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主讲教师:曹普前言现在我们讲第四个问题,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其应对。十三大以后,就在全党全国人民积极工作,为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的作用,改革开放当中遇到了一系列我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严重的问题,经历了来自经济、政治、国际变局等方面的严峻的考验。对这些考验我们党也做出了及时地、正确地应对。一、1988 年经济波动及应对首先是 1988 年时发生了经济波动,这是来自经济领域的波动。1988 年的经济波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直接的促发因素是价格改革闯关引发的。价格是最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价格改革
2、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都是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的计划价格。它的弊端是忽视价格规律的作用,因此造成了长期价格体系的扭曲。价格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进行价格改革的任务实际上在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就提出来了。(一)双轨价格从 1985 年开始,我们实行双轨价。就是同一种商品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计划价,一种是市场价。计划价的商品一般来说由国家统一定价,很多商品价格低一些;一些紧俏的商品在市场上价格就高一些。双轨价格的实行,打破了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某些方面
3、也促进了企业改革,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对活跃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双轨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一个物品有多种价格,就使得企业很难进行科学的经济核算,也很难进行平等竞争。这是一个情况。还有一个情况, “双轨制”的存在造成了商业投机和分配不公。比如说,1988 年普通钢材的计划价格是 700 元/吨,市场价高达 1800 元/吨。有一个估算在 “双轨制”的条件下,我国每年的差价:价差、利差和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汇差损失是 2000 到 3500 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0%到 30%左右。这样一个差价就诱导一些企业不是通过改善管理来提高效益,而是下工夫去拉关系,走后门
4、,低价进,高价卖出,搞跑部前进。不是发展生产,而是低价买一些东西,高价再转手卖出去,从这个差价当中来取得利益,这就助长了各种歪门邪道的做法。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就是为腐败提供了温床。产生了倒爷,有人说是“官倒”这样一个职业。这就是 1985 年以后搞的双轨价产生的腐败的问题。(二)价格改革闯关价格改革闯关。到 1988 年的时候,由于腐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百姓深恶痛绝,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中央在 1988 年上半年也终于下定了要进行价格闯关的决心。当时很多中央的领导人都发表讲话,提出要进行价格闯关。比如说,1988 年 5 月,邓小平在会见朝鲜政府军事代表团的时候就说,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
5、加快步伐。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中国不是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 的故事吗?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 ,斩更多的将 。过一关很不容易,要担很大风险。但是物价改革非搞不可,要迎着风险、迎着困难上。价格改革风险很大,但是必须改。5 月 24 日在会见美国客人的时候,小平又说,我们现在还要过几个险关,主要的一个关是理顺物价。这个关过了,还要过其他的关,这就是最大的风险。也就是说改革的风险,价格过关是一个最大的风险。他说这个关不过不行,绕不过去。邓小平把价格改革称为闯关,无疑是正确的。指出了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指出了价格改革的风险和艰巨性所在。但是,应
6、该说当时对于改革的风险和艰巨性并没有引起领导在具体做法上的足够重视。1988 年 5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价格和工资改革方案,决定加速改革的步伐。事实上,在这前后,一系列的价格改革的措施就陆续出台。比如说,放开了猪肉、鲜蛋、食糖,大路菜这样四种副食品的价格。原来这些价都由国家定的,调的幅度也很小,这时候全部放开,后来又加入了电视机、名烟名酒也放开。比如说,茅台酒原来计划价格是 20 元到 30 元一斤。放开以后,一下在涨到 290 元。中华烟过去计划内的价格是每包一块钱、两块钱。放开以后,一下涨到一二十元,价格增加了十倍。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对粮食的收购价,对煤炭、原油、电力的
7、价格也有大幅度提高。这次价格改革和过去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说,在 1988 年之前的价格改革有一个原则,叫“调放结合,以调为主” 。主要是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比较小。这次改革的一个方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针变了,变了一个字,叫“调放结合,以放为主” 。应该说把价格改革逐步放开,推进价格闯关是一个总的方向。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这个放究竟是以逐步地放开,还是一步到位?这又是一个问题。放是逐步放呢?还是一步到位呢?当时有个指导思想,是一步到位。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就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完成这个价格闯关。而且在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事先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人们承受这样一个
8、闯关心理的估计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预防的措施都没有跟上。(三)抢购风潮结果到了 1988 年 8 月 19 日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中央政治局关于要进行价格改革的新闻播出来以后,当天就在全国引起了一场抢购风潮。这次抢购风潮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涉及的范围广。就是说大家抢购的东西范围非常广,一共涉及了 50 个大类,500 多种商品。大家都抢购什么东西呢?从高档的耐用消费品到日常的用品,从粮食、食盐、火柴、肥皂到棉布、洗衣粉无所不包。电视机那是大件,小件是日常生活品都抢购。第二,是盲目性大。盲目性非常大,大家抢什么?是见到什么抢什么。抢购时不管品种、牌号、质量,甚至不问价格,见到什么抢什么,有
9、什么抢什么。为什么这么抢呢?因为大家猜测,价格一改革以后,所有的商品都调价,趁着还没有调价,见到什么先买了再说,所以有一个盲目性。第三,就是卷入的群众多。就是加入抢购的人,无论是工人、农民、教师、机关干部、个体工商户,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抢购队伍。后来有一个初步的统计,这次抢购风潮共抢购商品 60 亿。在抢购的过程当中,还发生了挤兑银行,到银行提款,因为手头的钱抢购东西已经抢购完了,银行还有钱,赶快拿出来再买东西。因为不买东西,变成实际的一个物品,一涨价以后,这个钱也不值钱了,所以到银行提款。这样大家都去提款,很多地方发生了银行付不出款,柜台被推翻,发生这样一些事情。1988 年 8 月份,全国
