要求,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为统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培育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引擎,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推进我省率先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支撑。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破除制约科

8、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根本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充分迸发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引导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内生式增长新路径。 巩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技术创新源头供给能力。超前部署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服务业为保障的支撑产业发展的

9、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 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科研环境,建立以创新质量、创新贡献、创新效率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环境。以宽阔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和网络,推动产学研用之间、区域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协同创新,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全方位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四)发展目标。到“ 十三五”末,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在全面建

10、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 GDP比重达到 2.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 1.1%左右。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源头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4 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60%左右,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在全国前六位。 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 8000 家左右,一批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为支撑

11、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产值超千亿集群达到 20 个左右,主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形成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两大创新发展引擎示范引领,济南、青岛两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发展,大批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研究型高校协同创新和重点研发平台相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助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深入落实。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金融结合更加紧

12、密,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五)总体部署。未来五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增强源头创新能力,鼓励面向科学前沿的自由探索,在海洋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前瞻部署目标导向的前沿基础研究,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

13、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争取更多重点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基地落地山东。围绕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和能力,构建普惠性的企业技术创新引导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巩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大科研自主权,推动科教协同创新,发挥源头创新主力军作用;建立领军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面向长远发展,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纳米技术、深海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物 4D 打印技术等领域超前部署,实施战略前瞻性研究项目,力争掌握若干能够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未来

14、变革性技术。在现代农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领域科学梳理重大研发任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部署,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迈向高中端水平。加快生命健康技术、绿色发展关键技术、智慧绿色低碳城镇化技术、公共安全技术突破,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健康保障等领域,科学论证一批面向“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组织实施“创新山东 2030”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在重点优势领

15、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三是打造一批支撑“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的创新发展新高地。依托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海洋生命健康、海洋工程装备、绿色海洋化工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推动山东半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完善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带动提升全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城市尽快进入创

16、新型城市行列。推动各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打造“名片”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特色小镇”,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和科技精准扶贫。四是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大“创新券”政策实施力度,提升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构建全省统一的技术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快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推进科技和金融的紧密结合,壮大科技创业投资规模,创新股权引导基金支

17、持创新创业模式,强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十个一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体制机制科学合理、模式和路径新颖、创新发展和创新服务成效显著的创新主体和服务载体。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培育山东特色创新创业文化。五是构建开放融合的科技合作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沿线国家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和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落实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有关著名高校的战略合作

18、协议,加快建设中科院山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与国内大院大所和大型企业在合作研发、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加快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军民协同创新与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六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职能,提高政府创新服务能力,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完善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建设、产业引导基金为主体的相互衔接的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项目管理机制,完善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

19、参与的科技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分类的创新评价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和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强化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激励,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高校院所源头创新能力,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规模,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能,全面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到 2020 年,形成企业创新活跃、高校院所创新能力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基地和平台布局合理、产学研用协同高效、服务支撑有力的创新组织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一)增强源

20、头创新能力。围绕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焦点方向和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尊重基础研究规律,统筹规划,重点部署,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实行稳定扶持和竞争择优策略,培育创新思想,推动学科建设,巩固发展比较优势,补强基础研究短板,力争在更多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提升全省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创新型省份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头支撑。鼓励科学前沿的自由探索。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鼓励科研人员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在思想、知识、原理、方法的原始创新上积极进取。持续加强对“非共识”研究和颠覆性创新的稳定支持力度,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尊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

21、所的学术自主权,营造独立决策、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科研环境。发挥学术交流作为激发创新火花的源头活水作用,支持科技社团发展,打造学术交流品牌,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培育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支持目标导向的基础前沿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牵引,前瞻部署和支持能够引领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瞄准我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变革性技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衔接融合,重点在海洋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能源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布局重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抢占创新制高点,促进我省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专栏 1:目标导向的基础前沿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