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县郑集镇总体规划(2006-2020).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07987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山县郑集镇总体规划(2006-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铜山县郑集镇总体规划(2006-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铜山县郑集镇总体规划(2006-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铜山县郑集镇总体规划(2006-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铜山县郑集镇总体规划(2006-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文本部分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和规划期限 .1第三章 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四章 场域村镇体系规划 .2第五章 城镇规划目标与原则 .4第六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5第七章 场区用地布局结构 .5第八章 场区土地使用规划 .5第九章 场区道路交通规划 .6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及景观规划 .6第十一章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7第十二章 防灾减灾规划 .8第十三章 城镇环保及环卫规划 .9第十四章 城镇近期建设 .10第十五章 远景发展构想 .11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要求 .11第十七章 附则 .11附表 沿湖农场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11铜山县沿湖农

2、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1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1条 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沿湖农场场域和场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江苏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 、 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第2条 本规划经铜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需经铜山县人民政府批准。第3条 本规划经批准后,由沿湖农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铜山县规划局负责解释。第4条 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有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划为

3、准。第5条 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和规划期限第6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2、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3、 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4、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5、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6、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2020)7、 徐州市铜山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62020)8、 铜山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9、 柳新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第7条 规划指导思想(1)以“城镇现代化 ”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树立长远目

4、标,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妥善处理近、远期的关系,使规划富有弹性,做到长远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2)完善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区域观念,注重各级居民点的配置,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3)发展产业优势,加强与上位规划和微山湖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将沿湖农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特色城镇。(4)突出城镇性质,整合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生活环境。(5)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保护耕地,优化环境,充分体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6)为城镇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第8条 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生态保护

5、原则(3)独特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第9条 规划重点(1)进一步确定城镇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城镇发展目标。(2)调整场区发展规模,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划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健全城镇综合服务功能。(4)处理好城镇对外交通和内部道路的关系,确定合理的道路网结构,道路的走向、断面及管网布置。(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绿地,塑造城镇景观风貌。第10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2 年远期:2013-2020 年第11条 本规划的范围是沿湖农场全部行政辖区,面积34平方公里,包括四个分场和一个种牛场,及耕地面积2.7万亩。第12条 本规划所称“ 场域 ”指沿湖行政辖区范围

6、, “场区”指场区规划用地范围;“ 村”指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聚居点。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2第三章 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第13条 总体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为主导产业的新产业基地,并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商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业,成为文化、食品加工业发达,居住和生态环境良好的特色城镇。第14条 经济发展目标规划结合沿湖农场的情况,分高、中、低三种发展速度对沿湖农场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简化预测。高方案 GDP 年均增长 1115;中方案 GDP 年均增长 913;低方案 GDP 年均增长 810。沿

7、湖农场经济发展预测目标指标 2012 年 2020 年高速发展 15 12中速发展 12 10GDP 增长率(%)低速发展 10 8高速发展 12.42 38.58中速发展 10.32 26.76GDP(亿元)低速发展 9.1 19.65高速发展 2.04 4.00中速发展 1.70 2.78人均 GDP(万元)低速发展 1.49 2.04规划选取中等发展速度作为规划依据,在以后的论述中,凡是涉及经济发展预测均沿用这类数据。第15条 社会发展目标沿湖农场发展需顺应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充分发挥城镇的交通和产业优势,完善镇村布局,切实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将沿湖农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

8、、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基本实现现代化,突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城郊型经济、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多元化和规模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加快人口集聚,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科技教育,成人识字率达到 100%,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达到 25%以上。建立适应本场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平均每医生服务人口数不超过 250 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8 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1以下。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加快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变,提高城镇化水平。第16条 城镇建设发

