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沙市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政府二 0 一一年一月目 录2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1一、发展基础 .1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2.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23.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2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3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6.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二、阶段特征 .41.综合实力提升期 .52.转型发展攻坚期 .53.城市功能完善期 .54.社会建设关键期 .5三、发展机遇 .61.总体有利的宏观环境 .62.一江两岸的发展机遇 .63.不断强化的区位优势 .74.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 .7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奋
2、斗目标 .8三、战略原则 .111.坚持以人为本 .112.坚持“两型 ”引领 .113.坚持产业支撑 .124.坚持创新驱动 .12第三章 加速转变发展方式 .12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1231.金融商贸区 .122.文化创意区 .133.省府商务区 .134.“两型”示范区 .14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41.健全产业体系 .142.建设重大项目 .153.提高工作水平 .15三、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161.节能环保 .162.电机制造 .173.其它产业 .17四、积极扩大社会投资 .171.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172.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173.积极扩大民间投资 .18第四章
3、 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功能 .18一、加快重点板块建设 .191.打造长沙外滩 .192.提升北部老城 .193.建成省府新区 .204 拓展融城核心 .20二、提升综合承载功能 .201.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202.健全公共配套设施 .213.积极建设“数字天心 ” .21三、建设宜居宜业城区 .221.改进区域景观格局 .222.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2243.加强城市精细管理 .234.切实加强社区建设 .24第五章 积极推动改革开放 .24一、纵深推进综合改革 .24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42.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 .253.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25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251.实施
4、对外开放战略 .252.切实抓好招商引资 .263.积极开展经济协作 .26三、积极培育创新人才 .271.健全创新机制 .272.培育创新人才 .273.营造创新氛围 .28第六章 努力建设幸福家园 .29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9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30三、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30四、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31五、积极培育生态文明 .32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3七、协调发展其他社会事业 .34第七章 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36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6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 .365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37第八章 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37一、抓好规划实施 .38二、加强规划协
5、调 .38三、强化规划督察 .38四、注重规划考核 .39结束语 .396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 时 期,是天心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基本 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 期 间,全区上下始 终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奋力战胜突如其来的冰冻灾害,紧紧围绕建设“富 强 天心,和 谐
6、天心 ”和“创业兴发展,三年新跨越”奋斗目标,始终突出“ 攻坚创业 年、推进增长年、提 质增效年” 发展主题,坚持不懈抓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以人为本促和谐,圆满实现了“十一五” 经济 社会发 展目标,为“十二五”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 “十一五”是天心区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走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五年,更是发展充满活力、社会充满生机的五年。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区 经济保持健康快7速发展,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位居长沙市五区第二。2010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 400 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 15.7%(按可比价格
7、计算);规模工业总产值 260 亿元,年均增长 29.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533 亿元,年均增长 32.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21.3亿元(新口径),年均增长 28.68%。2、结构调整 取得实效。 “十一五”以来,全区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两型” 产业加快发 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 ”末的 0.8:33.4:65.8 调整为 0.4:39.3:60.3。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85 亿元,年均增长 41.6%,高新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对区域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3、城市形象
8、整体提升。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19 亿元,道路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六 纵六横” 骨干交通网络格局形成。南湖片区整体改造全面推进,全区改造棚户区 91 万平方米。新开铺污水处理厂竣工使用,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同步配套,承载功能不断增强。打造了风景宜人的湘江风光带,完成了省府景观中轴线和“ 三馆一中心” 建设 ,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加快古潭街、坡子街、太平街、白沙路等特色街巷建设和改造,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城市文化特色更加彰显。大力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管理,城市运转更加协调有序。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投8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软硬
9、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十一五 ”实际到位资金 13.24 亿美元,成功引进了保利集团、北京华远、上海绿地等战略投资者,建设了华远金外滩、保利南湖广场、长沙电机和友阿奥特莱斯购物公园等一批带动能力强、城市形象好、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区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效。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卫生医疗、社区建设、文明创建、法治天心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获得“ 全国科技 进步先进城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工人才 队伍建 设示范城区” 、“全国法治区(县)创建先进单位” 、“全国 计生优质 服务先进单
10、位”、 “全省政务公开示范区”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 “全省为 民办实事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社会救助先 进单 位” 等 30 多项国家、省、市荣誉。6、人民生活 明显改善。2010 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773 元,年均增长 1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5 元,年均增长 18%。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劳动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0289 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3002人;城镇居民医疗登记参保 13 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参保人 员社保待遇逐步提高,退休人员五年人均增加
11、退休养老金 478 元/月;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五年来,天心发展的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9要在“十二五 ”着力克服和解决: 一是承 载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不多。随着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加速推进,天心区 72 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明显制约重大项目的引进和优质产业的布局,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连续多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后,区域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二是支撑结构转型的产业层次不高。天心区的产业仍然处于低质化阶段,缺乏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行业、缺乏有高附加值的先进产业,支撑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建安地产和传统商贸
12、业,促进经济发展转型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体现城市品位的建设个性不强。天心区是山水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但城市建设的整体风格、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没能很好地融合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标志性建筑不多、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四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新。在中部崛起、 “两型” 社会建设等重大机遇面前,我们抢抓机遇的意识仍然不强、手段仍然不多,思想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的力度不够,在人才引进储备、智力层次结构、环境氛围营造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二、阶段特征综合分析“十一五” 的 发展基础和当前面 临的形势任务,天心区“ 十二五” 经济社会 发展处于加快转型升 级、实现
13、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呈现出以下趋向和主要特征:1、综合实力提升期。 “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蓄积10了强大势能, “十二五 ”将是天心区顺势 而为、大有作为的利好时期,是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动全面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是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区域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战略机遇期。2、转型发展攻坚期。初级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是天心过去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急需调整,必须顺应形势发展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积极改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全面认识速度与
14、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城乡结构转轨、社会格局转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3、城市功能完善期。这些年,天心区大力实施“提质繁北,拓城兴南” 发展战略,加快城市改造建设步伐,加大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基础不配套、产业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南部新城区,产业覆盖率低,单位面积产出和贡献率不高。 “十二五” 期间 ,必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繁荣现代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4、社会建设关键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不够完善,不同群体利益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