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培训卫计委2015.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2216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13.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培训卫计委2015.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心肺复苏培训卫计委2015.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心肺复苏培训卫计委2015.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心肺复苏培训卫计委2015.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心肺复苏培训卫计委2015.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肺复苏-CPR(2015AHA/ECC),直击猝死:残酷的事实,2004年10月北京交大 学生刘红斌和老年运 动员胡守礼在参加北 京马拉松比赛中发生 猝死,最终死因为心 脏病突发所致,1次比赛,两人猝死,北京电视台摄影记者郑立,在雅典拍摄奥运火炬传递时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47岁,俄罗斯体育摄影记者尤里贝科夫斯基也因心脏病突发在雅典去世,同此采访,两人猝死,心肺复苏发展历程,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现场心肺复苏术,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指通过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CPR),最后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现场心肺复苏术

2、不仅在医疗机构使用,也常见于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救护等急救工作。,全民普及心肺复苏,“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唯一途径,2015版将1个生存链改为2个生存链,生存链,把原来的一个生存链分成院内、院外2个生存链。原因是所有心脏骤停后的治疗和护理都会汇集到医院,而在到达医院之前,其框架和流程大不相同。院外心脏骤停依赖社区,非专业人员必须识别出心脏骤停、进行呼叫、开始心肺复苏并予除颤(PAD,需要AED设备)院内心脏骤停依赖于专门的监控系统(如快速反应或早期预警系统)。,院外心脏骤停(OHCA)生存链,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基础及高级急

3、救医疗服务,高级生命维持和骤停后护理,2015年,非专业施救者,院内心脏骤停 (IHCA)生存链,检测和预防,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高级生命维持和骤停后护理,2015年,院外心肺复苏(现场心肺复苏),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利用社会媒体,帮助在院外疑似心脏骤停者呼叫附近有意愿帮助并有能力实施心肺复苏的施救者是合理的。无证据表明启动社会媒体可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瑞典研究证实:使用手机调度系统时,旁观者启动心肺复苏的比率显著上升,考虑其无害,且有潜在益处,政府可将此技术融入院外救治系统中。,非专业施救者对成人心肺复苏,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

4、同。施救者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启动EMS,如利用社会媒体(如手机、网络)呼叫援助者。建议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在机场、商场、赌场、运动场设置AED)。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频死喘息)时即可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即启动EMS,开始CPR。-不再强调脉搏。强化了调度员指导下的CPR。施救者可自行或在调度员指导下进行单纯胸外按压(Hands-Only)式心肺复苏,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若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行人工呼吸,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30:2)。施救顺序是C-A-B而非A-B-C。,非专业施救者对成人心肺复苏,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

5、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按压频率决定了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良好的神经功能)。建议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5厘米(2英寸),但不超过6厘米(2.4英寸)。(按压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和直接压迫心脏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脑提供血流和养气)。,简化了对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强调了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非专业施救者使用AED,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较高的公共场所(如机场、市区道路旁、学校、运动场等),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

6、案。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应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PAD方案的实施需要4个基本要素: 1、预先计划并演练过的急救反应系统:包括心脏骤停可能高发的地点、 该地区放置AED的地点、确保放置点公共人员知晓AED放置的位置和 使用方法。 2、对参与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法的培训 3、与当地急救系统的整合 4、持续质量改进。,调度员(120人员)识别濒死喘息,不易辨认的情况:类似癫痫或濒死喘息。为了帮助施救者辨认,调度员应该帮助施救者做到: 1、患者是否失去反应, 2、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 3、患者短暂的全身性癫痫样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 症状。若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

7、吸不正常,施救者和调度者应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院内心肺复苏,强调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对于普通病房,快速放映小组(RRT)或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能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组成: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麻醉师、或ICU医师)。呼叫时间:普通病房工作人员发现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时,这类小组就要到达床边。携带器具:急救监护仪、复苏设备、药物。,医护人员成人心肺复苏,按压速率改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5cm,而不超过6cm。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施力于患者胸上。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

8、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按压分数及按压深度,按压分数定义: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复苏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在心肺复苏中按压分数不低于60%。 按压次数受按压频率和按压分数的影响。 按压频率和按压分数增加,则按压总数增加; 按压分数随按压中断次数和时长的减少而增加。关于按压深度: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脑提高必要的血氧。 必须强调:对按压上限的建议来源于一项很小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按压过深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实际中,按压不是

9、过深而是过浅!,先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可立即取得AED或手动除颤仪时,对于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经尽快使用除颤器;若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除颤器,应该在获取及准备除颤器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根据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许多研究证实:电击前进行特定时长(1.5-3分钟)的胸外按压,以及除颤器准备就绪后尽快电击两种情况,患者的预后没有出现差异。,强调:1、在安放除颤器或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除颤器能分析 心电波形。2、不应为了等待AED或除颤器而放弃胸外按压,也不应为了胸外按压而延误电 除颤。,关于胸廓回弹,施救者应避免在胸外按压的间

