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健康.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7149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微生物与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微生物与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微生物与健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微生物与健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件下载邮箱: microbe_and_,密码:84706344,微生物与健康,董悦生,, 生化楼209室,绪论,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人占约20。,微生物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日常生活:酸奶,啤酒、面包,馒头微生物的许多重要产品: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生存环境中不可少的成员:地球上的物质得以循环。,微生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酶制剂

2、工业;氨基酸工业;有机酸工业;新材料开发;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等。,微生物与饮食、调味品、环保、医药卫生,微生物的应用,用“工程菌”生产药物:干扰素,脑菲肽,胰岛素,乙肝疫苗,抗生素,各种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等。用微生物进行污染物降解等。,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与生物能源、农业和畜牧业,微生物能源: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丙酮丁醇 微生物饲料:菌体蛋白饲料;饲料酵母;维生素饲料;发酵饲料;青贮饲料。 农用抗菌素: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菌的物质,该物质称农用抗菌素。 生物农药: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病毒农药。 生物菌肥:主要是根瘤菌肥即含固氮菌活菌的肥料。,微生物的“残忍性”,公元前1

3、400年古埃及壁画中显示的骨髓灰质炎病人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历史悠久,瘟疫熄灭雅典文明之光,公元前430年雅典于斯巴达战争期间雅典人口严重密集,此时瘟疫突然爆发使雅典人口剧烈下降,雅典国王也在瘟疫中丧生,雅典社会结构崩溃,盗窃、谋杀和抢劫横行,在瘟疫打击下,昔日灿烂的雅典文明归于暗淡并最终熄灭。,微生物的“残忍性”,鼠疫肆虐欧洲,。,天花病毒与古老的印地安文明的灭绝,南美洲印地安人建立印加帝国,公元十一世纪,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建立了疆域辽阔、文化独具特色的“印加帝国”。欧洲殖民者军队中携带天花病毒的士兵导致了天花病毒的大规模流

4、行,再加上欧洲伤寒、鼠疫的感染,90%以上的印地安人死亡。1526年天花夺去了印加帝国皇帝的生命,导致争夺权力的内战,使曾有25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走向灭亡,微生物的“残忍性”,1347年由鼠疫耶森氏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欧洲,1/3的人(2500万人)死于灾难,此后80年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微生物的“残忍性”,十九、二十世纪霍乱流行十九世纪的肺结核-白色瘟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伤寒流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流感爆发二十世纪疟疾流行.,拿破仑因伤寒和痢疾败于俄国?,人类和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历史,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37年)西方医学之父,张仲景 (东汉末

5、)伤寒论,吴有性 明末清初瘟疫论,瘟疫之因,为无形之“戾气”,中医方剂学,早期人类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采用隔离的方法,海港隔离(1374年,威尼斯)早期的隔离服满清末年武连德防治鼠疫,17、18世纪,荷兰人Antony van leeuwanhock利用自制的显微镜(50-300倍),观察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称“微动物”,划时代的贡献揭示了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1664年,英国人虎克用于观察霉菌的单筒复式显微镜,病原微生物的发现,19世纪六十年代,以巴斯德和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时期,揭示了疾病、发酵、腐败的微生物作用;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技术,奠定了微生物学

6、基础,使微生物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病原微生物的发现,证实了微生物的活动,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明确提出酒精酿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证明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提出了接种疫苗的预防方法及免疫学理论思想。发明了沿用至今的杀死有害微生物的巴斯德消毒法。,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Louis Pasteur(1822-1895),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德国科学家柯赫细菌学之父,首先分离、纯化、培养出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等病原微生物,并建立了一套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技术;证实了病害的病原菌学说。提出了柯赫法则微生物是否是某种疾病病原体。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方法。培养基配制方法,柯 赫Rob

7、ert Koch (1843-1910),柯赫定理图示,在所有患者身上发现这种病毒,但健康人身上没有;从患者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并使其在实验室的培养皿内繁殖;用培养皿中的病毒使实验动物患上与人同样的疾病;最后一步要求从患病的实验动物身上分离出病毒,并证明这种病毒能在培养皿中发育。,德国医学家保罗艾利希(Paul Ehrlich )和日本合作者秦佐八郎 (Sachahiro Hata,1873-1938)开发出第一种有效的梅毒医学治疗方法用一种叫“撒尔佛散(Salvarsan”)的方法,发现抗螺旋体化学药“606”,称为魔蛋,病原微生物的治疗,德国科学家多马克(Gerhard Domagk) 发

