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一高温.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243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一高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职业卫生一高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职业卫生一高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职业卫生一高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职业卫生一高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7/17,1,1、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 气温: 气湿: 气流: 热辐射:,(一)高温作业,2018/7/17,2,2、高温作业的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属干热环境作业。高温高湿作业: 高气温、气湿,热辐射强度不大,属湿热环境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属高温、热辐射联合作业环境。,2018/7/17,3,3、高温作业卫生标准,高温作业的概念: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的作业。,2018/7/17,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

2、卫生标准:,2018/7/17,5,我国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GBZ-2.2-2007),6,2018/7/17,WBGT-113 热中暑检查计/工业安全卫生测定(综合热效应检测仪),综合温度热指数(WBGT)/ 容许的作业环境 温度32.5 极轻度(RMR1)30.5 轻度(RMR2)29.0 中度(RMR3)27.5 中度(RMR4)26.5 重度(RMR5),2018/7/17,7,2018/7/17,8,4、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调节: 机体与环境热交换的热平衡公式: S=M- E RC1 C2 S:热蓄积的变化; M:代谢产热; E:蒸发散热; R:经辐射的获热或散

3、热; C1 :对流的获热或散热; C2 :传导的获热或散热;,2018/7/17,9,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理:,高温环境 S 增加 中心血液温度 增高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大量血液由内脏 出汗量增加 流向体表 对流、蒸发散热 维持正常体温的稳定,2018/7/17,10,(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工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可达3000-4000g,经汗中排出的盐达20-25g,故大量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 高温作业工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最高生理限值为6L,失水不超过体重的1.5。,2018/7/17,11,(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 大量血液流至体表扩张的血管 向工作肌输送血液 失衡 长

4、期作用 热衰竭 心脏代偿性肥大,循环系统高度应激状态,2018/7/17,12,(4)消化系统:,消化液分泌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胃液酸度降低胃肠道收缩、蠕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消化道血流减少,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增多,2018/7/17,13,(5)神经系统:,高温作业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 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2018/7/17,14,(6)泌尿系统:,大量排汗血流的再分配,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血液浓缩,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2018/7/17,15,5、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定义

5、: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 产生适应的现象。热适应的指征: 1.汗量增多,而汗中无机盐含量减少; 2.心率明显下降; 3.皮温和中心体温降低; 4.出现热休克蛋白(HSP)。,2018/7/17,16,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热休克蛋白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HSP可提高细胞的应激能力,特别是耐热能力。预先给生物以非致死性的热剌激,可以加强生物对第二次热剌激的抵抗力,提高生物对致死性热剌激的存活率,这种现象称为热耐受。目前对此现象的分子机制仍不太清楚,但许多研究均发现了HSP的生成量与热耐受呈正相关。,2018/

6、7/17,17,热适应的特点:,热适应状态不稳定,一周时间即可脱适应;热适应可提高人的耐热能力,预防中暑的发生;热适应有一定的限度,超出限度可引起生理机能紊乱。,2018/7/17,18,6、中暑(heat stroke),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 illness)。,2018/7/17,19,致病因素:,主要因素:高温、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 度大、劳动时间长。诱发因素:疲劳、体弱、肥胖、未能产生热 适应。,2018/7/17,20,临床分类及表现:,(1)热射病(heat strok

7、e):发病机制: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临床特点:a. 突然发病; b. 体温可高达40 以上; c. 开始大量出汗,以后则“无汗” ; d.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 嗜睡、昏迷; e. 死亡率高,可达20。,2018/7/17,21,(2)热痉挛:,发病机制:大量出汗,体内钠、钾盐丢失。临床特点: a. 肌肉痉挛:以四肢活动肌肉多见,腓肠肌最为明显,伴收缩痛,对称性发作,发作无规律; b. 神志清楚,体温多正常。,2018/7/17,22,(3)热衰竭:,发病机制:,高温高湿,皮肤血流量增加总血容量不增加内脏血管不收缩,循环系统失代偿,脑部缺血,晕厥,2018/7/17,23,

8、(3)热衰竭:,临床表现:a. 起病迅速; b. 头晕、头痛、心悸、出汗、恶心、 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 下降,严重者出现晕厥; c. 体温不高或稍高; d. 一般休息即可清醒。,2018/7/17,24,诊断:,(1)轻症中暑:(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 a. 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b.有呼吸与循环衰竭早期症状,大量出汗、血 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 c. 肛温升高达38.5 以上。(2)重症中暑: 凡出现热射病、热痉挛或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2018/7/17,25,治疗原则:,(1)脱离高温作业环境:(2)体温升高者迅速降温:(3)对症治疗:,2018/7/17,26,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 A.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B.隔热: C.通风降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保健措施: A.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B.个人防护: C.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组织措施:,2018/7/17,27,重点:,1.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热适应3.中暑的概念4.中暑的类型及诊断5.中暑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