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45517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获批准本所通讯员2014.3.202012 年中标的中医西传学(最初名称为“西方中医学” )重点学科,经 2013 年 9 月北京答辩,改为“中医人类学” ,相应规划书修改稿经专家评议后送国家中管局,日前获得批准。规划书摘要见附件。附件:中医人类学重点学科规划书(摘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书重点学科名称:中医人类学学科建设单位:云南中医学院学 科 带 头 人 :贺 霆联 系 电 话 :0871-65918858传 真 : 0871-65918858通 讯 地 址 : 云南 昆明 呈贡新城 雨花路1076 号E-mail: hor_填 报 时 间 :20

2、13-11-3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一、学科概况西方中医人类学田野研究中医西传医史文献人类学研究西方中医传承模式人类学研究现代中医人类学研究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视角下的民族医学人类学研究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学科内涵:本学科属中医学-人类学交叉学科。 “中医人类学”不是习惯上以人类学视角对一种“非主流”医学的理解与研究,也不是医学人类学的一个新应用型分支。本学科在于借用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将中医的理念、方法、习惯、品味等作为主体意识及常态标准,去研究异于此的“他者” ,即异于内地中医的海外中医特别是西方中医、异于原生传统中医的现代中医、及异于中医体系的其它医学体系包括西医;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

3、人类学的实地田野工作,即通过参与性观察及深入访谈,建立对上述“他者”完整、细微及可靠的民族志材料,并完成客位视角向主位视角的转变,最后反观自我。本学科的目的不单止于实际应用,而是通过超越临床效用、学识正统、科学理性等价值观,去发现、理解、欣赏上述“他者”在当时、当地的文化合理性以及对所在地区居民的意义,以期达到人类学“美美与共”的境界。所以,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目的与以往中医研究迥异,而在研究观念上更是是对经典的颠覆:中医从以往需要被理解、被研究的对象,成为了研究的主体。本学科的建立,将会把原先鲜为人知的对象(比如西方中医)纳入研究视野,促进中医走向世界;也会使中医的传统-现代化讨论更具有

4、建设性;当然更有利于中医与其它医学体系之间的对话、交流。本学科的理念、方法应用于上述“他者”特别是现代中医及西方生物医学的研究时,无疑会引起争论:长期以来,这些研究对象的合理性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不需要被“发现、理解、欣赏”,尤其不需要从一个“传统型地方性知识”-中医的角度。本学科正是希望以人类学的视野,向一些经典观念挑战。因此,本学科不但是知识的收集与整理或新知识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促进中医研究观念的革命,这是本学科内涵的关键,特别符合对新兴培育学科的要求。学科外延:本学科根据其具体研究对象,外延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海外中医特别是西方中医的研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范例。中国文化向

5、西方社会的传播是“走出去”的关键,是因为在目前西方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势下,能成功走向西方就等于走向世界。而由于 1,西方社会的汉学传统、冷战记忆以及意识形态都使中国文化的主动输出在这一地区变得尤其敏感、复杂;2,中国经济崛起在西方造成的“中国威胁论”形成新的、最大的障碍,使得目前国内大部分“走出去”的努力在西方受阻。但中医自上世纪 30 年代起就在西方成功传播,且方兴未艾;研究这个独特范例,发现其后的普遍规律,应该可以对上述瓶颈有所突破,找到中国文化自己的西行之路,完善“走出去”战略,从而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任务。-本学科将引领中国人类学界转向西方田野。自上世纪初人类学传入中国,中国人类学

6、界的海外研究似乎并未真正开展,尤其与发达的少数民族及农民社会研究相比,海外社会研究特别是西方社会研究更显萎缩 。本学科“西方中医”的研究涉及的是西方社会,而研究手段是人类学,派遣中国文化背景的人类学者去西方社会做田野工作是研究所必须,因此,本学科的“西方中医”研究可为中国人类学界进军西方建立一个桥头堡,开展西方社会田野工作,寻找方法、建立理论、完善技术、训练队伍、积累经验,为今后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西方社会研究作准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学史上的创举。学科外延还可包括:-通过对现代中医的研究,为中医现代化导向。-通过对生物医学的研究,为“中西之争”提供建设性话题。-通过对民族医学的研究,为其开

7、拓多元化发展道路。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1、 本学科现有基础与定位。本学科已具备七大基础:1.1 建设单位实力雄厚学科建设单位乃有 60 余年历史的省重点中医学院,人力、物力资源雄厚,学科完整、学术高超,中医研究在全省范围内无人出其右。特别是具逾 20 年西方社会中医教育经验及与多个西方研究单位及学者的合作关系;1.2 中医人类学前期积累学科带头人对西方中医近 20 年的人类学研究及成果,其以往建立的人类学西方社会研究中心以及近三年来在学科建设单位所积累的中医人类学研究经验及培养的人才;1.3 相关项目支撑学科建设单位目前有与中医人类学相关的国家、省重点项目 8 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医在