10、歇期施力于(倚靠在)胸壁上,以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胸廓回弹:是指在心肺复苏的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状态或中间位置。胸廓回弹能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施力于(倚靠在)胸壁上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关于按压分数、按压中断,按压分数: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复苏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至少为60%。按压中断的情形: 1、有意情形: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通气。 2、无意情形:施救者受到干扰。按压分数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但至少为60%。设定按压分数目的是:减少按压中断,提高冠脉灌注压和心

11、肌血流,提高心肺复苏存活率。,关于延迟通气的问题,有目击者、可电击复律的心脏骤停者,可以实施延迟通气的策略: 3个周期的200次持续胸外按压+被动给氧+辅助气道装置的置入及间歇除颤研究证实:该方案对有人目击或有可电击复律的心脏骤停患者,其伴神经功能良好的存活率有所增加。,关于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高级气道是指: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LMA)。施救者可以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持续胸外按压。成人、儿童、婴儿都遵循这个单一频率,而不是每分钟多少次的大致范围,更方便记忆、实施。,关于加压素、肾上腺素的问题,联合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替代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无优势。

12、证据表明:心脏骤停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加压素都可以改善ROSC。这两种药物效果类似,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肾上腺素无优势。为了简化步骤,已从流程中去掉。对于不可电击心律引起的心脏骤停,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研究证实对不可电击心律引起的心脏骤停及时予以肾上腺素,可增加ROSC、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利多卡因:目前证据不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常规使用。 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心脏骤停,在ROSC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受体阻滞剂:目前证据不支持心脏骤停后受体阻滞剂常规使用。 如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心脏骤停,入院后可根据情况尽 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受体阻滞剂。 一般在血

13、流动力学稳定或无禁忌症时由专科医生决定。,利多卡因和受体阻滞剂,目标温度管理(TTM),所有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取TTM。目标温度在32360C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初步研究提示:采取诱导性低温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有所改善。 但 320C、360C两种温度管理,其结果相近。 因此在选择低温方面选择范围较大,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态及医师偏好选择适合的温度目标。在TTM后积极预防昏迷患者发热是合理的,也就是在24小时后需要继续温度管理。入院前(院外)对ROSC的患者不建议常规降温。,ROSC后血流动力学管理目标,在心脏骤停的救治过程中,

14、应该避免和随时纠正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即舒张压52mmHg)。ROSC后低血压造成死亡率升高和功能恢复减少,收缩压 100mmHg时效果更好,但目前无明确的血压上限。患者基线不同,维持最佳器官灌注的要求不同。,BLS医务人员对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高质量心肺复苏,BLS中成人高质量心肺复苏,BLS人员进行高质量CPR的要点总结2015,基本生命支持关键技术总结2010版,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具体方法,心脏停搏类型,无脉性室速-VT心室颤动-VF心脏停搏- -Asystole心电-机械分离-PEA,心肺复苏3个阶段,心肺复苏一般分为3个阶段,并不截然分开,有时同时进行,

15、尤在IHCA时。第一阶段(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即现场心肺复苏。第二阶段(ALS,Advanced Life Support, 高级生命支持)第三阶段(PLS ,P0st Life Support ,延期生命支持),第一阶段BLS,评判环境识别心肺复苏(CPR)(ABC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除颤(院外:AED),由A-B-C到C-A-B,从“A-B-C”改变为“C-A-B”原因,将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更改为C-A-B,其重要意义是为缩

16、短从心搏骤停到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其理由如下: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于成年人,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的患者是心律为室颤(VF)或无脉性室速(VT)的心脏骤停者,这些患者CPR的关键起始措施是胸部按压及早期除颤。“A-B-C”程序中,胸部按压往往被延迟,将程序改为C-A-B,则胸部按压可迅速开始。开始先做胸部按压,可以保证有较多的患者接受CPR救治,即使救助者不愿意或不能够为患者提供通气。,心搏呼吸骤停的识别,识别判断意识、呼吸、脉搏 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同时快速检查呼吸、心跳。如果没有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早期濒死喘息常见,会与正常呼吸混淆。 即使是

17、受过培训的施救者单独检查脉搏也常不可靠,而且需要额外的时间。 因此假如成年患者无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应立即CPR,不再推荐“看、听、感觉呼吸”的识别办法。 1岁以上触颈动脉, 1岁一下肱动脉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2015(新)反应:无呼吸:无或不正常(濒死样喘息) 脉搏:(仅限医务人员)判断时间10s,判断有无意识、简单判断有无呼吸(重呼轻拍)检查颈动脉脉搏: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可 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凹陷处。, 判断心跳:触摸 颈动脉搏动