9、展目标建立便捷的空间运行网络和信息流通网络,加快城镇化进程,健全村镇功能,完善场域各级村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主要指标:至规划期末,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达到 400 升/人日,电话普及率为 80 部/百人,电力负荷达 1.3 万千瓦,各中心村、基层村通公路率为100%,燃气普及率达到 100%,教育设施投入的费用占中心镇国内生产总值的 12%。至 2020 年,全场总人口达 15255,其中城镇人口 7900 人,城市化水平 5055%。贯彻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徐州发展的规划纲要的要求,实施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成由镇(社区)农民居住

10、点组成的二级居住体系。第17条 战略措施(1)强调重点地区沿湖目前空间资源在整个铜山县具有优势,但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巨大的发展压力下必须确立集中重点地区,通过产业与空间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强化综合交通系统地区整体性,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配置,引导开发压力,综合协调发展的方向。(2)强调生态优先沿湖在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生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作为后发地区,以更高的标准发展这一理念。在区域范围内确立生态保护区及生态走廊,确立生态优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发展原则。(3)强调空间效率在实现空间开发重点集中过程中,树立以空间开发的效率为核心的策略,提高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进

11、程相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4)强调动态推进确立阶段性的经营手段和建设目标,推进核心功能建设,促进规划的动态有序推进。第四章 场域村镇体系规划第18条 场域人口规模:规划近期 2012 年场域人口为 1.24 万人,2020 年为 1.53 万人。规划近期 2012 年场区人口为 3980 人,2020 年为 7900 人。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3第19条 城镇化水平规划确定近期城市化水平为 3035,远期 5055。第20条 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中心场区:全场的行政、经济、教育、文化中心,具备全场最主要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突出工业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的建立,培育科技服

12、务网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点:现代农村生活社区,农村聚居点,为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层服务点,起到辅助场区布置次一级公建和基础设施(邮政代办所、中心卫生室、自来水增压站、环卫设施等)的作用,应将其在场域内率先建设成为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基层生活社区。本着节约土地、提高场域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指导思想,逐步裁并自然分散的农户和小宅基地,形成布局整齐、道路规范、用地集约、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农民居住新村。第21条 场域空间结构到 2020 年,沿湖农场场域 15255 人;随着规划期内城乡的整体发展,最终将形成场区农村居民点两级体系结构。以沿湖农场场区为中心,以 20

13、8 县道(柳马路)为纽带,农村居民点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匀分布,各村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中心场区保持紧密联系。形成拥有 1个场区,11 个农村居民点的两级镇村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镇”:沿湖场区。“十一点”:合并后保留的 11 个村庄。第22条 场域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沿湖农场城镇建设总用地规模约在 94.8 公顷。沿湖农场远景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区用地发展的极限规模控制在 22.5km 2。第23条 产业布局规划1、第一产业场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着力培养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以中心村为基础,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新、特、优、稀的品种;推进农业产

14、业化进程;同时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废弃地进行复垦,加快中低产田及闲置地的改造,使农田更加规整,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2、第二产业场域工业的发展应集中在工业集中区内,农村居民点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再扩大,现有的村级工业也应视发展条件逐步向工业园集中,进入园区的产业要进行环境评估和前期论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如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之路。3、第三产业(1)进一步发展商贸业和餐饮服务业,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充分利用沿湖农场区位优势,加强与微山湖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发展旅游经济,发展集市贸易

15、,发展规模经营、特色经营和品牌经营,增强市场的流通、服务和辐射功能。(3)大力开发和改造居住区的建设,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尽快实现居住“社区” 化。第24条 交通设施规划(一)公路1、对外交通沿湖农场对外交通道路:208 县道(柳马沿公路):车行道宽度 9 米,道路红线宽度 1216 米;这条公路是场域的主要对外交通干道,为沿湖农场提供了对外联络的有利条件。2、镇村道路(1)沿一线(场部至王场) ,等级为四级路标准。(2)沿二线(场部至程楼桥) ,等级为四级路标准。(3)沿三线(场部至三分场) ,等级为四级路标准。(4)沿四线(王场至周楼) ,等级为四级路标准。道路路面全部硬化,沿路行道树绿化同