8、现磺胺的抗菌作用-百浪多息对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获诺贝尔奖。,青霉素的发现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弗莱明,1928年弗莱明偶尔的发现青霉菌对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1929年发表论文,放弃申请专利1940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 进行进一步研究。1941年6月,佛罗理将青霉素样品带到美国进行生产研究。1946年,弗莱明、弗罗理、钱恩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疫苗,11世纪发现用天花病人的痂预防天花1796年爱德华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发现牛痘接种的方法。1977年一个索马里人是最后一名天花病人。1979年世卫组织宣布消灭天花。19世纪后叶,巴斯德发

9、明了狂犬疫苗,接种与一个8岁儿童。,微生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1,微生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2,多学科交叉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全面发展;新的分支学科的涌现: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等。微生物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许多重大理论的突破。DNA双螺旋结构,操纵子学说,断裂基因等等。,J.D.Waston和H.F.C.Crick发现DNA双螺旋模型,4. 20世纪后与微生物疾病的斗争,全局蛋白表达,基因芯片,芯片分析结果,与传染病斗争的新技术,微生物基因组(genomics)技术,蛋白组(proteomics)技术,基因芯片(microarray)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

10、hroughput, HTS screening)技术。,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arry J. Marshall, Robin J. Warren,现在已经得到普遍证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由于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1982年的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炭疽病菌摧毁整个世界邮政系统。印度邮局分理员在孟买的国际邮件分类中心小心翼翼处理邮件。,美国军方邮件设施因炭疽邮件恐慌而关闭,2001 美国炭疽邮件恐慌,近年来微生物及传染性疾病相关事件,韩国出动军车在首都汉城附近发现口蹄

11、疫的一座城镇大面积喷洒消毒剂。,口蹄疫与女王的鞋子,2003年全球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ARS),2004年禽流感开始在全球流行,出现禽流感症状的婴儿在越南河内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太年轻就面对死亡,艾滋病死亡者中有四分之一是儿童。,生命的渴望,艾滋病疫情对全球的挑战,2009年H1NI新型流感在全球流行,2011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O104:H4),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截至到2014年9月13日共有5072例病例,死亡2495人。,Mers-CoV,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其他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的传染性

12、疾病,1977年 埃博拉病毒、嗜肺军团菌1995年 庚型肝炎病毒1996年 朊病毒 疯牛病2003年 SARS2009年H1N1型新型流感2011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2014 非洲埃博拉疫情2015年 中东呼吸综合症2016年 寨卡病毒,近三十年有近30种新的传染性疾病产生,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理化因素,如高温(或寒冷)、高压(或突然减压)、电流、辐射、机械力、噪声、强酸、强碱及毒物等。营养因素。遗传性因素,指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缺陷。免疫因素,免疫反应过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免疫因素均可对机体造成影响。社会心理因素,指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恐惧、焦虑及愤

13、怒等不良情绪反应。,主要的致病原因,微生物(Microbe, Microorganism ) 各种各样以非细胞、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存在的,以及无细胞结构群体的低等生物。 种类:非细胞型生物,病毒、亚病毒; 单细胞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蓝藻,真菌,酵母等; 多细胞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科学,个体最小;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态最简,变异最易;起源最早;胃口最大;抗性最强,发现最晚;食谱最广;休眠最长;界级最宽,繁殖最快;种类最多;,微生物的“生物界之最”,2.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2.1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杆菌宽度0.5微米,80个宽度=一根头发丝宽度;杆菌长度2微米,1500

14、个头尾衔接=1颗芝麻长大肠杆菌表面和体积比为人的30万倍,2.2 吸收多,转化快,由于微生物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特别大,非常有利于微生物通过体表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微生物所能利用的物质种类非常广泛,很多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甚至剧毒的物质,微生物都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而人完成同样的量需要40年,乳酸菌每小时产一千到一万倍于自身细胞重量的乳酸,1个500千克的乳牛每天生产的蛋白质约1千克,同样重量的酵母菌每天能生产500000千克的蛋白质。微生物的这种特性已被人类利用生产大量有用的化工,医药产品或食品,为人类造福。同时微生物也被用于有害物质的

15、转化,以及将不能利用的物质转变为植物的肥料。,2.3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比高等生物快千万倍。在培养液中繁殖的细菌,数量可达到每毫升1亿到10亿个,最多达到100亿。微生物的这一发酵特性在发酵工业上有重要意义,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发酵周期。,微生物的代时与每日增殖率,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高等生物无法比拟的。如多数细菌能耐0到-196度的低温,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盐细菌可在250到300度的高温下正常生长;一些嗜盐菌可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产芽孢细菌和真菌孢子可在干燥条件下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耐酸碱、耐缺氧、耐毒物、抗辐射、抗净水压等特性也很常见。微生物容

