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21997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1第五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1B纯水是电的不良导体,其他三项均正确。2D此模型假设磷脂形成一双分子层,其非极性尾部对顶着,所以膜内是亲脂性的,蛋白质分子插在双分子层内,并可进行侧向移动。既是流体模型,当然不是刚性的。3A小肠壁是一半透性膜。这一实验表明在袋内酶使 M 分解,产生了小分子量的物质X,X 则被透析出来。4C大气中 CO2 含量正常,说明在蓝细菌中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在这种条件下光仍促进有机物的同化,说明有机物的存在并不抑制光合作用。蓝细菌的固氮作用与有机物的同化无关。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光能间接(通过形成同化力)被用于有机物的同化。5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包括叶绿

2、素分子的激发(形成 Chl ,即Chl 光 Chl*Chl e ) ,电子传递形成 NADPHH 以及光合磷酸化作用(ADP PiATP) 。6A气泡的数目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叶片数目代表光合组织的多少,光强度、CO 2浓度、温度均影响光合作用。只有容器的大小与光合强度无关。7C卡尔文循环中 CO2 的受体是核酮糖 1,5二磷酸。3 一磷酸甘油醛是还原后的产物,铁氧还蛋白是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受体。丙酮酸与卡尔文循环无关。8A这 5 条中只有 A 是光合作用所特有的, B,C,D 三条均为光合作用与线粒体呼吸所共有。9A范尼尔所提出的假说的核心是认为光合作用中光的作用是使水分解(光解)成H和OH

3、 ;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4OH O22H 2O;在细菌光合作用中,则OH被还原剂(如 H2S)所还原,没有 O2 放出来。光不会使 CO2 分解。糖是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O 3 与光合作用无关。10D生长素既促进芽的伸长生长,也促进根的生长,不过最适浓度不同。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促进脱落的是脱落酸。11C植物只有到达能够开花的年龄(花熟状态)时,才能在具备了开花的外部条件的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2情况下开花。花熟状态不只指光合作用速率或有机物的运输和积累,更与土壤 pH 无关。12D高尔基器、溶酶体和液泡中均不含核酸,故无放射性;核、核仁、核糖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酸,也都合成核酸,故有放射性

4、。13D飞行中的宇宙飞船与地面的最大差别是没有重力的影响,而且已有实验证明,根冠与根的重力有密切关系。所以其最可能的原因是根冠的形成与重力有关。14D适应于炎热干燥环境的植物,必须保水力强,而蒸腾作用较弱。叶片肥厚、气孔少正符合这一条件。15D盐生植物所生长的土壤中渗势压很高(水势很负) ,所以其细胞的水势必定也很负。16D在一些植物,例如桂花的叶片叶肉内有厚壁组织石细胞存在,细胞呈放射状分枝,细胞次生壁加厚并木质化,细胞成熟后死去。17A这道题出的不严谨,因为维管束中的木质部由四类细胞组成,即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导管、管胞与纤维细胞成熟后死去,但木薄壁细胞仍是生活的,它具有贮藏和

5、横向输导功能。18C种子植物的种子是由胚珠(当然要经过受精作用)而来,因此豆荚中种子的粒数,决定于雌蕊中胚珠的数目。19B在植物世代交替过程中,合于萌发形成孢子体(二倍体) ,孢子体上的孢子母细胞(二倍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单倍体细胞) 。20D从 D 图(右图)看为菊科的花,花序外周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因此,D 图符合 2a 描述。21D从题意与答案看,应问植物界中哪些类型的植物具有次生生长的茎,这样 D 答案才算正确,否则答 B 或 C 也不能算错。22D被子植物是当前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它们不仅具有由高度分化的各类细胞所组成的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植物体,而且有一年生、二

6、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适应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在繁殖过程中开花、结实,形成果实。它不但有保护幼小植物体的种皮和果皮,而且具有经过双受精过程产生的多倍体胚乳,并产生各种结构以适应果实、种子的散布,适应环境大量繁殖后代。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323D有花植物的生长有两种方式;一是顶端生长,二是加粗生长。顶端生长是根尖、茎尖上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加粗生长是由于茎与根中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具有顶端和加粗生长;单子叶植物只有顶端生长而无加粗生长。24DA 不对,因水螅既有出芽生殖形式的无性生殖,又有精卵结合的有性生殖,二者均是普遍存在的。B 不对,绦虫均为有性生殖。 C 不

