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6276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渔小说“新奇同质”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摘要:李渔小说的尚奇观理论在内涵上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非奇不传” 、 “常中求奇”和“新奇同质” 。纵观李渔的白话小说集连城璧与十二楼 ,可以看出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的形成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试从李渔小说所选取的题材、所塑造的人物、设置的情节以及大团圆的结局等方面阐述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在喜剧风格中的体现。关键词:李渔小说;新奇同质;喜剧风格李渔是清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喜剧大师,不仅仅他创作的戏曲基本上都是喜剧,他的拟话本小说集连城璧与十二楼也具有鲜明的喜剧风格。李渔小说喜剧风格之奇主要表现在

2、喜剧风格之“新”这个层面上,这是他小说“尚奇观”中“新奇同质”思想的具体展现(李渔小说“尚奇观”的理论详见 2010 年 05 期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李渔小说的尚奇观在艺术手法中的展现一文)。在李渔之前,诙谐幽默的话本小说不能说没有,但在作品总体上形成如此鲜明统一的喜剧风格,可以说就只有李渔一人。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人物、故事,到了李渔笔下,都被赋予了喜剧的特质,无不透露出喜气和乐意。李渔极力主张文学创作要使人“消愁” ,给人带来快乐,即所谓“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成呜咽。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19。在李渔之前

3、,还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在作品总体上形成如此鲜明统一的喜剧风格。而李渔小说所显现出的喜剧风格,正是他求新求奇,是其“新奇同质”思想的具体实践。首先,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表现在他善于选择新颖的题材,从而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李渔在小说题材的选取上不再像“三言” 、 “二拍”的作者,依据前人作品所提供的材料,畅演古今杂事,而是随时变更,腾空翻新,使自己的小说题材出新出奇,从而使作品成为“有作者个性的声音” 2176,形成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李渔是一位刻意求新求奇的作家,他认为:“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 ”3203

4、 他在题材上力求新颖,而这种新颖又常常表现在对现实的夸张或对常情常理的违背,以此来营造一种喜剧效果。比如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 ,写的是一个又丑又臭的男子先后取了三个美妻,每一个美妻都嫌恶他,最后一个美妻想出奇计,使一家和睦相处。作者一反传统男才女貌相当的配偶原则,别出新意,并极力夸大男子身上的缺陷,将对比极强烈的男女配为夫妻,将生活中极不和谐的事情化为一场忍俊不禁的喜剧。小说后评中对此评价道:“这回小说救得人活,又笑得人死,作者竟操生杀之权。 ”从而指出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喜剧性。又如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 ,写的是一位女子如何将意中男子夺为自己夫君的故事,这与以往小说中所选用

5、的题材往往写男子如何设计得美妻正好相反。因为悖于常理常情,因此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喜剧色彩。 十卺楼为了说明“天下好事,只宜迟得,不宜早得;只该难得,不该易得”的新奇道理,编造了一个更为荒唐的故事:一位男子先后娶了九位妻子,但他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娶到第十个妻子时,却为原妻,夫妻好合,幸福美满。小说以亘古未见的新题材,上演了一出庸俗的喜剧。生我楼中写一位老人卖身为父,这也一反以往卖身为子为仆的题材,不合生活情理,这种题材本身就充满了喜剧意味。总之,李渔为了使他的小说题材呈现出喜剧的色彩,就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夸张或对常情常理的违背,而这正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小说观中“新奇

6、同质”的思想。其次,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表现在作者善于选取喜剧型的人物去串联小说的故事情节,从而达到强烈的喜剧效果。李渔是一位编织喜剧的巨匠,他善于设置喜剧型人物,制造喜剧氛围。如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中的阙里侯:“眼不叫做全瞎,微有白花;面不叫做全疤,但多紫印;手不叫做全秃,指甲寥寥;足不叫做全跷,脚跟点点;鼻不全赤,依稀略见酒糟痕;发不全黑,朦胧稍有沉香色;口不全吃,急中言常带双声;背不全驼,颈后肉但高一寸;还有一张歪不全之口,忽动忽静,暗中似有人提;更余两道出不全之眉,或断或连,眼上如经樵采。 ”这个形象可谓奇丑无比,虽存在夸张成分,却极富喜剧性。李渔喜欢用漫画式笔法勾勒人

