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05185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了解空气教学设计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初级中学小学部姓名:王艳娜邮编:471841邮箱:电话:13783129645了解空气教学设计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初级中学小学部 王艳娜【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 课【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过程。【教材分析】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

2、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

3、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的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 【学生分析

4、】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观察、体验、实验等方法

5、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到一种新的探究方法。3、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中的困难与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不漏气的塑料袋,一个大头针。学生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用塑料盆代替也可以),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三张 32K的废作业本纸,一个干抹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做一个“水下点蜡”的魔术游戏。猜猜关于空气的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人们离开它,谁也活不了。” 【评:利用魔术、谜语导

6、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引出了空气的一些特点。】播放课件,引出问题。我们来研究空气,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识。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你还想知道空气的什么问题?【评: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对空气的研究欲望。】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二、.感觉空气。1、收集空气。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 它,怎样才能 “逮住“它呢?大家来想想办法我们用塑料袋来收集空气,大家一起动手,看谁收集的空气多?2、感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收集到空气后我们怎样研究它呢?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我们可以用手来摸一摸、按一

7、按,看看有什么感觉?我们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挤压塑料袋,让空气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听听有什么声音?别忘了填写你们的科学文件夹啊!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我们刚才运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大家感受了空气,说出了这么多对空气的感觉,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你把这个实验做成功,并能研究出其中的科学道理,你就可以成为一位魔术师了【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眼、耳、鼻、嘴、皮肤)进行观察,充分地感知空气,建立丰富的表象。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填写科学文件夹,并引 导学生说出自己新的发现,培养创新精神

8、】三、.纸的奇遇。1、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把纸揉成团,放到玻璃杯里,紧压在底部,要压紧,杯子倒过来时不能掉下来。先猜一猜,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会不会湿?实际做一做看究竟会不会湿。(教 师深入到各个小组,看看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他们将实验做成功。 )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先想一想,看能不能作出解释。再做一次,仔细观察压入水中的玻璃杯里有什么现象?解释玻璃杯里那段“空“着的地方是什么?3、认识魔术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水已经没过了杯子,为什么杯子里有空气的那一部分水进不去呢?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现在知道纸团为什么不会湿了吗

9、?【评:运用“猜测实验思考结论”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1、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让我们再来变一个魔术,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一次让你们自己来变,把一只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中。用另一只手把第二只杯子斜着放入水中,使杯中灌满水,你们小组能不能想个办法将第一只杯子中的空赶气气赶到第二个杯子里去。如果你们觉得有困难可以看书上的提示。(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这个活动。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

10、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评:此 处不再是教师直接演示给学生看,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来进行活 动, 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研究的兴趣。】2、小组合作来进行这个活动。3、交流汇报,你从这个活动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它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又怎么样了?如果没有掌握好,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结果同样表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

11、间,而且会流动。你能不能给这个魔术取个名字?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并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试着解释这种现象,)【评:这 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通过气泡对水的“扰动”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占据一定的空间并能流动,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对实验失败的小组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原因,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五、总结:这节课我学会了几个小魔术,了解了空气的一些特点。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总结。【评:课件运用适时,恰当,有效】.六、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刚开始我们用塑料

12、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 空 “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教室里充满着空气,空气占据了房子里面的空间。我们的周围空间被很多很多空气占据着。(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做做“水下点蜡”的魔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究情趣。) 【评:与生活相结合,拓展、延伸对空气的探究.】七、布置作业课下请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找一找空气,看能不能发现空气更多的特点。【板书设计】了解空气(一)感觉空气 无色 无气味无味道的透明气体纸的奇遇 能占据空间 会流动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记录表(一)我用哪感觉到的“”我的方法眼 鼻 嘴 耳 皮肤 手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记录表(二)观察

13、方法 记录看空气的感觉 闻空气的感觉 尝空气的感觉 摸和按塑料袋里空气的感觉 听小孔中挤出空气的声音 空气吹在脸上的感觉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通过学习表演魔术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情绪之中,积极探索研究,动手又动脑,学会了几个小魔术,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一定的有关空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如使他们初步知道我们可以借助可见的物质媒介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及他们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及热情。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是真实而有效的。上课伊始,我突破教材,采用了特别能勾起学生兴趣的魔术表演“水下点蜡”,一下子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心”;

14、当看到蜡烛在“水底”仍在继续燃烧时,他们对这一神奇现象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接着,我又用谜语导入,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出了空气的一些特点,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对空气的感知上来。在调动感觉器官充分感知空气的活动中,学生用过去学习到的一些观察方法,对空气这种物质建立起了丰富的表象。然后我又利用教他们做实验表演魔术的方法,引导学生来探究空气的另一特性能占据空间。此时,学生对“纸的奇遇”这个魔术实验先进行猜测,接着亲自验证,从而知道了纸“入水不湿”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可以占据空间”的特点,同时也了解到开课导入时老师的“水下点蜡”所包含的科学道理。魔术实验是“倒空气”,此处我不再是直接演示给学生

15、看,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来进行活动,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研究的兴趣。我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并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试着解释这种现象,目的培养不仅是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这个活动懂得空气是可以流动的,通过气泡对水的“扰动”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占据一定的空间并能流动,使学生通过亲自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一定的有关空气

16、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借助水这个可见的物质媒介来研究空气这种不可见的物质的科学方法”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热情。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感觉到教师的引领在课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于情景的设置,而且在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当各个小组在两项活动中,有些小组的实验失败时,我不但启发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会失败,鼓励他们即时调整策略,而且引导他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去发现新的东西。如“倒空气”的实验中,他们就从失败的操作中观察倒了“吐泡泡”这一现象,这样“歪打正着”,创造了“吐泡泡的杯子”这个小魔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我还用了一点时间,让一学生亲自做了“水下点

17、蜡”这个小魔术。当学生看到同伴可以表演这个魔术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也随之轻松;当看到蜡烛在“水”中渐渐熄灭时,他们的探究欲又被激发了起来;这时我顺势利导,将他们的兴趣引向探究空气成分的课外延伸。回顾这堂课,有得有失。成功之处在于:1、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意识;2、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到一种新的探究方法;3、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一些科学知识;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5、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魅力,在课的引入和总结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实验小魔术的操作不能人人反复练习;2、对空气的特点讨论展开不够;3、没能够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