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30355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学基础》学习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中医学基础第一章导论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四大典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1)含义: 整体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 整体观 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2)主要内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1)含义: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2)主要内容:生理上的恒动观。 病理

2、上的恒动观。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3)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3、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1)司外揣内(2)援物比类(3)心法和顿悟(4)试探和反证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元气论:(1)气的基本概念:气: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元气:即原气。是产生和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物质。乃先天之精化生,后天营养滋生,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精气:即精。是一种构成人体生命和精神的物质。(2)气的基本特征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是运 动不息的物质气是感 应现象的中介2、阴阳的概念、特征、属性特点:(1)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

3、阳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基本特征: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3)属性特点阴阳的抽象性。 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相对性。3、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相互对立。(2)阴阳的相互依存。(3)阴阳的相互消长。(4)阴阳的相互转化。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3)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阴阳互 损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确定治疗原则 归纳药物性能(5)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5、五行的基本概

4、念、特性:(1)五行:“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行”,指行列、次序及五种物质要素的运动变化。“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归类方法及生克制化规律并用以阐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相互关系和运动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属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3)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5、。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4)事物的五行归属方位: 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中部属土。五脏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6、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2)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6、3)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4)五行相乘与相侮: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第三章藏象学说1、藏象的基本概念:(1)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2)象:征象、形象。(3)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2、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1)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2)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3、藏象学说的主要

7、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从“象” 来考察“ 脏”的功能活动。4、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1)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神志: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主宰人体心理活动。2)心的系统连属心在志 为喜。 心在体合脉,其 华在面。心开窍于舌。 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2)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

8、的场所。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肺主宣 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通调 水道:肺通 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助心行血。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2)肺的系统连属肺在志 为悲 忧。 肺在体合皮,其 华在毛。肺在液 为涕。肺开窍于鼻。(3)脾: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主统血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

9、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气主升:指脾气以升为顺。包括:升清和升举内脏。脾主 统血:指脾有 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以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2)脾的系统连属脾在志 为思。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开窍于口,其 华在唇。脾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4)肝: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2)肝的系统连属肝在志 为怒。 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肝开窍于目。 肝在液为泪。(5)肾: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肾藏精: 肾贮 存、封藏精气。

10、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即肾的气化作用。肾主 纳气:指 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生理功能。2)肾的系统连属肾在志 为恐。 肾在体合骨,生髓,其 华在发。肾 开窍于耳和二阴。肾在液为唾。5、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1)胆:“中精之府”“清净之府”“中清之府”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控制和调节。胆主决断: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2)胃主受 纳,腐熟水谷: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以通畅下降为顺。(3)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主泌 别

11、清浊 :是指小肠将经过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糜,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由小肠吸收;浊者下送大肠,剩余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渗入膀胱。(4)大肠主要生理功能:主转化糟粕。病理: 传导 功能失常大肠湿热腹痛、下痢浓血、里急后重;大肠实热便结、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3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热、腹满硬痛;大肠虚寒腹痛、肠鸣、腹泻。(5)膀胱主要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膀胱的开合受肾的气化作用调节。病理:开合失调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小便不利、癃闭。(6)三焦1)六腑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2)部位之三焦的划分及其生理功能特点:上焦如 雾: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宣发

12、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中焦如 沤:中焦包括脾与胃;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下焦如 渎:小 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下肢排泄糟粕和尿液。6、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1)脑主宰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脑为元神之府”。生理: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病理: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狂燥易怒、甚或昏愦等。主感 觉与运 动。(2)女子胞主月 经:与天癸、 肾中精气、冲任二脉的盛衰及心肝脾三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主孕育胎儿。7、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功能:(1)精1)概念: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