7、物形象,产生耐人寻味的喜剧效果。如拂云楼 ,裴七郎的前妻封氏,生得“面似退光黑漆,肌生冰裂玄纹。腮边颊上有奇痕,仿佛湘妃泪印。指露几条碧玉,牙开两片乌银。秋波一转更销魂,惊得才郎倒褪!”这样一个丑女偏偏到处卖弄妖娆之态:“但是人多的去处,就要扭捏扭捏,弄些态度出来,要使人赞好” 。其“雨中摔跤”一段,丑态毕露,造成了极强的喜剧气氛。设置性格互相对立的人物,也容易产生喜剧意味。 夺锦楼里的钱小江夫妇,性情相左,在女儿婚事上偏又互不相让,两个女儿许了赵、钱、孙、李四家,从而形成矛盾冲突;迎娶时,边氏“捏了闩门上杠子” ,把迎亲队伍打得落荒而逃,夫妻只得对簿公堂。 妒妻守有夫之寡,懦夫还不死之魂中费

8、隐公和淳于氏,一个是“强硬丈夫” ,一个是“阃内将军”;一个主张一妻多妾,一个极力反对丈夫纳妾,从而形成矛盾冲突;“声讨妒妇”一段,喜剧效果极为明显。总之,李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一些“奇”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也是一些别出心裁的“奇”事,从而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取得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第三,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还表现在作者善于依靠奇巧的情节,营造出浓郁的喜剧氛围。小说之“奇”离不开情节安排之“奇” 。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金圣叹总结说:“(小说)节节生奇、层层追险” ,“节节生奇,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不追。 ”4133 金氏

9、的这番话语道出了小说靠奇险的情节引人入胜的奥妙。李渔也懂这个道理:“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 ”163 现实的动荡和乱离,李渔不是没有看到,而是他更喜欢去写动乱中的种种出人意料的巧合,正如他在生我楼入话中所说:“从来鼎革之世,有一番乱离,就有一番会合。乱离是桩苦事,反有因此得福,不是逢所未逢,就是遇所欲遇者。造物之巧于作缘,往往如此。 ”巧合是李渔惯常的喜剧手法,他以难以置信的巧合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如生我楼写战乱中一年轻人买一老翁为义父,买一老妪为义母,买一女子为妻子,原来竟是亲父亲母和早定下的未婚妻,李渔就是通过如此巧合的情节来造成全家

10、团圆的喜剧气氛。在遭风遇盗致奇赢,让本还财成巨富中,写了秦世良多次借钱经营,本钱全失,但巧奇的是后来凡失去的钱财又都数倍地还来,成了财主。恐怕李渔自己也意识到这样的巧事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吧,因此他还写了人物秦世良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奇事:秦世良常常对着镜子自己笑道:“不信我这等一个相貌,就有这许多奇福。奇福又都从祸里得来,所以更不可解。银子被人冒认了去,加上百倍送还,这也够得紧了。谁想遇着的拐子,又是个孝顺拐子,撞着的强盗,又是个忠厚强盗,个个都肯还起冷帐来,哪里有这样便宜失主!作者试图通过人物自己称奇道巧,来掩盖自己的过于编造的痕迹,让人更相信这种巧合确是真实的。其实在设置喜剧性的情节

11、方面,李渔还特别喜欢用高超巧妙的计谋来组织情节,通过人们在计谋中的受骗和可笑的表现而造成喜剧效果。如合影楼 、 夏宜楼 、 拂云楼 、 闻过楼 、 三与楼 、 鹤归楼 、生我楼 、 妒妻守有夫之寡,懦夫还不死之魂 、 女子守贞来异谤,朋侪相谑致奇冤 、 说鬼话计赚生人,显神通智恢旧业等,都是运用计谋来展开情节。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出奇计,善意地愚弄另一方;由于计谋巧妙,一方的精明和得意与一方的被骗和让步相映成趣,形成强烈的喜剧效果。而这种喜剧效果也正是小说家李渔“新奇同质”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此外,通过对现实故事情节的转移,弱化矛盾,减少冲突,也增加了小说的喜剧性效果。在

12、李渔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并没有一味地逃避在世外桃36源的男欢女爱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或多或少的也写到了现实,但这种对现实的反映却在多数情况下是蜻蜓点水式的,往往把现实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一个故事往往有一个极现实的开端用以展开情节,但又常常刚开了头正需要深入下去的时候却立即刹住,将故事引向他方。在这一点,李渔有着极强的驾驭情节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开端,他都能从容不迫地、在读者不知不觉中将叙述引向他自己的故事中。如老星家戏改八字,穷皂隶随发万金开篇写一个善良的皂隶在衙门中吃不开,屡次受罚,这样的事是现实中常见的,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也不为新奇,作者甚至还揭露了衙门的黑暗:“那同行里面,也有笑他

