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5697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摘要】 简单介绍姜的各种加工品种、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追溯历史渊源,重点掌握姜的各种炮制品种的药性、药理,以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 历史追溯 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姜是最好的范例。早在论语?乡党1 中,孔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 , 礼记檀弓2云:“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吕氏春秋本味3云:“和之美者,杨朴之姜,招摇之桂。 ”食用以外,姜亦作药用,是药食同源的最早记载。 神农本草经4将干姜列为中品, 本草纲目5列为菜部,此后历代本草皆有记载。姜的临床应用品种有: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姜皮等。

2、1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 1.1 干姜 宋代苏顷的本草图经6说:“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本草崇原7云:“干姜用母姜晒干,以肉厚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 ”同时期的诸家本草皆用“母姜晒干为干姜”之说,与今天药用干姜的标准制法相同。 中药大辞典8“拣净杂质,用水浸泡 3-6 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 ”中国药典92005 版干姜的制法: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1.2 炮姜” 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10。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11中指出干姜的应用:“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 ”; “后人以干姜

3、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 ”7医学入门12“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本草正13“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得配本草14“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本草纲目 、炮炙全书15也有“炮用”的记载。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6“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

4、色,取出,筛去砂,晾凉。 ”;“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 ”8 1.3 姜炭 宋代太平圣惠方17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用于临床的,但没见其炮制方法的记载。姜炭的炮制方法是: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姜炭的法定制法:“ 取干姜块,照炒炭法(附录 D)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9即得。 1.4 姜皮 姜皮为姜科植物姜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表层。将生姜洗净,浸于清水中过夜,用刀将深色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

5、皮层剥下,晒干。 2 临床应用 2.1 生姜 生姜:辛,微温。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生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5用于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祛痰下气;生姜在妇科应用更是广泛,明妇科专著济阴纲目18用生姜的处方多达 37 处之多,武之望在妇科临症用生姜的目的在于温中散寒、祛风解表、止吐,以生姜做药引更是枚不胜举。 生姜除了临床做主药应用外,榨汁作为辅料在炮制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姜炙的目的有两个:制其寒性,增加和胃止呕的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等。缓和副作用,增加疗效。如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激性,姜炙可以缓和其刺激性,并能增强温中化湿的作用。姜厚朴的制法

6、: “先刮去粗皮,令见赤心,用生姜汁炙三次,取令香熟为度,或只锉碎使,姜汁炒亦得。 ”19 ;“姜汁炒用,忌黑豆。宜用滚水泡数次切之,不可久浸气滃,有伤脾气。 ”20的历史记载。姜汁炙中药至今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干姜 干姜:辛、热。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血闭。病人虚而冷,宜用之。 ”5秦汉时代应用较广,其代表方剂“理中汤”10中用干姜配人参、白术、炙甘草使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

7、而浊阴降,运化健脾中焦而治; “五积散”19用干姜配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等组成使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痛、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月经不调等。 “当归附子汤” 18用干姜配当归、附子、柴胡等用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等。这些传统的方剂流传至今,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 2.3 炮姜 炮姜:苦、涩、温。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应用于出血证。本品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如姚氏集验方21以本品为末,米饮下,治血痢不止;临床用以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同

8、用;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乌梅、棕榈同用,如“如圣散”22 ;治腹痛、腹泻,本品性温,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如千金方23以本品研末饮服,治中寒水泻;世医得效方24以之与厚朴、附子同用,治脾虚冷泻不止。若治寒凝脘腹痛,常配高良姜,如“二姜丸” 19 ;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者,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同用,如“生化汤”25、 “少腹逐瘀汤”26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4 姜炭 姜炭:苦、涩、温。功效与炮姜相似,区别在于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 2.5 姜皮

9、 姜皮:微辛、凉。温中行水。主要治疗水肿和小便不利。 本草纲目 “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胃气,去翳。 ”现代广泛用于治疗水肿及皮肤病等。姜皮辛凉,凡皮,多反本性,故凉。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总之姜的各种加工炮制品,由于加工炮制方法的不同使姜的药性、药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临症时要辨证施方,充分发挥其加工炮制品种的各特性,科学的应用于临床。 参 考 文 献 1论语乡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2礼记檀弓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3吕氏春秋本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

10、2. 5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年. 6本草图经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7本草崇原清。张志聪 1663 年. 8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年. 9中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10伤寒杂病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年. 11炮制大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年. 12医学入门锦章书局石印本 1941 年. 13本草正清光绪 33 年. 14得配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8 年. 15炮炙全书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1 年. 16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年. 17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年. 18济阴纲目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年. 19和剂局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年. 20本草逢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66 年. 21姚氏集验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年. 22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年. 23千金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年. 24世医得效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25景岳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年. 26医林改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