16、时实施,达到内部成网,外围成环,方便快捷。(二)客货运站场在沿三线和环城南路交叉口设置一座小型公路客运站。(三)航道航道设施,郑集河五级航道,设计通过能力 37.5 万吨/年。郑集河至京杭大运河段的水上运输为沿湖农场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第25条 社会服务设施布局1、教育设施规划场区保留原有沿湖农场内的中小学。主要服务于整个场域。一分场村、二分场村、三分场村、四分场村、种牛场村,由于人数较少,学校被取消,但安排有专车接送孩子上场区上学放学,也很便利。2、卫生设施规划场域内建设一个小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即沿湖农场中心卫生院,并在全场域范围内,完善村级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

17、)文本4医疗卫生体系,每个分场设置 1 所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在场区北部扩建沿湖农场卫生院,结合沿湖农场卫生院设置 1 个医疗救护点。保留场区的中心卫生院,扩大规模,增加医疗设施和床位。服务于全农场。其他居住点分别按居住区级设置医疗服务点。将现有沿湖农场养老院建设成 1 处示范性、辐射指导居家养老业务的养老机构。3、文化设施规划根据村镇体系布局规划,境内文化网络分为二级:场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继续完善中心场区影剧院、图书馆、文化活动站等重要文化设施,并新建文体中心;各中心村配备综合文娱设施;各基层村建成文化室。加强镇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中心场区建设一座文化中心,包括综合性影剧院、文化

18、馆和图书馆,以发展特色文化及群众文化。同时在全场域范围内加强文物的保护与旅游文化的开发,繁荣和发展多方位的文化市场。4、体育设施规划加快建设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改变体育设施匮乏局面。规划期末,在中心场区内建成一座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各中心村配置篮球场和文体室,基层村结合文化室建设配套体育活动设施,方便村民参与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能满足全民体育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等多种需求的多层次、多门类的体育设施网络。第26条 给水工程规划场域采取区域供水,场区附近各村用水由场区水厂系统承担。第27条 排水工程规划场域内农村地区排水

19、采用雨污合流制。第28条 供电工程规划10kv 的电力线由场区内一个 10kV 供电站引出,沿交通次干道架设,引入各中心村。第29条 通信和邮政工程规划借鉴同类镇的规划经验,并适度超前,本规划提高下列指标预测:近期到 2012 年,场域主线电话普及率达 50,话机普及率达 70,远期到 2020 年场域主线点电话普及率达 65,话机普及率达 80。场域电讯、邮政服务由场区邮电所承担,场区电话普及率为 50 线/百人。第30条 燃气工程规划场区燃气远期仍采用瓶装液化气。村庄燃气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的实际,鼓励采用秸秆制气、沼气、太阳能与瓶装液化气等。第31条 防灾工程规划1、防洪排涝工程规划现有基础

20、上,进一步提高河堤防洪标准,规划确定其防洪标准为重现期为 50 年一遇。2、消防工程规划规划场区设置沿湖消防站。第32条 环境保护工程规划1、水环境地表水质量控制目标:加强区域水体的综合整治,提高场域污水处理能力,使水质有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执行。场域内地表水不低于类标准。2、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镇环境质量目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执行,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3、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治理:固体废弃物要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真正做到不产生二次污染,场区生活垃圾及

21、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 100%,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第五章 城镇规划目标与原则第33条 规划目标1、加强场区的集聚辐射功能2、全面提升城镇的旅游文化功能3、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4、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5、塑造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城镇的活力第34条 规划原则1、区域性原则2、协调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54、动态性原则5、特色原则第六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第35条 城镇性质本次规划确定沿湖农场城镇性质为:全场的行政、经济、文教中心。主导产业为农业,食品加工、养殖,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粮食市场及现代服务业。

