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解析版)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Zn-65第I卷(选择题 共2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解析】选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的污染,D错误。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
2、.煤 C.蒸馏水 D.赤铁矿石【解析】选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A错误;煤中有碳和杂质等,属于混合物,B错误;蒸馏水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正确;赤铁矿石有氧化铁和杂质等,属于混合物,D错误。3、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解析】选A。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 pH最小,故酸性最强。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氯化钾 C.铜 D.氧气【解析】选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A错误;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正确;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C错误;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错误。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
3、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A.密度 B.可燃性 C. 溶解性 D.能否与水反应【解析】选B。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无需考虑是否具有可燃性。6、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从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SiO 2+2C 高 温 Si +2CO,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解析】选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正确。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4、,A错误;给试管中液体试剂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B错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时,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在试管口上方,C正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插入集气瓶的底部,这样才能将空气排净,D错误。8、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硫酸钾K 2SO4 B.尿素 CO(NH2)2 C.硝酸铵( NH4NO3 D.磷酸二氢钾KH 2PO4【解析】选D。磷酸二氢钾 KH2PO4中含钾和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 。9、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解析】选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
5、料。10、制造 C919大飞机采用的非金属材料氮化硅(Si 3N4)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A. +1 B. +2 C. +3 D. +4【解析】选D。氮元素为-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3) 4=0,则x=+4价。1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3【解析】选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
6、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A错误;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菌毒素性质稳定,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B正确;重金属盐遇到牛奶或生鸡蛋清会使之发生变性,而缓解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所以喝牛奶或生鸡蛋清能解毒,C正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D正确。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铜 做导线 B.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 用于人工降雨【解析】选C。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做导线,A正确;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
7、治疗胃酸过多,B正确;碳酸钡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从而是人体中毒,因此碳酸钡不能用于钡餐透视,C错误;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正确。13、全球近 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 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汞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 B.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C.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 D.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解析】选A。汞属于金属元素, A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80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B、C 正确;根据
8、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D 正确。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解析】选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A不正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正确;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时,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C正确;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铜和
9、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D正确。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4A.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 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解析】选D。H 2O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A错误;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错误;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可表示为Ca 2+,C错误;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
10、 2可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正确。1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同种元素 B.化学性质相似C.均表示离子 D.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解析】选B。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C错误;分别是镁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 2,D错误。17、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的分离 B.物质的鉴别淡化海水一蒸馏 海水晒盐一蒸发
11、氨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固体 水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生活缺铁易引起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洗洁精使媒燃烧更旺 把煤做成蜂窝状【解析】选B。海水的淡化一般采用蒸馏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蒸发溶剂结晶法来晒盐,A正确;只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错误;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C正确;洗洁精中富含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将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炭的燃烧,D正确。5
12、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60 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 ,甲析出晶体较多【解析】选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物质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A错误;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80g饱和溶液,B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正确;分别将甲、乙物质饱
13、和溶液从60降至20 ,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D错误。19、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 I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 2溶液、Na 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B.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C.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D.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解析】选C。过量的氢氧化钙可除尽氯化镁,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除去氯化钙和氢氧化钙,适量稀盐酸可除去碳酸钠,A正确;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在碱性溶液的吸收效果好,B正确;上述流程涉及到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基本反应类型,C错误;
14、流程IV是将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流程 V是将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氯化镁,过过程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D正确。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bc段 (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6【解析】选D。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A正确;bc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15、B正确;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C正确;d点时,氢氧化钠恰好和盐酸、氯化镁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D不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二、(本题包括3 小题,共12分)21、(4 分)“水循环 ”、“氧循环”和 “碳循环” 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 题: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 的运动引起的 ;(2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号);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
16、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 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4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 ”构想:把CO 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 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
17、化学方程式_。【解析】(1)地球表面的 “水循环” 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 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7(2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A正确;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错误;平衡观:碳、氧循环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C正确;微粒观: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D错误。(3)由图1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吸收。(4)在合成塔内300 、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氢
18、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CH 3OH)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答案:(1)水分子 (2 )AC (3)(4)3H2+CO2 CH3OH+H2O22、(4 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1 )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 _;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写出微粒的符号) 。(2 )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 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例如1摩尔
19、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1 摩尔水中复原子数目是_个;1 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 _g。【解析】(1)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Zn、Cu 2+。(2 ) 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6.0210 23个,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摩尔水中氢原子数目是1.20410 24个;由于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化学式量,水分子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6g。8答案:(1) H+和OH -结合成H 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0、结合成水分子Zn Cu2+ (2 ) 1204 1024或26.02 1023 16 23、(4 分)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 “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 )A 的俗名是_;(2 )H、G 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 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 )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 溶液,无明
21、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4 )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_ 种。【解析】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 A是氧化钙,转化生成的 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E 能转化生成 D,最终转化生成碳酸钙,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E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H是单质,能与M 反应,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故M 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2 )G是氧化铁,M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3)D 是碳酸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
22、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则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 、NaOH和Ca (OH) 2【NaOH、NaOH和Ca(OH) 2也可】。(4 )A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铁、氧化铁、碳酸钠、氢氧化钠共七种。答案:(1)生石灰 (2 )Fe 2O3+6HCl=2FeCl3+3H2O或Fe 2O3+3H2SO4=Fe2(SO4)3+3H2O(3 )NaOH、NaOH和Ca(OH) 2或KOH 、KOH 和Ca(OH) 2 (4 )7三、(本题包括2 小题,共13分)24、(5 分)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
23、答下列问题:9(1 )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纳溶液的实验。相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填字母序号);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下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大于” 、“小于”或”不能确定”)11%。(2 )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 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写出实验II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II中要验证Cu、Fe、 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 (填字母序号)。【解析】(1)
2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砝码与药品放错托盘会使所称取固体溶质质量偏小,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图量取蒸馏水时,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2) 从图可以看出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因此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够合理。实验 中C试管内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由C可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D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故可得活动性:铁铜银,故选CD。答案:(1) BDC 小于(2 ) 酸的种类不同 Cu +2A
25、gNO3=2Ag +Cu(NO3)2 CD1025、(8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 2(Na2SO3 +H2SO4(浓)=Na 2SO4+SO2+H 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 )Na 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2 )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 2气体
26、;(3 )SO 32-、SO 42-均能与Ba 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 3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1 :没有变质,成分是Na 2SO3;猜想2 :完全变质,成分是Na 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实验探究I】 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没有变质,还是Na 2SO3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 。【实验探究II】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 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 )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2 )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3 )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