10、城乡储蓄存款不但没有增加,一般每年每个月都有增加,有储蓄,这个月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26.1 亿元人民币,少了 26 亿。其中定期的少了 27.8 亿,活期增加 1.7 亿,两者一抵消,就是这个月减少存款 26.1 亿。很多存款,连定期存款都被取出去。这样的抢购风潮出现以后,使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安定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8 月 30 日,国务院不得不紧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当时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做出了关于稳定物价和稳定市场的决定。做出了这样几个决定:第一,向群众解释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的物价闯关不是马上完成,要用五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不是马上就推进。第二,是说下半
11、年不再出台新的调价政策,大家不要急。第三,是加强物价管理,开办保值储蓄。就是说银行的钱不一定取出来,我给你保值。随着物质的上升,存款也相应地提高,就是保值储蓄。第四,是压缩基建规模。第五,是做好粮棉油的收购工作,保证市场供应。由于这样一些措施陆续的出来以后,各地的抢购风潮才逐步地平息。但是这个抢购风潮把经济秩序搞得相当的混乱,加重了当时的经济困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1988 年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基本方针,叫“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用两年时间 1989 年和 1990 年来重点来进行治理整顿,因为整个经济秩序
12、很混乱。此后,我国经济就进入了治理整顿阶段。这是 1988 年经济上的波动和我们的应对。二、1989 年政治风波及应对1989 年又出现了政治风波,这是政治上的波动。(一)1989 年政治风波始末1988 年末、1989 年初,极少数人利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些失误,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对“双轨制”当中一些腐败的不满情绪,在北京等大城市发动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集会、上书和其他活动。1989 年 1 月 6 日,方励之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在全国实行大赦,释放政治犯。2 月 16 日, “中国民联”的成员陈军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散发陈军等 33 人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共中央
13、的信,以及方励之给小平同志的信,也提出大赦,释放政治犯等口号和要求。到了 1989 年 4 月,胡耀邦逝世以后,事态进一步发展,利用胡耀邦逝世这个事情造谣,散布谣言,制造事端,很多地方出现了大小字报,标语口号,攻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连续地发生了一些冲击中南海新华门等严重事件,后来又有人占据了天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安门广场进行游行示威。这是北京。在西安、长沙、成都等一些地方,也先后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等一些犯罪活动。到了 5 月份,事态进一步扩大。在极为险恶的形势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中央政治局依靠人民采取果断措施,在 6 月 4 日,一举平息了这场
14、政治风波,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这场风波一共持续了五十多天,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规模之大,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所没经历过的。政治风波平息后,小平作重要总结及指示。这场政治风波平息以后,6 月 9 日,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的时候,说了一段话,他说,这场风波迟早要来,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的小气候决定一定要来的。平息以后,他就要求全党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对的就坚持,错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把劲。他还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的战略有没有错?“一个中心,两个
15、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没有错?他提出了这两个问题。小平的问答是,都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这些东西还不够一贯。所以他说,要按照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地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政治风波以后,6 月 16 日,小平同志和杨尚昆、万里等人谈话的时候,还提出了“四个当务之急”:一个,经济不能滑坡。二,要抓紧惩治腐败,更大胆地对外开放。第三,要平息暴乱,一抓到底。第四,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到了 6 月 23 日,中央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赵紫阳错误的处理的决定,同时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当选总书记之前,是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委员。当选为总书
16、记以后,他发表了这些讲话,他说,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没有思想准备的,也缺乏中央全面工作的经验,深感担子很重,力不从心;但是这个全会已经做出决定,他就要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刻苦学习,加强调研,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和同志们的期望。他还做了一个表态,就是说虽然中央领导机构做了调整,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变。他作了两句话的表态,一句叫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新的领导集体建立。(二)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整顿措施这次全会以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消除政治风波造成的影响,巩固和稳定国内的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政治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7、。在维护国内政局稳定方面采取了五项措施: 一、是 1989 年 7 月 2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一共做了七件事情。包括清理整顿公司,制止高干子女经商,抓紧查处大案要案等。二、是 1989 年 8 月 1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做出一个决定,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查处了人们反映强烈的几个公司。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从七个方面加强同群众联系。四、是加大反腐败的力度。1989 年 9 月,原海南省省长梁湘因严重以权谋私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90 年 6 月份,原铁道部