22、第36条 城镇规模1、城镇人口规模规划近期 2012 年沿湖农场场区人口为 3980 人,远期 2020 年为 7900 人。2、城镇用地规模规划近期城镇建设总用地 67.7 公顷,人均 170.1 m2。远期城镇建设总用地 94.8 公顷,人均 120.5 m2。第七章 场区用地布局结构第37条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大幅度往南发展,适度向东发展” 。用地布局结构场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五区的组团式结构” 。一心:即一个商业中心。两轴:即沿 208 县道的纵向发展轴和沿一线、沿二线形成的横向发展轴。五区:即三个居住区、一个工业集中区、一个仓储区。第八章 场区土地使用规划第38

23、条 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居住建筑以多层住宅为主。规划 2020 年居住建设用地面积 28.15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29.69,人均居住建设用地面积 35.63 平方米 。结合现状居住建筑用地的分布,规划形成三个居住组团是:(1)西区组团:位于 208 县道以西,在现有居住用地的基础上适当改善居住环境。(2)东部组团:位于 208 县道以东,是场区远期开发建设的居住组团。(3)北部沿街组团:位于郑集河南岸,在现状居住用地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重点进行调整改造,并配套基础设施。第39条 行政管理规划远期镇政府形成行政办公区。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面积 2.46

24、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2.6,人均用地面积 3.1 平方米 。第40条 商业金融及集贸市场商业金融设施用地:以现状场区商业中心为基础,打造为特色商业一条街。规划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5.02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5.3,人均用地面积 6.35 平方米 。规划集贸设施用地面积 1.82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1.92,人均用地面积 2.3 平方米。规划远期在经一路和纬三路交叉口新建一个集贸市场。第41条 教育机构远期规划保留现中学,进一步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和小学、幼儿园一起形成一个教育功能组团。规划教育机构用地面积 3.74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3.95,人均用地面积 4.73

25、 平方米 。基本保持场区现有的教育机构的分布格局,按照国家标准在场区均匀布置。中学每 1.5 万人左右设置 1 所,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小学每 1 万人左右设置 1 所,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500米。幼儿园每 0.3 万人设置 1 所,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300 米。第42条 文体科技规划文体科技用地面积 0.64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0.67,人均用地面积 0.81 平方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体设施的需求将愈发强烈,规划远期将场区文化活动布置在沿三线和纬四路交叉口,如电影院、图书馆、科技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并增设科研、体育、展览馆等设施用地,与行政办公用地形

26、成一个行政文化区。第43条 医疗保健 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6规划医疗保健用地面积 0.53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0.56,人均用地面积 0.67 平方米 。居住片区在建设时,应按标准配套医疗保健设施。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用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第44条 生产设施规划生产建筑用地 22.75 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 19.02%,人均 28.8 平方米。近期搬迁场区内部零散工业用地,逐步向工业区集中。工业相对集中布置于场区东北部工业集聚区内,处于郑集河的下游。 鉴于处于镇区常年风向的上风口,要严格控制工业规模和性质,进入园区前要进行环境评估和前期论证。第45条

27、 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面积 1.5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1.58,人均 1.9 平方米。在场区东北侧布置仓储用地,主要为工业服务。第九章 场区道路交通规划第46条 对外交通规划(1)过境公路:208 县道目前是沿湖主要对外联系公路。(2)客运站:在沿三线和环城南路交叉口设置一座小型公路客运站。第47条 道路交通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及水源布置道路,进一步明确道路功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系统由主干路、干路、支路三级道路以及停车场组成。场区主干道采用“两纵三横”的结构形式。两纵:分别是南北向 208 县道、经二路。三横:分别是指东西向的纬一路、纬三路、沿一线沿二线。第48条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28、1、停车场:规划设置停车场一处,位于沿三线和纬三路交叉口,人流、车流较集中的地方。2、加油站:设于场区西南侧,位于大型机动车停车场和城镇出入口处。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及景观规划第49条 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规划规划以生态绿化为主体,以专项绿化为基础,以沿路、沿河绿地为纽带,以公园绿地、广场为节点,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第50条 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绿地用地面积 16.05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21.44% ,人均 20.32 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 4.7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 5.95 平方米。1、公园绿地(1)中心公园:位于沿二线和 208 县道交叉口,该处建设为开敞

