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8689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侵犯驾驶行为 驾驶态度 行为矫正 道路交通安全 【论文摘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的产生动机进行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构建了能揭示驾驶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得出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等心理因素,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对驾驶员实施侵犯驾驶行为具有预测作用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从态度改变、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驾驶员的自我能力评估等方面入手对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进行娇正的策略。 1 引言 众所周知,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因素是最主动、最活跃的,尤其是机动车

2、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强者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比较了欧美、日本等国家对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得出驾驶员的失误约占总原因的 70.8 %。因此,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水平是控制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内容。 围绕驾驶员安全驾驶,有许多研究已陆续地展开,其中侵犯驾驶行为是近几年国内外对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Administration , NHTSA )(1997)认为侵犯驾驶是“一辆机动车以某种对他人或财产有害或可能有害的方式运行” 。许多交通违法行为都可以属于侵犯驾驶行为,

3、比如:争抢车道、转弯不打转向灯、闯红灯等等。以往的研究表明,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韦华等(2 以辫)也提出“在中国由于驾驶环境的复杂,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需要一定的侵犯性,但侵犯性是不安全”的观点。 当前,对侵犯驾驶行为的研究角度比较多,例如:个性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等。后者研究人际知觉、人际影响,考虑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认为驾驶员的侵犯驾驶行为是由其对驾驶行为不正确的态度所引起的,并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出于对驾驶员侵犯行为矫正的目的,笔者认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能够揭示驾驶员对侵犯驾驶的态度是如何作用并产生侵犯驾驶行为的,该研究引用社

4、会心理学中态度理论之一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作为研究思路的出发点,对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的产生动机进行研究,并期望研究结果能够为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矫正提供新颖且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 2 研究的构思及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是 Fishbein 和 Ajzen 提出的,该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态度和行为关系的理论框架,认为态度可以成为行为的预测值。具体地讲,人们对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引导和控制行为。 1)对行为的态度是指人们对行为具有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评估; 2)主观标准属于社会因素,表示人们感知到的实

5、施某一行为的社会压力,支持还是反对,类似于对社会规范的感知; 3)知觉行为可控性,是指人们对自身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知觉。 通常,人们对行为有越多的肯定态度和主观标准,越高的行为可控性,他们就有越强的实施行为的意向,越可能表现出实际行为,即预测效果越好,图 1 是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目前 TPB 理论在行为研究和矫正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该研究假设机动车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影响驾驶员实施侵犯驾驶行为的意向,并最终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实施侵犯驾驶行为,图 2 为假设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该课题研究采用随机抽取法,

6、其研究对象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机动车驾驶员粼刀人。共发放抽样调查问卷 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3b4 份,有效回收率为 91%。 3. 2 研究工具 研究所用的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 1)侵犯驾驶行为问卷,目的是为了获得驾驶员实施侵犯驾驶行为的基本情况,用来测量研究的结果变量,即侵犯驾驶行为。该问卷选用研究思路上比较接近的美国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年编制的“Are you aggressive driver“问卷,作为基础问卷,结合对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民警以及机动车驾驶员的访谈结果编制而成的。 调查问卷共 2

7、5 个项目,每个项目列举了一种侵犯驾驶行为(例如:“超车时从其他车辆的右侧超车”;“在驾驶车辆时,发现其他驾驶员阻碍自己前进时,会骂对方几句”等),要求驾驶员回答平时他们驾驶时发生这些行为的频率从“1(从来没有)”到“S(总是有)” 。经测量,问卷内部一致性 a 系数加.779 6 。 2)机动车驾驶员态度一侵犯驾驶行为问卷,目的是为了测量理论假设中几个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在问卷设计上以遵循计划行为理论规范化的问卷设计要求为原则,根据此次研究的目的进行了必要的改变编制而成的。 问卷共 4 个维度,分别测量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以及侵犯驾驶行为意向等变量,每个变量对应

8、一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不同数量的项目,共 17 个项目。其中,机动车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的测量,考虑两个方面的项目: 一是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认知,即对驾驶行为的评估; 二是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情感反应。 问卷中该维度共设计了 4 个项目,如“您对录像中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满意吗”(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经测量,a 系数为 0. 836 6。机动车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主观标准的测量,主要测量被试知觉到的侵犯驾驶行为的社会压力。 间卷中该维度共 3 个项目,如“如果您按录像中的驾驶员那样驾驶车辆,您认识的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什么”(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经测量,a 系数为 0.728