18、副部长罗云光因为收受贿赂被开除出党,撤销职务。这两个案子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五、是加强和改善对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的领导。1989 年 12 月,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 、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展开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这样五项措施,党同群众联系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局面也进一步巩固,这个稳定的情况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在推进改革开放方面中央也采取措施。1989 年 9 月 29 日,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尽管发生了国内政治风波,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方针不会变。同年 11 月,十三届
19、五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提出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围绕治理整顿,改革开放也有所推进。比如说,在价格改革方面,1990 年到 1991 年,中央领导之下,国家先后提高了长期偏低的部分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和粮油统销的价格,为理顺价格起到积极作用。在农业改革方面,1991 年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在对外开放方面,199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是4 月 18 日,李鹏代表中央亲自到上海做的宣布。上海浦东的开发成为当时中国推进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也成为后来十年里面中国开发、
20、开放的重点。就是上海成为开放的一个重点。总之政局的稳定,治理整顿的继续和改革开放的展开,表明我们从政治风波造成的严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重的局面当中已经胜利地走了出来。这使我们各项工作开始重新走向正轨,并且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态势。这是第二,就是国内政治风波经受这样一个考验。三、经受了西方制裁和苏东剧变的考验(一)逐步打破西方制裁再次,是经受了西方制裁和苏东剧变的考验。这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经济波动之后的,或者说是同时进行的、遭遇的制裁和苏东剧变,国际变局的考验。政治风波平息以后,美国带头对中国进行制裁。制裁的内容有这样五个方面,是借口人权的问题,民主的问题等等。有这样五个内容美国对华制裁,
21、第一,停止向中国出售武器和高科技产品。在这之前,美国还向中国出售一些高科技产品。为什么出售呢?因为当时苏联还存在,还想联合中国对付苏联,所以一些高科技的武器还是向中国出售的。第二,终止中美两国的高层接触,包括军事领导人之间的互访。第三,终止中美核能合作。第四,暂停向中国出口卫星,也禁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第五,敦促国际金融机构停止向中国提供信贷贷款等。除了美国以外,澳大利亚、丹麦、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几十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英国还单方面推迟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世贸组织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还宣布无限期地推迟中国的入关谈判。这个入关就是恢复关贸
22、总协定的缔约国的地位。我国是在 1986 年 7 月份提出要“复关” ,因为过去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那是国民党政府时代。但是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宣布从“关贸总协定”当中撤出,我们当时对于“关贸总协定”的地位、重要性还没有什么认识,也没有什么反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往的扩大,我们逐步地认识到“关贸总协定”加入以后,对我国发展的意义,所以 1986 年提出要复关。提出以后,就进行谈判。到 1989 年的时候,谈判大部分的任务已经完成,如果按照当时谈判的进程,可能中国用不了很长时间,就可以重新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谈判之所以快,一个是美国当时要价也不高, “关贸总协定”要谈的东西
23、也不多,而且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还希望以把中国拉入“关贸总协定”来对其他国家,像苏联等一些东欧国家做一个示范,所以这个谈判进展得很快。但是政治风波发生以后,美国就把不让中国复关作为一个惩罚的措施。原来已经谈好的那些内容通通作废,重新再谈,所以后来又谈了十几年才完成。这样一个制裁的措施,使中国对外的环境很恶劣。有一种叫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这种态势。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面对这样复杂的险恶的国际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地非常冷静、沉着。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掌了舵。首先,是不因制裁而自乱阵脚。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党的“一个中线,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第二,不为制裁所吓
24、倒。在制裁面前不示弱,不屈服。小平同志说过,面对制裁不能怕,你若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第三,想方设法从改革大局出发,想方设法来打破这个制裁。当时制定了应对国际变局的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用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还要有所作为。用这二十八字方针来观察,来应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也有打破制裁的几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重大的国际局势没有中国的参与,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的处理是不可能的。第二,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第三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力,中国难以被完全孤立。第三,从历史上看,特别是建国以后几十年里面,中国一直就是在西方经