29、式休闲公园。(2)体育公园:位于郑集河畔,以体育活动娱乐项目为主。2、街头绿地:位于各居住组团及工业集中区,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3、广场绿地:位于经二线和纬三线交叉口,将成为一个亮点。4、防护绿地:主要是河流道路两侧的绿地:规划主要河道两侧 2050 米绿化带;工业区主干道路两侧布置 20 米的绿化带;工业区周边环路布置 30 米的绿化带。第51条 景观系统规划1、景观点(1)入口标志点:环城南路与 208 县道交叉口可设置进入场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如花坛、雕塑等。(2)标志性建筑物:远期建设的镇政府行政办公大楼及在商业中心建设一标志性商业大厦。(3)城镇广场:如商业中心处的休闲娱乐广场及行政中

30、心的休闲广场。2、景观轴:规划场区形成二条景观轴线:(1)商业街和沿一线、沿二线的北路段作为场区的主要人文景观轴线,两侧建筑应加强管理,注重建筑立面和建筑形体的设计,同时适当增加绿地。(2)208 县道(柳马路)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系场区和徐州市的绿色纽带,规划将其作为场区的绿色自然景观轴。3、景观区(1)绿地景观区:包括公园和街头广场绿地等。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7(2)建筑景观区:行政文化中心、场区商业中心及现代工业区建筑群均作为建筑景观区。4、景观控制要素(1)滨河公园沿河开辟带状绿地,同时疏浚整治场区河道,治理水污染。保持滨河绿地宽度不小于 30 米,

31、以构成场区的主要绿色廊道。(2)中心公园在沿二线和 208 县道交叉口,规划一处中心公园,形成集绿化、休憩、游乐为一体的开放空间,服务于整个场区。(3)体育公园位于郑集河畔,以体育活动娱乐项目为主。(4)街头绿地结合公共建筑和道路节点,布置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公共绿地,其中重点是经二路与纬三路交叉口的广场。第十一章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第52条 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由场区市政给水管网供水的最高日用水量为4182m 3/d。2、水源规划近期利用场区规划的水厂供水,以地下水为水源供给给水管网,沿主要道路铺设管线。水厂规模0.1万吨/日,占地0.5公顷。同时远期加快区域供水设施建设,由微山湖供水,

32、现状场区水厂增设区域给水增压站,满足整个区域供水环网的水压要求。沿湖农场增压站规模1.2万立方米/日,占地1.0公顷。3、管网规划(1)远期供给沿湖农场的输水管为下表:输水管线 管径 管长微山湖沿湖农场 DN1000 约 5 公里(2)场区内给水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形式布置,保证供水安全性。建设初期可以根据情况先为枝状,后逐步连成环网,由近期水厂供水。规划远期将增设加压泵站,各地块给水管接自场区市政给水管。(3)场区内规划沿纬三路、208 县道、环城南路、纬一路、环城东路、沿一线、沿二线、敷设 DN300 给水干管,其它道路布置给水支管,管径 DN100DN200。(4)给水管道原则上沿

33、道路的路南、路东的人行道下布置。(5)沿道路敷设的给水管道其管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0.7 米。第53条 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排水体制规划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污水排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预测:场区污水总量为3436 m 3/d。(2)规划污水处理站污水集中处理率按 95%计取。需要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污水量为 4080m3/d,占地 0.59公顷,专为沿湖农场区服务。规划区污水处理站的处理程度达到二级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尾水排放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污水用于农田灌溉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3)污水管网因地势较平坦,场区内污水总体