9、9。机动车驾驶员知觉行为可控性的测量,考虑类似被试知觉自我效能感项目。如“以您的驾驶水平,完全能够按录像中的驾驶员一样驾驶车辆”(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另外,该维度还包含一层意义,即驾驶员知觉到驾驶行为的困难程度如。 “如果让您按录像中的驾驶员一样驾驶,以您的驾驶水平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该维度总共有 5 个项目,经测量,a 系数为 0.626 8。行为意向的测量,从发生侵犯驾驶行为的可能性、明确性、认同性等方面进行设计项目,共 5 个项目,如“如果您发现自己在录像所描述的交通环境中,那么您能否肯定您会希望自己能如同录像中的驾驶员一样驾驶车辆”(非常不肯定/非常肯定),

10、经测量 a 系数为 0. 781 3 。 另外,问卷中还包括驾驶员的人口统计学项目,如年龄、性别、驾龄、学历等。 3. 3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驾驶员自我报告的方式获取研究的信息。整个流程是首先要求被试观看一段简短的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的录像,然后要求被试完成问卷中的问题。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 4 结果与分析 笔者使用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 SPSS11. 0 版本,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得到各个行为预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与行为意向、行为均存在显著相关(p 0.05,行为意向与行为存

11、在显著相关(p 0.05),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与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显著相关(p0.01),主观标准与知觉行为可控性也显著相关(p 0.05)。可见,预测变量与行为意向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密切,并且 3 个预测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驾驶员的对于侵犯驾驶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能够预测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在这步分析中可以使用两种分析方法:多元回归或结构方程,后者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在建模的同时描述出模型拟合的程度,因此,笔者选择后者作为该部分的分析方法。为此,构建了模型(见图 3)并使用结构方程软件 L1SREL 进行验证。 5 讨论 从上述的研究中发现,驾驶

12、员实施诸多如争抢车道、闯红灯等侵犯驾驶行为与其对于该驾驶行为的态度有关。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影响其在驾驶过程中的驾驶行为选择。当他对侵犯驾驶行为具有正确的态度时,其驾驶风格势必会比较友善,与人相让的。而一旦他对某一侵犯驾驶行为表示出肯定的态度,那么,其实施这一行为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大。驾驶员所感知的社会压力对其实施具体侵犯驾驶行为也有作用。如果亲人、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认为某一驾驶行为是违法的驾驶行为,那么,如果驾驶员试图去实施该行为时,他会感受到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压力。社会压力会引导驾驶员放弃侵犯驾驶行为的实践。 驾驶员较强的危险评估能力是控制其在驾驶过程中实施侵犯驾驶行为的保证。如果驾

13、驶员能够正确地评定驾驶条件的危险性,并且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驾驶能力,那么,在驾驶中就不会表现出一些具有比较大危险性的侵犯驾驶行为。 6 驾驶员行为矫正的策略 基于上述的结论,笔者认为,在目前侵犯驾驶行为越来越成为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情况下,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的具体做法仅仅通过提高执法力度的手段是不够的,通过适当可行的教育途径,改变驾驶员对侵犯驾驶的不良态度,从而改进其驾驶行为,也是一种合理有效地控制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的手段。 改变当前驾驶员安全教育的模式,结合前述,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寻求突破: 1)在教学内容上,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可以从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

14、准、知觉行为可控性等角度实施引导。 2)在教育形式上,注重围绕不同目的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小组学习或合作的教学可以满足驾驶员间建立互相支持理解的态度。正如James(2000)所提到的解决侵犯驾驶行为的策略是鼓励发展“支持性驾驶风格” ,通过在驾驶员教育中进行小组工作和合作的练习,来达到减少驾驶员冒险性和个体竞争性。家庭式教育可用来针对交通违法行为过多,侵犯性较强的驾驶员,目的是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远程教学则比较适合驾驶员对驾驶水平的评估及学习,通过互联网的联系,让驾驶员在家中、办公室等地,利用互联网上的驾驶技能评估体系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使驾驶员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真实驾驶水平,以及相应的危险程度。3)交通安全教育应具有最广泛的、最普及的特点,将其触角深人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使社会各界对安全驾驶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形成良好的驾驶态度,正确地引导驾驶员安全驾驶。 7 结论 l)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侵犯驾驶行为展开了产生动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等心理因素,可以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来预测驾驶员的侵犯驾驶行为的结论,为今后驾驶员行为矫正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策略。 3)外界因素对驾驶员的侵犯驾驶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和分析不足,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