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27410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名称 伯牙绝弦执教者 郄志敏 课时 1 课时基本信息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文本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注重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

2、挚友情。知识与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重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重难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

3、,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操练2 分钟一、导入揭题 3 分钟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珍珠,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1)海内存知己, ( ) (2)桃花潭水深千尺, ( ) (3)又送王孙去, ( ) (4)有朋自远方来, ( ) (5)士为( ) 者死。请任选一句填空。相机提问:第(2)句作者是谁?第(4)句出自哪里?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流传千古的动

4、人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伯牙绝弦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 。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描写知己朋友的诗句填空,并说说自己收集的其它相关诗句。学生听故事本环节的设计从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句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带着问题去读书。二、初读感知 6 分钟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

5、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伯牙绝弦。1解题设疑提问:同学们看了题目之后你读懂什么?哪个同学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提示:根据注释提示解释文言文,我们还要学会用大家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人听起来更加明白!读了题目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2师:自由、大声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4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法并标出节奏。5.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提问:文言文只会读行吗?还应该怎么样呢?俗话说:“读书学生读课题, 读准“弦”字(xin

6、 琴弦) ,解释“绝”字(断绝)。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针对课题质疑:伯牙为谁绝弦?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学生试着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个人展示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三、精读感悟 10 分钟百遍,其意自见” ,多读文章,不但能读顺文章,还能读懂它的意思和感情。1、自读自悟。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

7、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2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思考回答同桌合作学习,交流汇报。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学生回答: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思考回答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

8、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四、深读课文,升华情感 8分钟3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

9、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学生答:知音。学生根据读文感悟回答。学生进入情境试着赞美。生:峨峨兮若泰山。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这样,教师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如同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阅读

10、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动,师生在互动中成了“知音” 。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

11、、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生:洋洋乎若江河。学生感悟。学生感情读文。(预设答案: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思考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学生认真倾听感悟。五、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8分钟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1

12、师:课文短短的 74 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 ,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4引导背诵。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生齐读课文。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

13、中朗读课文。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课堂小结2 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领悟学习方法,再次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布置作业1 分钟 用自己的话给身边的朋友讲一讲伯牙绝弦的故事。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 伯 牙 钟子期善鼓琴 善听所 念 必

14、得之绝 弦 死教学反思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 ,课文只有 5 句话,77 个字,而这 77 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结合我校“双有效快乐课堂”教学要求,针对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和本班学情,这节课教学,我坚持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表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情况我对本课教学设计很满意。这节课中,最

15、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时,我进行了入情入境的范读,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随后同学们竟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于是又激动地和同学们一起轮读,同桌互读,个人展示读那一刻教室里被一种浓浓的古文化氛围环绕着,我深深的体会到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学重在老师的熏陶。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朗读特长,努力提高语文素养,让我的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在品读教学中,我进行了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

16、象的基础上,再对“依依杨柳,绵绵春雨,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拓展说话,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学生对伯牙、子期的相关阅读链接无法通过自主预习做到,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延伸阅读方面内容,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给学生讲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决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时让学生深情朗读伯牙所做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绝弦”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1、

17、 在理解文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时,我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如果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生生互动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从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2、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完后,还应该让学生说说感受。 课后我在检查背诵时,我发现全班 69 个同学竟然全部会背了,这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语文教学中“读”的魅力。此外我在与同学们交谈中谈到:如果你是伯牙,当你得知你的知音钟子期去世的消息,你会怎样做?引导学生钦佩伯牙知音情深的同时,能结合个人实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课末引发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伯牙,当你得知你的知音钟子期去世的消息,你会怎样做?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伯牙绝弦是我在组内上的研讨课,参加听课的十一位老师给了我高度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既让孩子扎扎实实地接受了一次语言文字训练,又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滋养,课堂的语文味浓重,学生学习效果凸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