7、对,蚯蚓也是有性生殖,虽寡毛纲中的某些水生种类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行无性生殖,但此题中显然是指土壤中生活的蚯蚓。D 正确,因为蜜蜂中的卵若不经受精则单性发育为雄蜂,而受精卵则发育为雌蜂和工蜂,所以孤雌生殖是蜜蜂的正常繁殖过程。25C解释;蛰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动物,十足自一般有一对位于触角基部的平衡囊(也有的在足的基部或尾节) ,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内有平衡石,囊的内壁有感觉毛,或直接与平衡石接触感受刺激,或通过囊内液体而感受刺激,以调节运动和身体平衡,故只有 C 正确,其他均不对。26D据估计动物界现存的已知种类约 150 万种以上,其中脊索动物约 4 万多种,其余均为无脊椎动物,所以选择 D 是

8、最接近实际比例的。27C孟德尔分离律的核心思想是:分别来自父本与母本的一对因子,在减数分裂时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在染色体水平上,减数分裂时发生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随后的分离是保证等位基因准确地发生分离的保证,因此 C 是正确的。A 不对:因为有丝分裂也同样发生着丝点分裂,但并没有等位基因的分离。B 不对:因为染色体复制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并没有必然的关系。D 也不对:交叉的形成与等位基因的分离无关。交叉是交换的细胞学后果,重组是交换的遗传学后果,它们都是以分离为基础的继发事件。28D此题在语言和逻辑思维上作了手脚,但只要基本概念清楚并不难选择正确的答案。首先应注意两个所涉及的性状都是“罕见”的,其

9、“潜台词”意在说明,两个家谱中(更正确的说法是“两类家谱” )的所有的配偶在所涉及的性状上都是正常的,基因型也是正常的。因此,男人 A 的家谱应当是典型的“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的一半” 。男人B 是一种限雄遗传现象,B 性状可以传给儿子(该基因表达) ,也可以传给女儿(该基因木表达) ,因此也可以传给孙子和外孙,并得到表达。正确的答案应为 D。A 不对:用“后代”一词掩盖了“儿子” “孙子”和“外孙”之间的不同。B 为故意制作的逻辑错误,原因和结论之间相悖。C 是在语言和逻辑上耍的花招,所述现象是正确的,结论却相反。29C许多鸟类在雌雄之间存在着多态现象,雄的更为鲜艳漂亮,其原因或许是能更好陈英水

10、生物奥赛资料 4地吸引雌性,或许有目前尚不知道的基因多效性的变化,应当选 C。A 和 D 是不对的:因为在热带丛林中,鲜艳的颜色起不到保护作用,即便是有保护作用,也不能只是雄的被保护。D 也与 A 一样,遇到同样性质的问题。B 说法等于否认了突变与选择之间的辩证关系。30B在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并不涉及基因的丢失,不同的分化细胞其基因组成是不变的,但被活化或被抑制的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是不同的。因此在丝腺细胞中,就血红蛋白基因和丝蛋白基因而言,两者都是存在的,但丝蛋白基因得以表达,而血蛋白基因没有表达,因此应当选 B。31D多效基因是指一个基因的活动导致多种表型效应,其原因是该基因控制的原发效

11、应不是发生在整体代谢的末端,而是发育和代谢环的较早时期,因此会引起继后的多种效应。由于我们目前对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的生理生化的全面变化了解的仍然很不全面,了解多效基因的活动规律还不能仅仅通过答案中 A, B,C 的途径揭示它们,而只有通过某一基因的突变方知它所起作用的效应范围。 “突变”是观察大自然的窗口,没有变异是无法研究遗传的。32D从血型来看,A 型血的父亲有 B 型血的儿子,其父亲的基因只有 IAi 才有可能,依此推测,母亲的基因型应当是 IBIB,或 IBi,或 IAIB。因此上述四种情况中,可以将排外。从血友病来看,血友病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题中既然没有强调父、母患血友病

12、,理应作表型正常处理,其实父亲是否为血友病并没有什么关系,反正他的 X 染色体不会传给儿子。因此,只有母亲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X HXh)才有可能得到患血友病的儿子(X hY) 。母亲当然也可以是血友病的患者,基因型是 XhXh,但比较少见。因此所列结果中是可以排除的,因此只有和是有可能的,因此应当选D。顺便提及此题答案的基因型写法是错误的, “A”、 “B”、 “O”都是表型的符号,因此AOXhYABXHXh BOX hY应写成IAiXhYIAIBXHXh I BiXhY33C(原标准答案) ;实际上 B、C 都成立请参阅第四届 34 题的解释,此题同样是无法直接根据提供的数据制图,应分析

