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我校体育教学定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努力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终身体育行为的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激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并从中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和拼搏精神;2、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
2、指导纲要 、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5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精神。3、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制的积极导向作用”的精神,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4、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保证以上定位的最终实现,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改
3、变以往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和谐发展,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人人参与运动,健康伴随一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二、培养目标1、基本体能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基本身体素质和能力要求,包括耐力、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游泳、生存自救等基本能力。2、运动参与目标:(1)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2)能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并能制定个人锻炼
4、计划;(3)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会欣赏体育比赛。3、运动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两个以上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2)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3)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4)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学会爬山涉水、越野、攀岩及生存自救等本领。4、体质健康目标:1)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及体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2)掌握基本的养生保健和健身方法,有一定的营养、卫生知识,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5、心理健康目标:1)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
5、乐观的生活态度;(2)运用适当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6、社会适应目标: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道德和相互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学期、学时分配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完成规定学时、项目学习就能获得体育课程学分。1、学期、学时安排:将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设置为 4 个学期(第一至第八学期内任意选择其中四个学期进行体育课学习)。每学期课内 24 学时,1.5 个学分;每学期课外 16 学时,1 个学分。课内学时数 96、课外学时数 64,共计 160个学时;课内学分 6.5(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0.5),课外学
6、分4。2、教学模块学时分配:(1)课内学时:96 学时(2)课外学时(64 学时):线上自主学习 12 学时(从 2015 级开始),课外自主锻炼(早操)20 学时、俱乐部活动 24 学时、 体质测试 8 学时;。要求: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每学期必须完成不少于 240 分钟在线学习时间和参加规定章节考试,每学期按照 3 学时计算;10 次课外自主锻炼(早操),一次按照 0.5 个学时计算;每学期必须完成 6 次俱乐部活动,一次按照 1 学时计算;体质测试每学期安排 2 学时。参加运动训练(群体活动)的学生考勤由教练员(体育导师)负责统计。 四、课程类型1、体育基础课:面向初选体育课程学生开设,旨
7、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体育选项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体育选项课:面向已经完成体育基础课的学生开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课,以满足需求差异,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3、游泳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蛙泳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游泳基本技能,拓宽健身方法和手段。备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游泳课学习并能够达到规定要求。4、体育保健课:保健课是为体育必修阶段身体患有疾病或处于疾病恢复期和身体某器官有缺陷,不能参加体育基础与选项必修课的学生而开设。保健课实行申请审批管理办法。5、课外体育锻炼课(课外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采用线上+线下、自主锻炼和课外体育
8、俱乐部等组织形式,巩固课内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五、大学体育课程综合改革形式经体育部申报,教务处评审,大学体育课程被确定为武汉工程大学综合改革 A 类课程(全校共 7 门)。综合改革共有课内+课外、平时+期末、线上+线下、主讲+聘请四种形式。教学改革理念:“四结合一全面”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主体与主导相结合;(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传承与创新相结合;(5)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课内+课外:(1)将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设置为 4 个学期(第一至第八学期内任意选择其中四个学期进行体育课学习)。每学期课内 24 学时,1.5 个学分;每学期课外16 学时,1 个学
9、分。课内学时数 96、课外学时数 64,共计 160 个学时;课内学分 6.5(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0.5),课外学分 4。(2)教学模块学时分配:教学模块学时分配:课内学时:96 学时 ;课外学时(64 学时):线上自主学习 12 学时(从 2015 级开始)、课外自主锻炼(早操)20 学时、俱乐部活动 24 学时、 体质测试 8 学时。通过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实践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理念。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达到体育健身目的,体育部提倡“阳光体育,师生共参与” ,鼓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重视锻炼,积极配合,以求让学生更好地体验