25、济的制裁、军事的封锁下生存起来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制裁而生存不下去,所以还有抵御制裁的经验和能力。第四,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很多西方的资本家还想和中国做生意,因为中国的市场很大,有很多商机。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打破制裁的一个条件,就是中国国内的政局在政治风波平息以后,迅速地好转,迅速地稳定,没有像西方国家所预计的那样,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政策和中国打交道。我们当时打破西方的制裁,走了一个“三步曲” 。 第一步是改善与日本的关系。这是一个突破口。改善对日关系我们采取了政治与经济、官方与民间双管齐下的办法。1990
26、年 1 月,中国国务委员邹家华应邀访问日本。同年 7 月,日本率先宣布取消对华制裁,恢复提供对华的第三批日元贷款。后来,当时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又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国家的首脑。中国打破制裁的第二步是改善与西欧的关系。经过多方面的工作,1990 年 10 月份,欧共体十二国外长会议宣布取消对华的各项限制措施,全面恢复同中国的正常关系。然后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西方的像意大利、英国、德国等政府的首脑也相继访华。中国打破制裁的第三步是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89 年 10 月 31 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11 月 10 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访问了中国,见了邓小平。邓小平明确表
27、示,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美国要采取主动。但是美国要求中国采取主动,所以两个国家的关系很僵持。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一个重要的契机,就是 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海湾危机,这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契机。在解决海湾危机的问题上,美国极力地想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要通过武力把伊拉克从科威特赶出来,但是中国坚持由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这样的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要匆忙地行事。在伊拉克动武的问题上,应该说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求于中国,因为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态度要决定联合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后的决议,所以美国不得不和中国打交道。当时美国找中国谈,谈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如果在联合国投票,
28、表决对伊拉克动武的时候,中国不投反对票,中国让这个决议通过。美国邀请前去投票的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正式访问美国,当时总统老布什还要接见钱其琛。它对中国有这样一个承诺。当然我们当时也没有对美国做出明显的承诺。我们的意思是,投票的时候自然会表明出我们的态度。这样到了 1990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在对伊拉克动武投票表决的时候,在中国是由小平亲自做决策,我们投了一个弃权票,使得这个决议得以通过。按照事先的安排,钱其琛对美国进行了两天的正式访问,11 月 30 日,老布什接见了钱其琛。这样就打破了美国关于中美两国高层不接触的这样一个禁令。到了第二年下半年也就是 1991 年 11 月份,美国国
29、务卿贝克又回访中国。这样中美关系在一些问题上逐步地取得了谅解,中美关系也得到了逐步地改善。到了 1992 年,李鹏到联合国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时候,又与老布什见了面,这样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这样经过我们的工作就逐步地打破了西方制裁。(二)经受苏东剧变的考验在开展反“制裁”斗争的同时,我们还经受了一个考验,就是苏东剧变,即苏联、东欧垮台,这样的剧变对我们造成了考验。改革开放中的严重波折及应对1989 年 6 月,波兰举行议会大选,结果团结工会在选举中大胜,波兰统一工人党失去了执政地位,由此拉开了东欧剧变的序幕。在波兰以后,东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30、阿尔巴尼亚各个国家共产党纷纷垮台。有的虽然没有垮台,但是党的名称改了,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东欧剧变是由戈尔巴乔夫的所谓的“新思维”引爆的,并且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支持和默许。反过来,东欧剧变又影响了苏联政局的发展。剧变以后又反过来影响苏联,所以苏联国内的情况也出现了动荡。1990 年 3 月,苏联删除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苏共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的条款,从而为苏联实行多党制、 “三权分立”铺平了道路。1991 年“819”事件以后,苏联的形势急转直下。8 月 24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苏共中央自行解散。12 月 21 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12 月 25 日,戈尔巴
31、乔夫被迫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黯然降落。苏联的解体过程最终完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程度之激烈、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引起的震动之大,应该说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由此陷入了低潮,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苏东剧变以后,西方国家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欢欣鼓舞、弹冠相庆,断言二十一世纪将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预言中国也很快会步苏东剧变的覆辙,发生没有硝烟的和平演变。所以中国就所面临着苏东剧变带来的又一个巨大的压力。面对这样一个压力,我们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在小平同志亲自的运筹和指导下,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在这个前提之下,
32、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和剧变以后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什么问题呢?就是苏东剧变以后产生了很多国家,已经是社会主义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对这些新独立国家我们承不承受它?有的人曾经是主张不能承认,因为一承认,似乎鼓励它和平演变。但是我们后来,还是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对新独立的国家我们都给予承认,不去搞什么大辩论。尊重这些国家人民的选择,从容地和它们发展关系。由于应对的正确,我们党胜利地渡过了苏东剧变的冲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正常的运行。总之,从十三大到 1991 年底,这四五年的时间,将近五年的时间,是我国改革开放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当中,我们经历了经济波动、政治风波、国际变局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