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答:(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 “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2 )关于教育对象:提出“ 有教无类”其中“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3 )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 “君子”以 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4 )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是指文化知识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
2、教育服务的。(5 )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联系第 8 章 教学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关于道德修养 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则于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身体力行:“巧言令色,鲜矣仁” , “敏于事而慎于言” , “纳于言而敏于行” , “言必行,行必果” 。 改过迁善:“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过而不
3、改,是谓过矣” , “过则勿惮改” 。(7 )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为师无隐”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答:(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2 )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3 )论课程与教材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4 )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5 )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
4、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3、 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答:(1)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教育制度: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学校管理: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3 )教学原则(联系第 8 章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的原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5、预时孙摩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 长善救失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易,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教师只要了解学生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
6、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的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启发学生,督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4 )论教师 提出“师严道尊” 。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明确了教师的任务,认为教师是培养人“为长” “为君”之人,即为国家培养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 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 4 教育起源论有哪些 1 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它万
7、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 1831-1902)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主要思想: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原始社会的教育“普
8、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劳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社会活动过程,通过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延续和发展社会文明。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劳动,促进了双手的解放,猿脑变成了人脑,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总之,在劳动
9、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条件。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5(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答: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 6 项保障任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人,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
10、使用效益。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4)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 (5)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6)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6
11、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有哪些?答:(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理解)(1 )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 )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 )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4 )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课程门类由少到多,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二)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理解)(1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2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统治阶级通过
12、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3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4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5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识记)(1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模式。(5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历史传统。(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识记)(1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3 )科学
13、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 )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7、 ( 掌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是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阐述,具体体现在:(1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2 )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3 )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4 )
1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8、 (掌握)如何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答:(1)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2 )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3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 )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5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 )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9 简析遗传决定论。答: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1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2 )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
15、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简析教育万能论。答:(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2 )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3 )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4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
16、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10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1 学校教育能加速个体发展。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使得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性,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2 学校教育规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3 学校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
17、现和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独特型的价值。 (群体性、科学性)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长效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内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具有长远的价值。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11、 (了解)如何把握人的发展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答:在同样的智力水平与环境、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发展程度不一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与
18、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讨厌学习,不去学习,再好的环境与教育都不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教育起主导作用、促进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12 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一)基本含义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13 教育法 第
19、五条是如何表述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答: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 试剖析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答:(1)主要观点: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2 )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郝钦斯。P75 各代表人物的观点(3 )主张社会本位论的人,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
20、展都有积极意义。但其否定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体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15 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谈谈应该如何依法执教。 答:(一)含义: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凡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权(职责)范围内进行工作。(二)教师确立依法执教意识的基本要求( 1) 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 教师依法执教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应当具有的法律知识具体包括: 关于法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法,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等等。 比较系统、全
21、面的教育法规的知识,特别是与教师保育教育工作直接相关和与教师自身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教育法律知识。 一些重要法律的一般常识,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与教育法规也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师工作中会常常用到。(2 ) 其次,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当懂得法的作用,懂得为什么必须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执教。(3 ) 再次,教师应当具有自觉的法律意志,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行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尊重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并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16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
22、现在哪些方面?答:教师职业属于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1 ) 专业功能和专业伦理: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2 ) 专业知识和技能:两个特点,一是双专业性或复合性,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技艺性、经验性。(3 ) 专业训练和资格:一个人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来进行,此外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以取得资格证书,才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4 ) 专业自主: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能够辅负责理。(5 ) 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专业组织指行业协会,教师专业化,应该致力于建立更加紧密、
23、更加统一的组织。(6 ) 专业地位:指教师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的高低。、教师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答: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17 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如何看待和对待?答:(1)发展性学生既然在发展中,就有进步的愿望,也有不成熟的地方,教师要能够宽容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 ,都有成为某方面人才的可能性。教师要相信学生。(2 )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差异,扬长避短,并利用差异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因材施教。(3 )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并创造各种机会发挥
24、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甚至在外部帮助下能做的,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4 )独立性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独立的法律地位。基于学生以上特点,教师相应的应具备若干素养,这就是包容学生、相信学生、因材施教、放手学生、尊重学生。18、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用爱用心去教育。在今天开放多元的社会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特别注意:(1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强调的是动
25、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结果。只有通过对互动过程的分析,并加以改进,才会产生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结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互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教师层面说,教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审视自己“对学生的分类解释系统” ,防止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以产生积极互动;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合理地分配精力给不同类型的学生,防止出现“偏心”现象;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以身作则,切己体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多创造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机会。从学生层面说,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助;形成理解教师、帮助教师的学生文化发挥主动性,多提问、多寻求教师的帮助
26、;形成理解教师、帮助教师的学生文化。(2 )师生对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师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相互悦纳,心灵相通。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围绕人生大事而开展的语言交流,实质是思想的碰撞。实现有效的对话,首先,需要各方放弃权威的地位,相互持平等的态度通过开放的平等的对话而实现的自主建构;其次,是思想的交流,对话不是独白,不是信息输出,而是思想的讨论和往返,通过讨论和往返使思想趋向正确,决策趋向合理。19(理解)试述现代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答:(一)选择化和个性化选择化和个性化就是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程度,使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倾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的结构,不仅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以学
27、科为主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有适合于某个学生的个别化和处方化的课程结构形式,即提供各种可能的组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如能力、需求、兴趣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普通高中的课程在选择性上就加大了力度。(二)平衡化课程内容的内部各因素之间在质上和量上的平衡。包括不同目标、学科、层次之间的平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等。(三)综合化学科知识综合化和一体化,使之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传统的课程主要是按照科学分化的体系来确定科目和制定课程的。科学知识的整体化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只有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才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
28、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的认知不仅符合科学整体化的本来面目,而且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四)管理上的多级化在课程管理上,发挥国家、地方、学校的作用,各自赋予一定的权限。既保证国家对课程和教育质量的控制,又能够增加地方和学校在课程上的灵活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20、试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答: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有:(1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3)具有民主和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贵,具有社会责任感;(4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的能力;(6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和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