34、排水方向为由北向南。污水主干管沿原 208 县道到环城南路由北向南沿路敷设。最终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3、雨水排水工程规划(1)雨水管网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南侧慢车道下,红线宽度 35 米及以上道路在慢车道或人行道下两侧布置雨水管道。为使雨水能自排入河,雨水管埋设深度不得大于 4.0 米,如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雨水口一般应在道路交叉口汇水点,低洼处设置,间距通常 2040 米。第54条 电力工程规划1、用电负荷预测场区要求电源提供的负荷容量为 7158 千伏安。2、供电电源现有变电所现有设备大多是 20 世纪 8090 年代生产的,不能满足场区远期的用电要求,对现有沿湖

35、变电所进行扩容改造,装机容量 2X4MVA,占地面积 2500 平方米。使之满足沿湖农场及附近村庄的用电需求。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83、电力配网规划近期场区依靠 10kV 付庄供电站供电。各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 10kV 开闭所,其电源可由10kV 主干线支线引来。场区 10kV 配网近期沿路架空敷设,远期转入埋地敷设,道路建设时应预留电力电缆通道位置。配电电压采用 10kV,使用电压为 0.4kV。电力线路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110 kV 高压走廊宽度为 15-25 米,35kV 高压走廊宽度为 12-20 米。第55条 电信工程规划场区远期线路容量为

36、 8115 门。规划沿湖邮电局将在现状基础上扩容改造,远期按 0.98 万门考虑。根据沿湖农场的发展,通信电缆铺设结合道路改造分期分批转入地下,到规划期末实现在场区内全部埋地穿管铺设。电信线路原则上以路西路北为主要通道,与电力线路分置道路两侧。第56条 邮政工程规划(1)规划确定邮政服务分支网点设置服务半径 0.75km。(2)规划不再新增用地,应同时提高服务水平。第57条 有线电视规划规划场区用户终端约 1 万个。沿湖农场有线电视网络今后可根据建设的需要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电视线路原则上与电信线路同侧敷设,道路建设时应预留有线电视通道位置。第58条 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在场区设置液化气

37、储气站,以满足沿湖农场的燃气需要。村庄燃气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的实际,鼓励采用秸秆制汽、沼气、太阳能与瓶装液化气等。第59条 管线综合规划(1)管线综合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力、弱电、燃气、热力七种管线。综合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为管线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良好条件。(2)管线平面综合管线沿道路敷设,原则上给水管、雨水管、电力管位于路东和路南;电信管、热力管、燃气管位于路西、路北;雨水管在三块板的道路下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给水管道在60m宽以上级的道路上两侧布置管道。工程管线水平布置,由路北至路南或由路东至路西依次为:电信管、热力管、燃气管、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电力管。它们之间的最

38、小水平净距需满足规范要求。(3)管线竖向综合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一般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它们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一般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第十二章 防灾减灾规划第60条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1、防洪排涝标准规划郑集河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郑集河南堤按 100 年一遇,抵 御 流 域 洪 水 对 徐 州 市 市 区 的威 胁 。2、防洪排涝设施规划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坚持标准,保障汛期安全。防洪

39、规划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予以考虑。执行现行国家防洪标准及城镇防洪工程设计规范。(1) 、规划远期郑集河河流等级为二级,同时兼顾引、排、航道等河道功能。(2) 、规划期期末郑集河河道蓝线控制:河口控制宽度为 80 米,每 侧 河 口 外 控 制 宽 度 为 50 米 。(3) 、规划对郑集河该段河道进行清淤,加固堤防,提高泄洪能力,提高过水能力,严禁在岸两边设堆场及倾倒垃圾。(4) 、对 不 能 自 排 的 低 洼 地 建 站 强 排 、 开 挖 截 流 沟 和 预 留 洼 地 湿 地 调 蓄 等 多 种 措 施 , 减 轻 涝 水危 害 。(5) 、在河道两岸规划滨河绿带,确保沿岸不