8、法国的传播研究”、“ 中医药文化在英国传播与影响的研究”),资金 513.3 万,可作为学科建设的前期投入;1.4 专题博物馆及资料库基础学科建设单位 2011 年建立的世界首座中医西传人类学博物馆,藏有全球最丰富、最完整的有关西方社会里中医的文物、文献、图片及影像资料,其权威性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其中文字、图片已完成数字化处理,为深化研究做好准备;1.5 学术影响广泛学科带头人及团队通过参加国内、国际会议、举办讲座、建设实习基地,使“中医人类学”在学界颇具影响。特别是今年 6 月主办了首届中医西传曁人类学西方社会研究国际论坛 ,极为成功。团队合作伙伴遍及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美国、

9、澳大利亚等各西方国家,给今后的实地田野调查提供了方便;与国内各兄弟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协作交流可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科发展更健康、更迅速;1.6 建设单位重视学科建设单位对中医西传研究极为重视,将其列为学校重点学科,破格成立了直属学校的中医西传研究所,整合全校资源、人员,配备专门研究场所、设备、资金,集中本单位既有优势,联合国内、国际知名学者,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的多方向、多层次团队;1.7 专题教育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单位开设有“中医人类学”课程,与法国雷恩第二大学联合培养两名“中医西传”博士生,举办与中医人类学有关的文化沙龙 24 届。以上事实充分证明本学科基础坚实。本学科为中医学、人类学

10、交叉学科,定位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直属中医学)。2、本学科学术水平与特色。2.1 学术水平将中医的“他者”作为研究内容,且以人类学实地田野调查作为方法,世界上只学科建设单位一家,故敢言学术地位领先,尤其是对西方中医的研究,代表着国内、国际最高水平,此项自信来自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团队成员长期西方社会生活、工作经验及人类学专项研究成果,众多西方社会(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 /安道尔)田野调查基地,特别是已建成的中医西传博物馆中的文献、实物、影像资料,为研究西方中医提供了全球最佳条件。2.2 特色本学科最大的特色是其研究理念:将中医作为研究主体,审视、研究自己的异文化“他者”。研究内容上又以西方中医

11、研究最具特色。此乃国内学界首次去西方社会进行实地人类学调查研究,深入访谈西方中医的载体当地居民,并参与他们有关中医的活动;此举能以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使目前散在于史学、传播学中的有关西方中医的知识得以整合为一门崭新的独立学问。另外,将现代化中医及民族医药体系置于传统中医视角下研究,国内外也仅学科建设单位一家。3、本学科发展趋势。本学科发展潜力巨大,基于以下事实:1,中医在西方社会的传播方兴未艾,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科提出了和正在提出着更高、更新的要求,本学科所得成果能直接促进中医国际化;2,国家“文化走出去”长期战略需要本学科研究成果作为支撑;3,中国人类学界的研究对象正在逐渐由本土转向海外

12、西方社会,本学科可在方法论、伦理学及田野技术等各个方面引领新潮流;4,中医现代化困难重重,亟需引入新视角、新方法、新理念;5,民族医药多元化发展前景远大。4、本学科人才培养能力(现有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数量) 。本学科现有团队重点培养骨干两名,在读硕士生 4 名,与法国雷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2 名。四、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填 报 主 要 内 容 :1、本学科建设对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将 4 千年来本地区的防病治病经验以自身传统文化总结、解释而成的一种哲学- 医学系统,与基于实证论的现代实验医学相比较,其更具有“地方性知识”色彩。自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医被不断边缘化,沦为怪异的

13、、需加以研究的对象。本学科一反旧习,将中医作为研究主体,将不同于本身观念、方法的医疗行为当作文化“他者”来观察、分析,这对中医药发展意义重大。具体到西方中医研究,由于上述中医的“地方性知识”性质,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社会、文化的互动会较西医的传播更复杂;而在与中国文化差异巨大的西方社会里,这种复杂性的规模和程度都会达到极致,非其它地区所能比。本学科第一次将中医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从一般传播学研究中独立出来,并采用跨学科、人类学研究视角,在中医研究领域是一个创新,具开拓思路的意义。作用 1:由于本学科学术理念及方法更适应所研究对象的性质,从而使中医西传现象得到更完整描述、更深刻理解,从而消除潜在的文化

14、冲突,让中医更理性、更健康地走向西方、走向世界;作用 2:人类学“反观自我” 方法可将对西方中医的研究成果用来对照、理解本土中医发展;特别在全球(西)化的大环境、大趋势下,中医在西方社会的演变对我们更重要,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诸如“中医现代化” 、 “中医科学性”等根本问题;作用 3:中医是中国文化当今最鲜活、最纯粹的部分,它在西方社会的传播是“文化走出去”的典范;而西方由于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无疑是“走出去”的关键。因此,中医西传学可为此项国家战略提供支撑;作用 4:中医西传学的建设必将发展出一套适应西方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田野技术、方法论乃至伦理学理论,从而为中国人类学界进军西方积累经验、打下基