13、原题所提供的各种排列进行分析和选择。下面分析基因顺序:ABCD 是不对的,因为 AD 为 18.5,而 AB 为1.5,B C 为 18,两者相加为 19.5,超过了 AD 的图距。BACD 成立,AB 、BC 和 AD 的图距都符合要求。ABDC 也符合要求。ACBD 不可能,因为 AB 只有 1.5,C 不可能在中间。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5但此题的答案是五选一的题目,原标准答案为 C,我们的分析是 B、C 都是可以的,原因在于提供的数据不足以确定顺序。遇此情况,应将两个都选择,说明和都是可以的,并及时向组委会提出申诉。34D黑毛白毛,后代全是黑毛,黑色是显性。F 1 回交后得 3 白1 黑

14、,因此显然不是一对因子,否则应为 1 白1 黑。设为两对因子时,杂种只有产生 4 种配子时才有可能得到 4 种组合,也才有可能形成 31 的格局。而杂种如若能形成 4 种配子,只有AaBb,这 4 种配子应为 AB、 aB、Ab 和 ab。设想只有当 A 和 B 在一起时形成黑色,单独的 A 或 B 都只能是白色,这时回交的结果应为 AaBb、aaBb、AaBb 和 aabb,其结果为 3 白1 黑。这种设想是有依据的,即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补作用。如为 F1 自交,则其比例是特殊的 a7,而不是 a331。因此亲本为 AABB 和 aabb,F 1 个体为AaBb。35DD 正确:因为动物在自

15、然条件下的学习往往同时涉及两种条件反射类型(即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并以操作条件反射为主,这种学习类型就叫试错学习(trial and error) 。这种学习是在动物欲求行为期间由于得到报偿(如食物)而在一种刺激(或场合)和一种活动之间所建立的联系,刺激和活动都发生在得到报偿之前,而且这种活动并不是对报偿的一种遗传反应。由此可见,在试错学习开始之前,动物必须先有某种欲求动机。小鸡学会啄食的过程也属于试错学习类型。A 不对:因为印记是指早成性鸟类(如雄鸡和雁鸭等)孵化后不久的跟随反应。B 不对:因为习惯化是指当刺激连续或重复发生时,一个反应所发生的持久性衰减,就广义来说,习惯化就是动

16、物学会对特定的刺激不发生反应。C 不对:因为通常不把敏感作用看作是一种学习类型。36D精子与卵有充分接触的机会但精子不能入卵实属配子隔离,而不是生态隔离、行为隔离和机械隔离。37CC 正确,因为臭氧层的形成大大减少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使陆地生物的出现成为可能。A 、B、D 三种条件都不是决定性的和本质性的。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638BB 正确,因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是绿色的,它主要吸收红光,因此在可见光谱中波长为 760620nm 的红光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最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波长的光被海水吸收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而红光仅在海水几米深处就被完全吸收,所以应选择 B,不应选择

17、 A,C 和 D。39A植物群落中除了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植物,如藤本、附生和寄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于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称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在热带森林发育最为繁茂,附生植物更是多种多样,附生植物在生态习性上基本上都是喜光的,最适应于寻找和吸收阳光,为此它们大多在群落上层稍有空隙而透光的地方生长,因而又可以称为“填空植物” 。所谓“填空”就是善于利用被其他植物漏过而尚未利用的阳光。因此适合于吸收阳光是附生植物这生长型最重要的生态特性。B,C,D 都不对。40A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生产者不可能进行生产,更不可能进行生殖,而生物在黑暗环境中确实经历了一

18、个数量明显增长的过程,因此,生物可能是生产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B 说法和 C 说法都是有可能的:因为从图中生物 和生物的种群数量消长曲线看,两者被合理地看成是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关系。D 说法也是有依据的:因为生物只要以生物,为食就有可能表现出图中显示的那种种群动态曲线。41E水葫芦移地后的大量繁殖首先是其自身有巨大的繁殖潜力,即具有极高的生殖率,当把这类生物从其原产地移送到一个新地区后,往往会由于失去原有天敌的控制,再加之气候条件适宜而造成该种生物的生殖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并能迅速填补和占有新地区中尚未被其他生物占有的生态位,这种情况往往是灾难性的,而且常常是由于人类的盲

