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圣经:“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a. 识记重点字词的意思 b.背诵本课的重要语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讨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义的含义是什么?,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
2、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2对10章节进行分类。3.找出1.3.4则里面的重点字词和句式。,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疏通文意,解读文本,明确: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本专题主要谈论的是义与富贵
3、(1.3.4则)的问题。,孔子的义利观(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1【原文】子曰:“富(1)而(2)可求(3)也;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注释】(1)富:财富。(2)通假字:而,通“如”,如果。(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执鞭之士:指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当时有两种:一是拿着鞭子维持秩序的市场的守门人,一是贵族出行时拿着鞭子夹道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译文】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键是什么?,是否合乎道义,这“可”与“不可
4、”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评析】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3【原文】 子曰:“饭(1)疏食饮水,曲(2)肱而
5、(3)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知识】(1)饭,名词作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饭。 (2) 肱,音,上臂,泛指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译文】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
6、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想一想,孔子的哪个弟子多次被孔子称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再次表明孔
7、子的价值取向现在社会上一些贪官落马,就是因为得了不义之财,自已挥霍,并为子孙聚敛财富。最终换来了牢狱之灾,悔之晚矣!林则徐曾经说过: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毁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4【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2)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3)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释:(1)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2)恶:厌恶(3)恶:疑问代词,哪,何。造次:慌忙,仓促。颠沛:受磨难挫折,【译文】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
8、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君子无论在何时、
9、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义中取利,小结: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他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讨论交流:,从本节中,我们了解到,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等一切利欲之上,请你结合现今的一些社会现象,谈谈你的感想和看法。 注意:做到有观点有论据(正面、反面都行),身边事,一位女士在银行取款后忘记拿卡,结果被别人取走了壹万多元人民币,她选择报警,警察很快就破获此案
10、。将贪钱财者惩之于法。见到掉在地上的财物,人通常会有三种选择。一是视而不理;二是据占为已有;三是寻找失主并还给他 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诸如蒙骗应聘者的报名费;在电话里假扮银行、公安、电信公务员,欺骗你的银行账号密码,然后套取现金;在街上谎称拾到外币以假乱真要求分成;甚至明抢暗盗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不义之财,明星代言虚假广告 道义法律责任何在?,因代言10个虚假广告,侯耀华被戏称为“侯药华”。 郭德纲的以“迅速抹平大肚子”广告语的“藏秘排油茶”的违法广告 成龙与“北方汽车专修学校” 陈鲁豫与“诺亚舟学习机”广告语 “门门高分上名校”、“内容好,成绩当然好”不科学的保证 .张铁林、范伟、王刚代言的u
11、88、3158、28招商等三家招商网站涉嫌加盟骗局,姚明做公益广告劝停喝鱼翅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讨论:是生计重要还是道德重要,青年报2006年6月22日B13版报道,邹云翔2004年被评为“中华食雕九大赚钱名刀”,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烹饪雕刻大师”、“中华厨神”,可现在一个大厨师彻底被各大酒店拒之门外,原因是他拒烹野味。,一个厨师要与传统的习惯和人性的贪婪去较量,看上去有点“自不量力”,引来很多人的嘲笑,认为他太傻。他也认识到:只有溶到社会中去才有更大的作为办食雕学习班,教授烹饪理念、知识、技巧组织弟子宣传以各种方式“拒烹野味”号召其他饭店厨师加入“拒烹野味”活动发起百万厨师参与全国“拒
12、烹野味”签名活动 有一颗“拒烹野味”的公德心,人品可敬! 毅然走上“拒烹野味”的道路,勇气可嘉! 坚持初衷不改,行为积极有效,做法可赞!,小结:,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在今天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 如非典时期,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掀起起了抗击非典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然而,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乘机大发不义之财。大地震后的救灾赈灾时更有此类现象发生。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义利观,为牟取财利而罔顾道义,不择手段。假如他们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像卫国公叔文子那样“义然后取”,就不会这样草菅人命了。 而牟取私利的人和社
13、会现象真的也不少,如买官现象、行贿受贿现象、贪污腐败现象、高价捞尸现象、染色馒头地沟油现象、造谣言哄抬物价现象、抢劫盗窃行骗甚至为财害命现象这些人利欲熏心,见利忘义,贪求不义之财,更不讲仁、义、廉、耻。,所以,把孔子的观念发扬光大,对于治疗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贪赃枉法、害国害民或殉身求利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检测:,1、通假字:富而可求也 若臧武仲之知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而如知智要约,字词巩固:,一词多义:信: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 言必信,行必果之:虽执鞭之士 曲肱而枕之 德之不修 君子之至于斯也 君子之于
14、天下也,真实,不虚;形容词信物,凭据;名词信任,动词守信用,动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它,代“肱”,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逐利不能抛弃道义与良知,警钟长鸣!,二、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8、10,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1)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2)”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3)也。夫子时(4)然后(5)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6)然?岂其然乎?”,【基础
15、知识】(1) 状语后置 (2)主谓倒装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3)以:介词,把 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4)时:名词作状语,在适当的时候 (5)然后:这样/以后(6)其:语气副词,表反问,【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
16、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
17、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5【原文】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之知(2) ,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3)之以礼乐(4) ,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5)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6)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基础知识】古今异义:(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成年人。 (5)必然:一定,这样通假字:(2)知:通“智”,聪明 (3)文:名词作动词,修饰 (6) 要:通“约”,贫困文言句式:(4)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
18、,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麽多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
19、乎道义。”,6【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天下惟禽兽无思。,【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7【原文】 子曰:“君子之(1)于天下也,无適(2) (适d)也,无莫也,义之与比(3) 。”,【注释】文言虚词:(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20、独立性,不译重点实词: (2)適:专主 (3)比:并列、靠近。与比并列,【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无莫”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莫”字表示劝诫,意思是不要、不可、不能。,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原则是不可背离的,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行动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9【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
21、之不讲(1) ,闻义不能徙(2)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注释】(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2)徙:音,迁移,改变。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译文】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知圣人之忧,便知圣人之乐。,【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
22、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这四则主要讲“义与君子(人格)”的问题,重点阐述人格完善。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君子要九思,要加强道德修养。 他指出君子要明白“义然后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之与比”,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小结,10【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不去做,这是没
23、有勇气。”,【注释】(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2)谄:音 ,谄媚、阿谀。(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当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勇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
24、,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课外作业:,学习的艺术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而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中小学校却明确指出,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为”。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矛盾的态度的呢?请围绕这一问题确立观点,写一篇议论文。,谢谢指导,1由以上这三点:义与富贵,义与君子,义与勇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富贵的取得要符合道义,对于君子人格的完善也要按照道义的要求来办事,对于勇敢,不能只勇而无义,否则就会出乱,出盗。2义,是一种道德,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义则是通过礼来实现。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它们都是实现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