15、础。另外,本学科对现代化中医及对民族医药体系的研究,也因新颖的视角将给中医药学术发展带来新观点、新方法、新知识。2、学科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科学难题)本学科成功与否取首先决于在西方社会人类学研究的顺利开展。牵涉到 a)研究者的全方位训练:外语水平、西方社会生活及工作经验、人类学知识及田野调查技能、中医知识;b)西方居民开放其隐私的限度;c)外部条件:经费、签证等。其次取决于能否迅速加强薄弱基础,支撑新学科、适应新学科。牵涉到 a)体制保证:成立直属中医西传研究所;b)权力保证:财务自主权、人事自主权、研究生自主权、对外合作自主权等。3、学科建设内容摘要以创新思维、人类学实证研究为主线,人才

16、培养为核心,支撑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为目标。1)学科建设定位本学科属中医学下独立的二级学科,由中医学、人类学交叉形成。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方法,借中医西传博物馆为依托,从五个研究方向(a,西方中医人类学田野研究;b, 中医西传医史文献人类学研究;c, 西方中医传承模式人类学研究;d,现代中医人类学研究; e,中医视角下的民族医药人类学研究)建立中医人类学研究生教育。2)学科建设的方向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为起点,争取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3)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成立中医西传研究所,所长负责制,直属学科建设单位。4)学科建设措施4.1)研究方向: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4.2)学术

17、队伍:制定和完善中医人类学师资和科研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并实施。重点解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的配套,以及相关学科人员与本学科人员的配套,优化学术梯队人员结构,构建创新团队、研究团队。5) .科学研究发挥和保持本学科跨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组织申报和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加强与国内、国际协作单位的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6)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为在读本科生及硕士生开设“中医人类学”课,争取设专业硕士点,并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中医西传博物馆外语实习基地基础上开设西语小语种课,培养中医西传专业外语小语种人才,作为今后学科发展特别是西方社会实地调查工作的储备。专业教材:中医西传史、人类学西方社会研

18、究、中医专业术语翻译等。拟加大投入,引进人才,完成中医西传博物馆的建设及教学系统建设,完善中医人类学基地的建设。七、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西方中医人类学田野研究本研究方向负责人 贺霆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庄孔韶填报主要内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概述,科学研究可能实现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创新。即对西方社会(欧洲、北美)居民与中医有关的观念、行为及产品进行人类学实地调查,为本学科其它两个方向(西方中医文献、传承模式)的研究提供支撑。特点是长期(每项课题至少一年)参与性观察与深入访谈:a, 突破文本研究,以第一手详实资料使“西方中医”更真实、完整;b, 突破文化中心主义视角,从西方居民的角度

19、去理解“西方中医”存在的合理性,赋予原来被轻视、鄙视的“西方误读”以建设性意义;b,突破中国本土中医研究思维、方法框框,以西方中医为鉴反观自我。研究方向 2:中医西传医史文献人类学研究本研究方向负责人 戴 翥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王振国填报主要内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概述,科学研究可能实现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创新。以中医西传博物馆所集有关西方中医的第一手文献、器具为主要内容,结合国内外史学、传播学中有关资料,以西方中医人类学田野研究成果为纲,梳理中医西传历史。运用文献学、档案学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建立文献、文物档案体系,开展科普教育及服务。特色:人类学视角。突破:将西方中医作为主体

20、、整体研究。研究方向 3:西方中医传承模式人类学研究本研究方向负责人 吴 凯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Jean-Yves Dartigunave填报主要内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概述,科学研究可能实现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创新。运用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成果,参照学科建设单位 20 余年西方中医教育及西方留学生教育经验,借助团队成员西方社会工作、生活经历,总结西方中医传授模式。特色:通过人类学视角,完成客位向主位的转变,从西方人的角度观察中医教育,突破文化中心主义,编写更符合西方学习者的中医教材。研究方向 4:现代中医人类学研究本研究方向负责人 肖 兵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钱子刚填报主要内容:研

21、究方向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概述,科学研究可能实现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创新。以传统中医视角,描述、解读自近代起国内中医的“现代化”形态及其与文化环境的互动,阐明现代化中医的文化规律及对中医发展的意义。此为首次以传统中医作为主体,对自己的一种“他者”现代中医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使后者凸显怪异,然后加以合理化;在理念上、方法上均为创新,所获得的也将是关于中医现代化的新知识。研究方向 5:中医视角下的民族医学人类学研究本研究方向负责人 吴永贵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张 实填报主要内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概述,科学研究可能实现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创新。以中医的观点、理念、方法为出发点,观察、描述、解读各种民族医学的奇异之处,并加以中医视角下的合理化。此研究一反以往研究民族医学时所采用的科学实证论观点、方法,以中医为研究主体,将得到有关民族医学的新知识,促进医疗体系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