19、目行动造成的。水葫芦只是其中一例,其他实例还有水生风信子和野兔等。42CC 正确:因为水体的主要特点是弱光、缺氧、密度大和粘性高,因此水生植物的茎往往靠其柔软和不发达的机械组织来增强其弹性和抗弯扭的能力。另外还要靠大量的细胞间隙来增加体内的通气性能和减轻体重增加浮力。例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能通过叶柄、茎的通气组织而进入地下茎和根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型的通气联络系统。另一类植物如金鱼藻,属封闭式的通气组织系统,这个系统不和体外的大气直接相通,但可贮存由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以) 。供光合作用的需要,以及贮存由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 O2 供呼吸用。 A,B 和 D 都不对:因为这些植物都是陆

20、生植物,由于陆地环境与水体有很大差别,所以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具有一些完全不同的适应,如陆生植物都具有较发达的机械组织和厚的角质层等。43CC 正确:因为固氮菌与植物共生所获得的好处主要是从植物获取它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各种糖,而不是从植物那里获取 N2, O2 和亚硝酸盐。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744B此图是一幅典型的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的种群动态图,这种相互关系如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就是著名的 LotkaVolterra 方程(或模型) 。这个方程是由 AJLotka和 VVolterra 在本世纪 20 年代提出来的。他们用数学方程说明了在捕食者一猎物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对另一个物

21、种种群数量的反影响。图中的实线代表猎物种群,而虚线代表捕食者种群,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猞猁和雪兔之间的关系。A 不对:因为寄生物与寄生之的关系虽然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关系有些相似,但没有这么典型,情况更加复杂一些。C 和 D 则明显不对:在两个竞争种和共生种之间完全没有这种种群动态关系。45DD 正确,因为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的时候就会发生种间竞争。两个竞争物种的形态越相似,它们的生态需求越是一致,竞争也就越激烈。因此,生态需求极为相似的两个物种就无法在同一生存环境中长期共存,最终总是一个物种把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掉,这是一条基本的生态学原理,叫竞争排除原理。这个原理是俄国生态学家高斯在 1934

22、 年首先用实验方法观察到的,他把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在一个培养液中,用一种杆菌作为它们的食物,培养的结果总是双小核草履虫把大草履虫完全排除掉。其后,巴克在 1948 年和 1954 年用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两种吃仓粮和面粉的甲虫)混养所作的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据上所述,A ,B,C 和 E 都不对。46CC 正确,因为在施用了 DDT 以后,DDT 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途径被广泛传带到世界各地,然后再沿着食物链移动,并逐渐在生物体内积累起来。DDT 的一个基本特性是易溶于脂肪而难溶于水,并且性能稳定,难于分解。因此,它极容易被生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吸收,并且具有逐渐浓缩的倾向。当 DDT 随着

23、食物进入动物体内的时候,大部分都能滞留在脂肪组织中,并逐渐积累到比较高的浓度。越是沿着食物链向前移动,DDT 的浓度也越大,可见,哪种生物位于食物链的最高位(即顶位) ,哪种生物体内所积累的 DDT 浓度就越高。从图中的食物网结构看,应当选择 C,不应当选择A,B , D。47AA 正确,因为根据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当一个种群处在相当大、雌雄数目的比例适宜并且交配是随机的情况下,群体结构将会世世代代保持在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这就是 D 所说的哈迪一温伯格平衡,但哈迪一温伯格失衡还不是种群绝灭的主要危险。当一个种群的数量有限、甚至很小,而且被周围环境所隔离(一般是地理因素) ,那么每一个被隔离的小

24、群体首先将面临遗传漂变的作用。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异,有可能导致有利基因从群体中消失,而那些降低适应性的基因则有可能在某些小群体中得到固定。一旦如此,这些小群体就会完全丧失它们在遗传上起变化的能力,这将意味着这类群体不能通过遗传上的重组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它在进化过程中的最后命运是丧失遗传多样性而走向遗传死亡,并导致整个群体的绝灭。这就是本题应当选A,而不应当选 B,C 和 D 的原因,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是小种群绝灭的根本原因,其他都是次要的。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848AA 正确:因为竞争的实质是生物之间对资源(包括食物、养分、水、阳光、空间等)需求的竞争,因此在没有共同资源需求的生物之间就