10、到运动的乐趣,使体育的育人功能最大化。2、平时+期末:(1)学生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以参与课内学习、早操、课外锻炼、俱乐部活动等考勤为依据;二是期末成绩,以该学期所学项目考核成绩为依据。(2)成绩评定:考核比例分配:平时成绩 60%、期末成绩 40%平时成绩 60%:课内学习 20%+线上自主学习 10%+课外自主锻炼(早操)10%+俱乐部活动 20%期末成绩 40%:项目考核成绩通过创建了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新模式,由以往“一考定音”改为课内课外一体化考核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不及格率,学生认为改革后的评分体系较为公平、合理,对学生成绩评价具有全面性。3、线上+线下: (1)目前体育
11、部开发了网络公开课(MOOC):。体育课程由线上视频学习、互动交流、课堂实践以及技术考试这四个部分组成。该形式能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高校体育管理系统:通过学生下载 APP 软件,实时监控学生锻炼效果。4、主讲+聘请:针对当今较为前沿、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而我校师资目前无法开设的一些体育课程,我们将聘请高水平校外专家来我校担任主讲教师,体育部相关教师担任其助教跟随学习。通过这一举措能有效调动了教师主动学习和进修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5、体育导师制:(1)拟跟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安排体育部教师到各学院担任体育导师,具体职责是负责各学院学生和教职工群体活动、运动
12、竞赛、体质测试等工作。(2)将我校全体学生匹配给相关体育导师,导师负责该批学生自主锻炼的监控和效果评价等工作。6、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示意图体育部开设各种选项课,为学生提供学习课程培养技术骨干新生入学,各俱乐部招收新会员组织体育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支持教学教研室三自主 三互动 三自治 三开放组织各种技术辅导站选择上课时间选择任课教师 教师与学生 课内与课外 现场与网络 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训练 时间开放 空间开放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育质量完成大学体育课程培养目标协助俱乐部联盟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体育能力资源开放选择运动项目 组织各种课余竞赛教研室、教师 教师、
13、学生骨干乐部 (学生)体育部七、武汉工程大学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机构示意图八、课外锻炼管理模式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是独立的、自治形式的,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联盟主席及职责:制定学年俱乐部工作计划,协调、监督各个俱乐部指导教师及职责:俱乐部技术辅导总体把握俱乐部发展方向审核工作计划协调学生完成工作计划组建俱乐部代表队负责学生体质测试竞赛部长及职责:负责俱乐部的竞赛组织工作;培训裁判队伍。俱乐部联盟联盟学生执行主席及职责:协助制定学年俱乐部工作计划,协调、监督各个俱乐部工作的开展主席及职责:具体组织本项目的竞赛活动;协调各委员会之间工作专项
14、俱乐部指导老师专项俱乐部主席专项俱乐部组织机构培训部长及职责:负责组织俱乐部的课外技术指导工作;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早操) ;协助指导教师进行体质测试工作。秘书长及职责:负责财务、协调工作负责对外联系工作代表队长及职责:负责代表队非集训期间的训练工作;宣传部长及职责:负责俱乐部的宣传工作。单项俱乐部培训部主持体育部协助提供支持参与人员参加本俱乐部学习的学生俱乐部积极分子该运动的爱好者组织 课外体育锻炼协助固定辅导时间(自定) ;固定辅导场地(学校提供)固定培训人员(俱乐部培训部指派学生担任) (每周 12 次)体育部主管主任大学体育课程前期改革总结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从 2013 年开始启动,体育部
15、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实践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理念。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达到体育健身目的,体育部提倡“阳光体育,师生共参与” ,鼓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重视锻炼,积极配合,以求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体育的育人功能最大化。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我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渐增强,自觉参与锻炼人数逐渐增加,学生体质状况有了一定提高。一、体育课成绩分析:从考试的整体情况来看(见表) ,绝大多数班级的平均分超过了 75 分的期望值,但在合理的分值内,成绩分布合理,即 13 级3.80%、14 级 1.13%;优分率 13 级 20.19%、
16、14 级 21.69%;平均分 13 级 80.12分、14 级 76.82 分。二、体质测试成绩分析:各年级男女测试综合评定等级(一次测试统计)年级 性别 样本数 优秀(%) 良(%) 及格(%) 不及格(%)男 2470 0.16 24.09 40.53 35.22 女 1431 0.07 21.31 42.42 36.20 一年级总体 3901 0.13 23.07 41.22 35.58 男 3004 1.10 38.25 41.48 19.17 女 1583 1.07 33.29 46.24 19.39 二年级总体 4587 1.09 36.54 43.12 19.25 年级 平均分
17、 分数段 0-59 60-69 70-79 80-89 90-100人数 53 542 1162 1996 95113 级 80.12百分比 1.13% 11.51% 24.67% 42.38% 20.19%人数 157 781 1218 1070 89614 级 76.82百分比 3.80% 18.91% 29.48% 25.90% 21.69%目的体育课的补充与延伸针对性地解决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培养定期锻炼的习惯增加学生锻炼次数男 2946 1.93 35.61 44.70 17.76 女 1800 1.56 42.67 37.72 18.06 三年级
18、总体 4746 1.80 38.28 42.01 17.91 男 2742 1.02 29.76 29.69 39.53 女 1759 0.63 36.84 34.62 27.91 四年级总体 4501 0.08 32.53 31.75 34.99 从以上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来看,男女新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男女学生在进入二年级后身体素质出现明显提升。这与体育课教学改革有直接关系。三、自主锻炼人数体育课程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余自主锻炼并加强了对学生课余自主锻炼的管理,将学生参与早操和俱乐部活动纳入到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体系。2014 年参与早操锻炼的学生达到十万余人次;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学生达到五万余人次。四、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布局体育健身活动场区,逐步增加新型项目的设施,完善体育场馆功能。2、加快将我校游泳池改造成为恒温游泳池进程。3、建立我校体育管理信息化系统。4.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