16、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性状变化,尽管变异发生的机会只有百万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但由于繁殖快,微生物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利用之一特性,人类不断改良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如青霉素的发酵水平由每毫升20单位上升到10万单位,这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动植物育种工作中是不可思议的。,2.4 适应性强,易于变异,2.5 分布广,种类多,在地球上无处不有,无孔不入。85km的高空,11km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层,近300度的热泉,零下250度的环境下,都有微生物的存在。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地方更是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有20亿个微生物。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滴里也有很多微生物。人烟稠密,

17、家畜家禽聚集的地方空气中的微生物最多。各种水域中也有无数的微生物。,湖水,广泛分布的微生物,活性污泥,海底沉积物,2.6 代谢快、用途大,代谢能力强,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和毒素。已知抗生素超过了10000种,用于临床的有100多种。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目前仅开发利用了已发现的微生物种数的1%。,抗霉菌的芽孢杆菌,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变异以及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微生物基本问题:微生物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3.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4. 微

18、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动物界:细胞无壁,运动,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界:细胞有壁,不运动,进行光合作用;微生物:有的无细胞结构,有的无细胞壁,有的不运动,有的不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生物:不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核质体),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不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典型的染色体,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特征的细胞型生物。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典型的染色体,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特征的细胞型生物。, 防病防害; 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是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任务。 利用微生物,发掘微生物资源;探讨生命的本质、生物

19、活动的规律、生物的起源与进化。,5.微生物学的任务,6. 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1.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2. 微生物生态学将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3. 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异性和共性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4. 新学科将广泛建立5. 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我国利用卫星回收搭载微生物培养,三、微生物学的展望,微生物工程,微生物菌体生产和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 生 物 机 能 的 利 用,微 生 物 基 因 的 利 用,利用微生物的特点、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课程安排,微生物基础 4学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微生物与工业、农业、食品) 4学时微生物生

20、态和人体微生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2学时病原微生物 12学时,课程的考核方法,期末考试(80分) 开卷平时成绩(20分) 出勤等,微生物与健康参考书,微生物与健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 微生物群体。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纯培养: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 化出来的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显微技术:是进行显微观察时,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标本制作 技术、观察技术及物体组成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

21、培养二、微生物形态,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1.无菌技术 微生物研究及应用中,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1)微生物培养基及器皿的灭菌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生物组织及细胞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营养物质及环境条件。 (2)无菌操作也称接种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把微生物由一个培养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 菌落(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也称平板或平皿):融化的培养基

22、倒入无菌空平皿中,冷却凝固后盛有培养基的平皿。 (1)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适于大多数好氧微生物。,(2)稀释倒平皿法(pore plate method),1.dilute sample,1 ml,9 ml,10 100 1000 104 105 106 107,2. plate out 0.1 ml,(3)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适于大多数非蔓延性的微生物。,选择培养基分离法,1.dilute sample,1 ml,9 ml,10 100 1000 104 105 106 107,微生物纯培养物必须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

23、不死亡、不被污染、不变异、生物学性状不丢失,以保证微生物学研究及应用工作顺利进行,因而微生物保藏技术也是保护微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3.微生物保藏技术,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是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主要三个条件是:低温、干燥和缺氧。,(1)菌种保藏技术的原理:,传代培养保藏:斜面,半固体穿刺,液体等,可密封后冷藏。 沙土保藏:霉菌孢子及产芽孢细菌。 真空冷冻干燥法保藏 冷冻法:低温冷冻(-20),超低温,液氮;液体培养物中常加15%左右甘油,速冻后保藏。 其他保藏方法:曲法,麦粒法,无水硅胶法等。,(2)保藏方法,1969年,Whittak

24、er提出了具有细胞结构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藻等;真核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等;真菌界,酵母菌、霉菌等;植物界;动物界。 1977年,woese提出了具有细胞结构的三域(界)分类系统: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真核生物(Eukarya)。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为真核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或细菌、古生菌、除动植物外的真核生物;外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生物分类系统,二.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多数球菌直径为1 微米左右,中等杆菌长2-3微米,宽0.3-0.5

25、微米。螺形菌可分为弧菌和螺菌两类。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细菌,模式图,显微图片,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细菌的菌落照片,脑膜炎奈瑟菌,球菌的显微照片,大肠杆菌,电镜照片,霍乱弧菌,梅毒螺旋体,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氏染色,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肽聚糖,但各有其特殊组分。,涂片 风干 固定 结晶紫 碘液 95%乙醇 番红,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

