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摘要】 在检验的质量控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些细节不容忽视,必须规范操作,才能有合格的检验标本。 【关键词】检验前 准备 符合 质量 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pre-examinationprocess)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定义:分析前阶段按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师的申请,包括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的结束。1检测分析的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
2、提。例如,有些水肿患者,尿蛋白有可能达到十卅,但肾功能却是正常的,这时尿蛋白检测是首选。医师在申请检验时务必考虑采样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免造成对治疗的误导。例如,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在浓药中毒初期可能会是正常值,随着浓药在体内的吸收,会进一步降低甚至为零值。所以需要与临床医师及时沟通。临床医师在填写检验申请单时务必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门诊号(住院号或其他标记号) 、送检科室、送检标本类型、申请检验项目、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尽量注明。外送标本还必须注明本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至关重要,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
3、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变化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在因素。例如,餐后血脂可升高 50%,血糖可升高 80%,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尿素值升高。运动影响也比较大,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等一过性升高。劳累、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见白细胞的升高,昼夜生理也有变化。如下图: 部分血液成分昼夜生理变化 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也比较大,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药物: 维生素 C 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的正确采集 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2:1)必须满足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2)检测结果必须能真
4、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每个检验人员都必须记住“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 。 1、建议 采血尽可能在上午 9 时进行。 采血前患者应禁食 12 小时。 采血尽量安排在其他检查和治疗之前进行。 药物监测时,要根据药物浓度峰值期和稳定期采血。 一定要在化验单上注明采血时间。 2、取样的标本:取有代表性的标本。如乳糜尿患者,取尿样应取外观浑浊似牛奶的部分。取大便标本应从外观选见脓血部分。输液患者输完液 1 小时后方可取血样。 3、采血姿势:采备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量在使用止血带 1 分钟内采血,看到回血马上松开止血带,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改用对侧上臂。 4
5、、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引起溶血的可能有:不拔掉针头直接将血液推到试管中,血细胞会因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会造成血肿和溶血;穿刺处消毒所用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有空气进入或产生泡沫等均会导致溶血。如果排除了体内溶血,应弃置并记录溶血标本,建议重新采血。不可能重新采血,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标本发生溶血” 。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并检测。运输时间越短、运输的标本温度越低,标本到达时的质量越好。为了减少血液运送过程中的危险,建议使用封闭的真空采血系统。 小结 综上所述,检测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认真对待,步步谨慎,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规范操作,完善制度,并使用安全性好且质量高的采血用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 考 文 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3 版 P39 页. 2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3 版 P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