25、没有竞争;而在有共同资源需求的生物之间,当资源足以满足每个个体的资源需求时也不会有竞争,只有当资源不足、生物数量相对过剩时才会发生竞争,而且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将取决于生物对资源需求的相似程度和资源量与生物数量的相对比率。因此本题应选择 A。B 不对;因为根本不存在先天的竞争趋势。C 不对:因气候因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而生物竞争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D 不对:因为领域行为和优势等级有助于避免和减少生物之间的斗争,而不会加剧这种斗争。49CC 正确:因为在大量植物死亡后接着发生的就是死亡植物的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因缺氧而死亡,并进一步加剧氧气的消耗

26、,这种正反馈机制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A,B 和 D,E 都不对:因为植物的全部死亡不会首先导致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浓度的下降,这些物质是生活着的植物所必需的,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浓度相对说来甚至会有所增加。50BB 正确:因为只有在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才能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性状分歧,并逐渐演化产生出许多新物种。A ,C,D 三项都与新物种的产生无关,因此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1DD 正确:因为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首先是构成群落的物种数目会逐渐增加,并相应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增加、营养级数目的增加和生产力的提高,其他变化还有生物量增加、群落结构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和复杂、生态位分化

27、和占有更加充分、生物对策逐渐由 r 对策向 k 对策过渡等。唯一不是生态演替趋势的就是有机物贮存逐渐减少。52BB 正确:因为在上述动物类群中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是鞘翅目的甲虫,而不是膜翅目的蚂蚁和蜜蜂,更不是鸟纲中食蜜的蜂鸟。现在生存的甲虫虽然也起传粉作用(如隐翅虫、蓟马、金龟子等) ,但其作用已远不及蜜蜂重要。蜜蜂和蚂蚁是进化较晚、形态行为更复杂的现代昆虫,它们虽然取代甲虫成了有花植物主要的传粉者,但有花植物进化早期的传粉动物还是较古老的鞘翅目的甲虫,而不是较现代化的膜翅目昆虫。53A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红血球的形成场所随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而有不同。胚胎时期最早是由胚外间质细胞分化而成。

28、随着胎儿长大,肝脏参与制造红血球。之后脾也参与进来。5 个月之后,骨髓成了重要的制造红血球的器官。婴儿诞生后,骨髓成为唯一的红血球制造场所。至成年后,则只有扁骨的红骨髓具有制造红血球的机能了。胸骨、肋骨与椎体均属扁骨一类,故 A 为正确答案。54D心脏的瓣膜主要是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左侧为二尖瓣,右侧为三尖瓣,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9当然在有心室与肺动脉之间及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还具有半月瓣。所有这些瓣膜都是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组织,这些瓣膜本身不具肌肉,其张开与否完全是被动的。例如,当心房在收缩后舒张时,其内压力减小,此时,心室开始收缩,于是心室内压力迅速升高,超过心房内的压力,这时原下垂的

29、房室瓣就会被心室内的血液的压力推挤而张开,而房室瓣的腱索与心室乳头肌相联,当心室收缩时,乳头肌也在收缩,将房室瓣拉紧,以防房室瓣向上翻入心房(像大风中的雨伞的翻转) ,加上此时房室交界处的环行肌的收缩,使房与室的交界处也有所缩小,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使房室瓣将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交通完全封闭,防止了血液的倒流(从心室一心房) 。由此可见,心脏瓣膜的适时张开是由于在心室收缩时产生的血液本身的压力的作用下使之张开的,放正确答案为 D。55D肾脏是否能充分滤过对血液中正常或异常高水平的葡萄糖含量关系不大。正常情况下,肾脏滤过形成的初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经过肾小管时又会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在终尿中,正常情况

30、下不含葡萄糖,故与是否充分滤过无关。血液中存在过量的甲状腺素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的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人高约2080,并伴有心跳频率增加、神经过敏、肌肉无力、体重减轻等征状,对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均有显著的影响。据估计甲状腺素每增加 1mg 就相当于消耗 250g 葡萄糖,故甲状腺素的增加可能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所以,血液中甲状腺素过量只会减少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有关肌肉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首先是来自肌糖原,由肌糖原转变为肌肉收缩的能量有复杂的过程,并非直接消耗血糖,即使肌肉整个处于休止状态,对血中葡萄糖含量水平的高低影响也不大。而每当进餐后,小肠均吸收多量的葡萄糖,放饭后血