26、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主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菌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裂殖,染色体复制,细胞继续生长,分裂为两个细胞,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细胞结构和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裂殖方式繁殖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的致病:流行性斑疹伤寒(需要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

27、体之间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不具细胞壁,有细胞膜以裂殖方式繁殖肺炎支原体可致病,衣原体,电镜下的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和病毒之间具有细胞壁裂殖方式繁殖专性活性胞寄生,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不需媒介直接浸染哺乳动物:沙眼衣原体,肉芽肿衣原体,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营养菌丝,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孢子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3.3 放线

28、菌(actinomyces):,一类具有丝状或枝状细胞的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模式图),放线菌的菌落形态,菌落形态中,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光滑度等特征。这些特征由组成菌落细胞的结构、生长行为及理化因素决定。,放线菌的显微形态,放线菌的代表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共1000多种,90的抗生素由该属产生,常用的包括链霉素、土霉素、博莱霉素、卡那霉素、井岗霉素等等。诺卡氏菌(Nocardia),100多个种,产生30多种抗生素。放线菌属(Actinomyces),多数是致病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29、放线菌和细菌的比较,同为单细胞,菌丝比真菌细,其直径与细菌接近同属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和线立体。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对环境的pH要求与细菌相近,近中性或微偏碱,不同于真菌(偏酸性)对抗生素的反应与细菌相近,凡能抑制细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线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放线菌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更接近细菌,有人将其归为细菌。,3.4 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蕈菌(大型真菌),属真核生物,种类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也称丝状真菌,指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五界分类系统中分属于真菌门的藻状菌纲、子囊

30、菌纲、半知菌类。主要存在于偏酸性的环境中,其应用除传统的酿酒及其它发酵食品外,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霉菌,青霉,曲霉,毛霉,主要的霉菌的菌落照片,主要的霉菌的电镜照片,青霉,曲霉,毛霉,青霉(penicillium),足细胞,分生孢子梗,顶囊,曲霉(Aspergillus),分生孢子,(2)酵母菌,是一群以芽殖或裂殖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属真菌门,子囊菌纲或半知菌类;大多数为腐生菌;除传统的谷物酿酒和面包生产外,还用来生产核苷酸、辅酶、细胞色素C、单细胞蛋白或进行石油脱蜡,也可作为基因工程表达体系;少数引起疾病和动植物病害,如白色假丝酵母等。,个体形态与大小,单个酵母是无鞭毛、不

31、运动的单细胞;个体形态常在20,24hr培养后观察;有球形(球酵母),卵球形(啤酒酵母),椭球形(葡萄酒酵母),腊肠形(巴斯德酵母),丝状(假丝酵母),柠檬形(汉逊氏酵母);大小在1-55-30;受菌龄、理化因素影响较大。,菌落形态,菌落一般是光滑的,表面湿润、粘稠,与培养基结合不牢,易被挑起;与细菌菌落相似,但大而且厚;菌落多呈白色或乳白色,培养时间长,颜色变暗,少数呈红色。菌落特征用于分类(包括液体培养特征)。,主要的酵母菌的菌落照片,Saccaharomyces cerevisiae,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酿酒酵母,主要的酵母菌的电镜照片,酿酒酵母,Saccaharom

32、yces cerevisiae,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3)蕈菌(大型真菌)Mushroom,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指除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以外,基本上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并伴随放出氧气的一大类真核生物。大多属于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个体形态的微生物,有的较大,如海藻,共分8门,广发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大小、形态差异较大,特别是近海的诸多藻类其分类还没有完成。,(4)藻类(Algae),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个体微小,通常需显微镜下观察,在自然界水体中大量存在,通常与动植物在不同水平

33、上形成共生体;有的对宿主有利,有的有害,可引起疾病。五界分类系统中有四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和肉足虫纲。,孢子虫,纤毛虫,鞭毛虫,肉足虫,(5) 原生动物(Prokaryote),3.5 病毒,冠状病毒,个体极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专性寄生,没有独立的代谢功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没有细胞结构,大多数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且只含有单种核酸(DNA或RNA)繁殖方式是依靠宿主的代谢系统进行“复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病毒的结构,乙肝病毒,最小形态单元:衣壳粒衣壳粒由一种或多种多肽链折叠而成衣壳粒以对称方式(如:二十面体)有规律排列,构成病毒蛋白的蛋白外壳,成为衣壳。有的病毒外还有被膜包围。,一些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T偶数噬菌体,侵入,吸附,复制,装配,释放,乙肝病毒的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