13、的,也有劝他的。笑他的道: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篙。衙门里钱这等好趁?要进衙门,先要吃一服洗心汤,把良心洗去;还要烧一分告天纸,把天理告辞,然后吃得这碗饭。你动不动要行方便 ,这方便二字是茅坑的别名,别人泻干净,自家受腌硂,你若有做茅坑的度量,只管去行方便。不然,这两个字,请收拾起。 ”这也说明作者并非对现实没有认识,只是他不想在作品中追究下去,于是作者接着将故事引向一个新的方向,这就是皂隶偶去算命,知命运不好痛哭,算命先生只得哄他改八字,不想这一玩笑,却真的给皂隶带来了好运。本来是一个悲剧人物,却因情节的转换,而成为了幸运儿。在这大起大落不可思议的故事中,消解了现实的残酷,留下的是喜剧的热闹和

14、畅快。在乞儿行好事,皇帝做媒人的开篇,写的是周氏之女为乡宦骗占,被索以六十两银子赎回,乞儿助以三十两,希望别人效仿自己,也能凑起剩下的三十两,谁想人情冷于冰,竟无一人捐助,乞儿也因助银被误判为抢官府钱粮。这是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但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将皇帝拉出,一切苦难与冤案解除了,昏官受到了处罚,乞儿竟做了皇亲国戚。滑稽而喜乐的结局,掩盖了现实中的黑暗与矛盾。又如生我楼中,写到社会动荡时,乱兵曾“把妇女当作腌鱼臭鲞一般,打在包捆之中,随人提取” , “只论斤两,不论好谦,同是一般价钱” 。战乱给妇女带来如此的苦难,但是作者并不想对此多说,反而将如此沉重的事情,化作一桩笑谈:主人公姚纪本为买妻

15、,买来一看竟为老妪,后知是散失多年的母亲;再去买一个,竟是未婚妻。原本人间极悲惨的一幕就被这一家人团圆的喜气冲淡了。最后,李渔小说“新奇同质”的思想还表现在小说结局上几乎全部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从而营造出美好的喜剧效果。如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对谭楚玉和刘藐姑两人的结局上主要采用了大团圆的方式。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人互相爱慕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迫使他们想出“戏中戏”的办法来诉衷情、斥富翁。殉情自杀遇救,最后成婚,终于如愿以偿的圆满结局;合影楼中的珍生与玉娟,由于父辈不和,隔墙而居,两人不能见面。但是爱情的力量促使他们想出“借影传情”的招儿来,终成眷属;拂云楼 ,裴七郎是个“风流少年”

16、 ,抱定要娶绝色佳人, “不然,宁可终身独处” ,谁想先娶丑妇封氏,未料“丑到极处的妇人,一般也犯造物之忌” ,终于得以移情佳人,一番谋划,最后裴七郎“不但娶了娇妻,又且得了美妾” ,结局十分圆满。又如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中,吕哉生抱定“我不淫人妻,人不淫我妇” ,先获取三个名妓的垂青,三个名妓为了固宠,又替他订得一乔姓小姐,而后曹寡妇更是主动示爱,连获五美后,吕哉生“也就心满意足,终日埋头读书” ,最后他竟能连中两榜,得做高官,小说的结局是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的。李渔的小说甚至对于恶人恶行也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如三与楼中写恶人唐玉川以卑鄙手段谋得虞素臣的房产,虞氏之子为官后,不究前

17、事,并努力为唐家平冤。没有进行强烈的因果报应,恶人得到的报应甚轻。可以说,李渔笔下人物只要有恒心、善念,就总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排除外界的种种干扰和阻碍,其结局往往都很美满,这样的小说处理方式就能获得喜剧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李渔“新奇同质”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总之,李渔力求在小说的各个方面都营造一种强烈的喜剧氛围,努力使作品达到一种“一夫不笑是吾忧”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李渔小说的独创性所在,也是李渔小说观中“新奇同质”思想的具体展现。而这正是李渔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小说家的显著地方,也是他突出的艺术贡献。次,普通话有其自身的科学系统和规律,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每一部分的特点和要求,才有可能针对方言自身问题进行辨析和辨正,把普通话学习好和运用好。参考文献:1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黄景湖汉语方言学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4新华汉语小词典编委会新华汉语小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 5高更生,等现代汉语资料分题选编(上册)Z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6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7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