31、液中葡萄糖水平增高。但由于膨岛素的分泌与调节,可使之维持正常水平。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高低与胰岛素的分泌是否正常相关,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水平的高低是由胰岛素进行调节的,胰岛素一方面可增加血糖的去路,如将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加以贮存或增进糖的氧化;另一方面还能减少血糖由肝的来源,即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等,所以胰岛素可使血糖浓度降低。而血液中维持异常高水平葡萄糖的病人,一般是糖尿病患者,其基本症状为血糖过高、糖尿、多尿、食欲盛、消瘦、虚弱等等,但诸多症状中原发性症状是血糖过高。而血糖过高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故 D 为正确答案。56B生物机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单位是细胞,人体也不例外。构成细

32、胞的基本成分有碳水化合物(糖类) 、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无机物(如微量元素)和水等。这些物质中有的可在人体中合成,有的必须由食物中提供,例如一些无机元素、一些维生素、810 种必需氨基酸等,而这些物质是人们存活所必需的。故答案 B 是正确的。57B一般温血动物酶的活性与酸碱度、温度等条件有关,就湿度而言,最适宜的范围在 3540之间,唾液淀粉酶(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转变为麦芽糖)的活性,也不例外。一般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速度)在最适温度之前,每增加 10,陈英水生物奥赛资料 10酶的反应速度为原反应速度的 12 倍,而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可使有活性

33、的酶逐步减少,大部分酶在 60以上即变性而丧失活性。故可知0较 30,最适温度为远。煮沸之后自然超过其变性的温度而使酶丧失活性。70也已超过 60变性界限,也丧失活性,所以 B 为正确答案。58A所谓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的状态中,不受神经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影响时的能量消耗率。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生理活动和代谢率都较为恒定。由此可见 A 为正确答案。59D哺乳动物的受精卵经过早期分裂形成胚泡(见右图) ,此时相当于低等动物的囊胚阶段。囊壁有厚薄不等的两个区域。细胞较厚的区域称“内细胞群” ,内细胞群的细胞将形成羊膜、羊膜腔、卵黄囊、内胚层、中胚层、尿囊和形成胚胎的原条等

34、。薄的部分即为“滋养层” (或称滋胚层) ,滋养层为胚泡的最外层,它的一部分将发育成胚胎绒毛膜的最外层,直接与母体子宫内膜相接触。由此可见,滋养层是胚胎与母体子宫壁发生关系的第一个结构。60B外耳壳仅哺乳动物具有。所谓听道应是指外耳道,只鸟类与哺乳类具有,而鱼类仅有内耳。耳咽管是中耳腔连通咽部的管道,而中耳也只存在于鸟类与哺乳类,鱼类不具中耳,故也不具耳咽管。发达的耳蜗管只存在于哺乳类,鸟类相应于哺乳类耳蜗管的感听觉部分是瓶状囊,瓶状囊在鸟类比爬行类有所延长并稍有弯曲,但尚未形成像哺乳类的卷曲的耳蜗管。半规管为内耳中感平衡觉的结构,凡具内耳的脊椎动物中均有,自然鱼、鸟与哺乳动物均具有。61C从

35、整个纲的水平看,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不具体温调节机制。爬行动物体外所覆盖的鳞片为硬的角质鳞,而且体表是干燥的。另外,爬行类动物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而非尿素。爬行动物与鸟类和哺乳类均属羊膜类动物,它们的肾均为后肾,具有肾小管的结构,在由初尿变成终尿过程中具有回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之功用,故而能为干旱地区生活的爬行动物保持体内的水分。当然,爬行动物体制结构中有一系列结构与陆上干旱生活有关,如皮肤缺乏腺体、具角质鳞、排泄物为尿酸等这些结构与排泄方式均有利于其在沙漠中存活。62B从脊椎动物心脏的系统演化(即由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的发展)看,其结构由水生鱼类的一心房一心室到两栖类的二心房一心室,爬行类的二心房与分隔不完全的二心室,至鸟类与哺乳类的完全的二心房与二心室。由此可知上述四类动物中只有两栖动物蟾蜍是两心房一心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