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中、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形势,安排部署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狠抓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县、园区、部门积极落实中、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据统计,2003 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 91239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达到 55964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今年上半年达到 7
2、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5%以内。总体来看,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和工作机制。崔书记一到,就对我市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要求各级领导都要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任市长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适应新的就业再就业形势,市委、市政府重新调整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调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使组织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普遍建立完善了相应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市政府坚持把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把新
3、增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了今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对区县政府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下岗失业人员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共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充分发挥政策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作用,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根据国务院 36 号文件精神,按照“有突破、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再就业新政策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政策,各区县也都出台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在政策
4、框架内结合实际进行了扩展和充实,形成了一整套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政策体系。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全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督办检查制度和自下而上的举报监督制度,市委、市政府和市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连续多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各区县、园区进行政策落实的专项督查,劳动保障、监察、税务、工商、物价等市级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监督电话。据统计,从 2003 年到今年 7月底,我市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达到 75535 人,其中有 74 %的人员享受了有关扶持政策并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再就业政策基本落实到位,真正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带来了实惠。 (三)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
5、业再就业,建立和完善了就业援助制度。一是组织实施再就业救助工程。2003 年,市政府将“4050”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抚养未成年子女,以及身体残疾的下岗失业人员确定为再就业救助对象,明确了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到今年 7 月底,全市共帮助 14153名再就业救助对象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组织实施“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为帮助“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 1名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缓解“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全市广泛开展了“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仅今年 1-7 月共帮助 1288 户“零就业”家庭 1638 人实现再就业。三是开展
6、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活动。各区县劳动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每年元旦、春节和国庆前后在全市组织开展两次就业援助专项活动,通过运用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保障等上门服务,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摆脱了被动吃救济的消极状态,走上了积极的就业之路。 (四)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增强。一是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各区县、园区认真落实免费就业服务政策,组织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提供“一站式”等便捷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03 年以来,全市共组织40949 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参加再就业培训,组织 7715 名下岗失业人员和
7、城乡其他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增加的就业岗位,带动了 18000 余名城乡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二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我市已在城镇所有街道和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城镇所有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落实了工作人员,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三是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通过各项服务活动,把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工作做到家门口,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从 2004 年开展到去年底,全市有6 个社区被命名为“充分就业社区”。我市船山区裕丰社区在 8 月 18 日召开的全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被表彰为“充分就业社区”。 (五)坚持统筹兼顾,各项就业工作进一步加
8、强。一是着力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2004 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 44 号文件,要求各区县、园区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制度,并将其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到今年 7 月底,全市已办理失业登记的失地无业农民有 12856 人,累计实现再就业的有 25067 人,就业率达到 85.8%;有 4.6 万名征地农民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3 名失地无业农民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二是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增加的新形势,各区县、园区通过落实政策、加强指导以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等举措,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3
9、 年至 2005 年,全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80%以上。三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清理和取消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改善了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各区县、园区普遍加强了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扩大了转移就业渠道。2003 年以来,市农业、劳动保障、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会同有关部门,连续两年开展了“春风行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和农村富余劳
10、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失业问题同时并存,全市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达 4 万人左右,而能提供的岗位仅有2.85 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 100 余万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解决就业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从解决就业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需要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各级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经济,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当前,新农村
11、建设和工业强市战略正深入推进,各区县、园区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进一步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认真落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容量。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同时,要把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推广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二)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
12、业的效应。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一要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新老政策的衔接,特别要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加强对符合条件人员的认定和管理,完善协查和信息交换制度。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过去 3 年,我市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的难度最大,贷款总额只有 441 万元,今年要争取小额贷款实现较大突破。劳动、财政、人行、银监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要研究一套促进小额贷款发放的机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和贴息项目范围。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降低担保门槛,切
13、实抓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到位。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型岗位和技能鉴定等五项补贴政策,使各项补贴更好地发挥提高政策对象就业积极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使企业和劳动者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扶持和优惠。同时,各区县、园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要明确界定,享受社保补贴要有程序控制,避免失控。随着我市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区县、园区要适当提高岗位补贴标准。上述扶持政策是花钱最多的项目,是对劳动者最实惠的扶助,也是花钱建机制的关键点,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绝不能打折扣,要认真切实执行到位。省上对各市、州的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将根据各市、州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配调整,我们也要按照省上的要求
14、调整就业再就业资金的分配,推动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 (三)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广开就业门路,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把以创业促进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依托各级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方案和具体计划,
15、付诸实施,力争在年内全面铺开。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各县区要将创业培训作为新时期职业培训的重要形式,将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统筹规划,抓紧组织实施,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三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工作经验,用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为创业者铺通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 (四)
16、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再就业救助工程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突出抓好“4050”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 1 年以上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对社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采取岗位援助、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进行托底安置,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 1 人就业。要继续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调整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认真落实好在城镇
17、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设立劳动保障所、在社区确定劳动保障专门人员的工作任务,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搭建好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和推动力度。(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各级政府要把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充分调动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加强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就业训练中心等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切实承担起对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的任务。组织实施好“城镇技能再就业”、“能力促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等专项计划,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就业。市上和具备条件的区县,要通过政府公共投入和社会筹集资金的方式,建立示范性、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全社会劳动者提供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加强高技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