18、 操作:颈动脉在喉节旁开2-3cm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时间10秒,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全身抽搐。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强调“黄金4分钟”、“白金十分钟”,CPR的“黄金时刻”,心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 CPR成功率 1分钟内 90 4分钟内 60 6分钟内 40 8分钟内 20 10分钟 0,CPR开始时间,2,4,6,8,10,12 分,20%,40%,60%,80%,100%,CPR成功率,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尽早识别心脏

19、骤停和启动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和/或意识丧失.轻拍双肩,耳边大喊:“你怎么了?”没有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仅喘息)认为心脏骤停!,未培训者:患者意识模糊或不正常呼吸,或无反应,则可认为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则须同时检查反应和呼吸。,检查脉搏(检查不过10秒,仅限医务人员),高声呼救:“来人呐!救命啊!”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取AED,冷静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2)有效电话号码; (3)发生什么事件;(4)患者人数; (5)患者一般情况; (6)已经给予患者 何种急救措施;(7)其它任何被询 问的信息,确 保急救人员无 任何疑问后再 挂断电话。,“你怎么了

20、?”,“打120,取AED”,北京国际机场,C-胸外按压30次,2、按压部位,1、按压体位,3、按压手法,4、按压幅度,6、按压/呼吸比,5、按压频率,7、按压/放松间隔,1、迅速将病人摆放成仰卧 位,翻身时整体转动, 保护颈部,身体平直, 无扭曲。2、平放于地面或硬板床3、解开衣扣,裸露胸壁.,体位,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双乳头连线与正中线交点。剑上2指(老年女性),手法,部位,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段,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cm,不超过6cm。 儿童、婴儿胸廓前后径1/3,频率:至少100

21、次/分钟,不超过120次/分 (所有患者),按压总要求按压应有力而快速尽量不间断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手掌不能抬离及施力于胸壁,按压/呼吸比:30:2(成人或儿童/婴儿,单人施救) (儿童/婴儿双人施救15:2)新生儿是 3:1,如果是心脏骤停所致,应予15:2。,按压/放松间隔:不少于1秒且相等(1:1),CPR中的按压:通气比,1992-2000: 5:22000-2005:15:22005-2010:30:22010-2015:30:2 compression-only (hands-only),除颤器,除颤仪包括:手动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ICD。手动除颤器是在ACLS阶段

22、由专业人员使用。AED是由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及专业人员使用。ICD是在心血管专科医师对高危心脏骤停患者植入在体内的具有除颤及起搏功能的仪器。,AED,AED或手动除颤器一旦到达立即除颤(更新)除颤能量双向120-200J除颤能量单向360J,儿童期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中线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1-3岁):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1岁):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幅度:儿童(婴儿至青春期开始)胸廓前后径至少1/3,相当于婴儿4cm,儿童5cm. 频率:每分钟100-120次。,电除颤(defibrillation F),除颤类型:室颤/无脉性室速,

23、心脏停搏及PEA无益。使用非同步。 以往:连续3次单相电除颤(360J) 。2015版新指南:1、当能立即取得AED时,应尽快使用AED,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开始胸外按 压,并同时让人取得AED,然后尽快电击除颤2、仅1次单相360J或双相200J电击除颤。3、电除颤后立即CPR,连续做5组CPR,约2分钟。2分钟后再次判断心律(不超过 10秒)4、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均可,能量剂量参照制作商的建议,电除颤(defibrillation F),5、除颤时前-侧电极(胸骨电极片在右锁骨下方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尖电 极片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或)位置最常用,适于急诊。其他位 置可根据患

24、者具体情况选用(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前是指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后是指左肩胛下区,前后位通过心脏的电流较多,成 功率高于前侧位。 【新数据证明,四种电极片位置(前-侧、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 右肩胛)对于治疗心房或心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相同】6、有报道胸前叩击45%可恢复窦性心律(目击下的室颤室速,在没有除颤仪 时),2015 AHA未做主张。7、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8、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每延误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心室颤动 常在几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9、前-后以及前-侧位置通常是使用ICD患者可接受的位置。对于使用 ICD或起搏器的患者,放置

25、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 应该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 2010年指南为应距离该设备至少 2.5 厘米。2015版无更改。 一项电复律研究证明,如果将电极片放在距离上述装置至少 8 厘米 以外的位置,则不会损坏装置的起搏、检测或捕获功能。电极板至 少距离装置8cm以外。 施救者需要注意的是电极片或电极板相对于植入式医疗装置的放置 位置不应该导致延误除颤。,装有ICD或起搏器患者的体外除颤,BLS医务人员单一施救者的儿童心脏骤停程序,BLS医务人员2名以上施救者的儿童心脏骤停程序,A-开放气道(Airway),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