40、受侵蚀,从而有利于保护水环境,增加河道排涝能力。(6) 、合理布置道路雨水口,使道路雨水及时排除。场区建设中建筑基地标高应高于道路标高 15-30cm,以利于基地排水。(7) 、加强汛期预测预报工作。(8) 、大力开展场区植树绿化,广泛种植草皮,扩大雨水涵蓄量,搞好水土保持工作。(9) 、制订完善的雨水管道,河道水系,排水防洪等设施管理实施细则,确保排水通畅,汛期安全。第61条 抗震工程规划铜山县沿湖农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91、设防标准一般建、构筑物按 7 度设防,生命线工程、政府机关和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提高一度设防。2、疏散场地及通道(1)疏散场地避震疏散场所要满足下列要求:

41、就近疏散;避开高大建筑物;道路通畅,最好有两个以上通道出入,便于生活供应和医疗急救;地势较高不致积水,并有相应排水措施;利用场区绿地、中小学操场、停车场、单位院地等空旷场地作为疏散场所。(2)疏散道路疏散道路分为对外疏散道路和场区疏散道路。疏散道路主要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堆积后仍有6m 以上的宽度,以满足紧急救援的需求。对桥梁进行抗震加固。将河流作为运送救灾物资的第二通道。同时在 1000 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物,开辟紧急疏散通道,不允许堵塞和锁闭,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3、防止次生灾害和保障生命线系统(1) 供水系统增强给水管道在过河、跨路处的抗震能力。(2) 邮电通讯系统对规划的变电所及邮电通讯设

42、备、器材,应遵照执行新的部标,选择防震的输配电设备,并添置一定数量的备用电源和流动无线话机及装有无线话机设备的抢修车。(3)医疗卫生系统医疗卫生设施建筑物必须严格按抗震设防要求建造,原有业务用房应分期进行鉴定、加固;强化对主要医疗设备的保护;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剧毒药品的管理,防止震时次生灾害的发生;增加对医疗抢救物资、药品、器械的储备,增强卫生系统的抢救、治疗及转移运送能力。(4) 消防系统增加消防器材设施,并组建企业单位、居民区联防自救队。提高人民的消防意识。(5) 粮食系统加固改造镇内主要粮油仓库、生产厂房;建立粮食系统抗震救灾组织,增强抗震防灾能力。(6) 交通系统对河流进行必要整修

43、,并加固其两岸设施。第62条 消防规划1、消防设施规划规划新建沿湖消防值班室,位于沿湖农场管委会办公楼内。规划占地 1.4ha。2、消防水源规划消防供水主要由场区市政自来水为水源。场区内主干道上消火栓沿道路每隔120米布置,次干路以150米间距布置。无市政消火栓、无消防通道的建筑密集区应修建消防蓄水池。3、消防通道与建筑消防消防道路应结合道路规划、统一建设。按建筑设计防火规划考虑道路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大于160米。工厂、仓储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且宽度不小于6米的平坦车道。新建建筑物满足消防间距,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第63条 人防工程及生命线系统规划1、生命线系统及

44、重要部门抗震防灾(1) 供水系统增强给水管道在过河、跨路处的抗震能力。(2) 邮电通讯系统对规划的变电所及邮电通讯设备、器材,应遵照执行新的部标,选择防震的输配电设备,并添置一定数量的备用电源和流动无线话机及装有无线话机设备的抢修车。(3)医疗卫生系统医疗卫生设施建筑物必须严格按抗震设防要求建造,原有业务用房应分期进行鉴定、加固;强化对主要医疗设备的保护;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剧毒药品的管理,防止震时次生灾害的发生;增加对医疗抢救物资、药品、器械的储备,增强卫生系统的抢救、治疗及转移运送能力。(4) 消防系统增加消防器材设施,并组建企业单位、居民区联防自救队。提高人民的消防意识。(5) 粮食系统加固改造镇内主要粮油仓库、生产厂房;建立粮食系统抗震救灾组织,增强抗震防灾能力。(6) 交通系统对河流进行必要整修,并加固其两岸设施。第十三章 城镇环保及环卫规划第64条 环境保护规划(一)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程的领导,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限制高能耗,高物耗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