26、最常见原因。方法如下:(1)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在溺水、窒息时更重要。(2)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 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掏出,或用指套 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3)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4)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清 理 口 腔,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

27、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难以掌握和实施,但效果肯定,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此法更安全。,仰头抬颏: 对于没有头颈部损伤者,医务人员应该用仰头抬颌法,开 放 气 道 之 前,开放气道之后,口对口(要点):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避免过度通气,B-人工呼吸(Breathing),口对口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口对鼻呼吸,呼吸频率: 10次/min 成人吹气量:500-600ml 。按压-通气比:成人:无论单人双人操作 按压/吹气 30:2儿童和婴儿

28、:单人施救30:2,双人施救15:2新生儿:由于心脏骤停病因几乎是窒息,所以其复苏顺序仍是A- B-C,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所致。新生儿按压/呼吸比是 3:1,如果是心脏骤停所致,应予15:2。 新生儿最佳的按压通气比仍然未知。新生儿使用 3:1 的比率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对于绝大多数发生窒息性骤停的新生儿,该指标都非常重要。之所以要考虑使用 15:2 的比率(两名施救者),是因为认识到提高按压通气比率对心脏病因引起心脏骤停的新生儿有好处。,人工呼吸要点,持续吹气1 秒(不是“吹蜡烛”,而是正常平静呼吸)。 连吹2次,让病人出气(胸廓自然回落)每次吹气量约500-600ml(6-7ml

29、/kg),以患者胸部抬起为宜。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导致过度通气或进入消化道按压/通气比 30:2,高级气道后通气频率10次/min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吹气时不能漏气。,高级气道通气注意事项,在CPR期间放置了高级气道装置(如气管插管、声门上气道装置)后。需要以下措施:1、施救者不需要按30:2比例进行复苏(即不需要为了通气而 中断按压)2、以100-120次/分的频率进行持续胸外按压(不需中断)3、通气按照每6秒进行一次通气(每分钟10次通气)的频率进 行。,球囊面罩(选择适合面罩),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

30、患者口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 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压气:用右手挤压1L球囊的1/22/3,使胸廓起伏, 持续时间超过1s,单纯通气频率10次/min,球囊面罩装置,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胀,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双人复苏时效果较好,1人抢救法,2人抢救法,何时停止CPR(院前),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病人转移到其他医护人员或医院 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确定病人已死亡(心电图、致死性伤害、疾病终末期、死亡已久)。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

31、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原则上院前急救不停止CPR,何时停止CPR(院内),经高级生命支持后仍无循环、呼吸,或二氧化碳波形检测的ETCO2(呼气末CO2分压)10mmHg。致死性损伤或疾病、经各种救治措施无效终末性疾病:癌症晚期、重要器官慢性功能衰竭、高龄生命终结有合法遗嘱或家庭成员坚决拒绝并签字为证,CPR禁忌症,禁忌证 胸壁开放性损伤 肋骨骨折 胸廓畸形 心包填塞 可选择不施救者 疾病终末期患者(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及晚期癌症患者),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收缩压60mmHg;肤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B

32、LS成功标志自主循环恢复(ROSC),心脏骤停后预后判断,没有TTM的患者,利用临床手段评估神经结果的最早时间,是在心脏骤停发生72小时后,若有镇静药影响或瘫痪可能时可进一步延长。接受TTM的患者,当镇静或瘫痪干扰临床检查时,应等回到正常体温72小时后再预测结果。,无肢体活动、伸展姿势或肌阵挛不能单独评判预后。,喂,你怎么啦?,来人啊,救命啊!快帮忙打120!,检查患者的反应及有无正常呼吸,调整体位,紧急呼救并找到 AED(如果有),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检查脉搏 ?,流 程 图,胸外心脏按压,CPR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 ALS,A:气管内插管:(时机)可靠、吸痰、给药、省人力B:确认气管位置

33、、固定,正压通气 10次/分C:BLS心脏未恢复者,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并建立静 脉通道、心电监护、心律/ 脉搏/血压的判断、药 物的应用D:可逆性病因的鉴别诊断,静脉 1、外周静脉(IV):先IV药物,后再推20ml液体有利 于药物从外周到中心循环,或抬高远端肢体。2、中心静脉(CVC):只要不影响CPR,效果最好。锁 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血药峰浓度更高,时间更短。骨髓腔内通路(IO):在静脉通路无法建立时,中空的骨腔提高了进入未塌陷的静脉丛通路,与外周静脉给药的剂量相似。但在临床上心脏骤停CPR期间这种给药方式的有效性资料很少。市场上有专用穿刺包。,心肺复苏的给药途经,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PLS),心脏功能监护呼吸功能监护酸碱及水电平衡肾功能不全的防治脑复苏低温管理:目标温度管理(TTM)32-360C,并至少维持24小时;,96,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