13、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精的生成:先天之精、后天之精3)精的功能:繁衍生命,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生殖之精)。濡养脏腑,促进机体生理功能。化血化气。(2)气1)概念: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肾封藏。 水谷之精气脾运化。 自然之清气肺呼吸。3)气的功能:推动 作用:气具有激 发和促进作用。温煦作用:气具有产生热量、驱除寒冷的作用。防御作用:气既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又具有驱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的作用。固摄 作用: 对血、津液

14、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3)血1)概念:循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血的生成:营气和津液组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精能生血:“精血同源”。3)血的功能:营养滋润全身。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版权所有,侵权必究!4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4)津液1)概念: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生成:来源于水谷,与脾、胃、小

15、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输布: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的综合协调作用。排泄:汗液、呼气、尿液和粪便。3)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 化生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8、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1)精与气血:精能化气、气能生精、气能摄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2)气与血: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3)气与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4)血与津液:“津血同源”相互渗透,相互转化。9、体质:(1)概念:是指人类个体,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16、态等综合方面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2)形成因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3)分类: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第四章病因病机1、六淫的基本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1)概念: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2)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侵犯人体,肌表、口鼻而入。季节 性:春多 风病,夏多署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地域性:西北多寒病、燥病,东南多湿病、温病。环境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区域和环境密切相关。相兼性:既可单独致病,也可多

17、种邪气结合致病。转化性:所致症候性质转化。2、风、寒、暑、湿、燥、火的概念及各自致病特点:(1)风:风是春季的主气。风邪侵犯人体多从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其性主 动:具有使物体 摇动的特性。(2)寒:寒为冬季的主气。伤寒寒邪伤及肌表;中寒寒邪直中于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 寒主收引。寒性清澈。(3)暑:暑是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4)湿:湿为长夏主气。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

18、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燥:燥为秋季主气。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6)火(热):热为夏季主气。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耗气伤版权所有,侵权必究!5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津。 火(热 )易生风、动血。 火热易致肿疡。3、内伤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1)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七情致病的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心、肝、脾功能失调为多见。影响脏腑气机

19、。影响病情转归。(2)饮食失宜:饮食不节: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味(酸、苦、甘、辛、咸)偏嗜、种类偏嗜。(3)劳逸失度:过劳:劳力过度则伤气、劳神过度则伤心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过逸:安逸少动,气机不畅;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4、痰饮、瘀血的含义、形成及致病特点:(1)痰饮1)含义: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2)形成: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3)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影响津液代谢。 易

20、扰乱神明。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2)痰血1)含义: 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2)形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跌扑损伤心、肺、肝、脾等脏腑功能失常血液运行不畅/血离经脉而淤积体内 淤血。3)致病特点:疼痛:多为刺痛。 肿块:外伤局部间青紫肿胀;积于体内者固定不移。出血:血色紫黯或血块。 望诊:面唇甲舌青紫。脉象:脉涩或结代。第五章四诊1、四诊的含义及四诊合参的意义:(1)四诊含义: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2)诊法的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

21、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可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为辩证论治提供充分依据。(3)四诊合参:指诊察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为准确判断病症提供依据。2、望神的临床意义及常见表现:(1)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望神可知正气存亡、脏腑盛衰、病情轻重、预后善恶。(2)常见表现:得神: “有神”,多见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言语清晰,反应灵敏,精神充沛,面色明润含蓄,两目灵活明亮,呼吸顺畅,形体结实,肌肉丰满。少神: “神气不足”,多见精神不振,动作迟缓,少气懒言,思维迟钝,面色少华,两目晦滞,目光乏神。失神: “无神”,

22、多见神志昏迷/ 烦躁狂乱/精神萎靡,目睛呆滞/ 晦暗无光,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目闭口开、手撒尿遗,或搓空理线、循衣摸床。版权所有,侵权必究!6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假神:原本精神萎靡,面色晦黯,声底气弱,懒言少食,突然精神转佳,两颊色红如妆,语声清亮,跌跌多言,思食索食。“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3、望色的临床意义及病色主证:(1)望色:通过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望色能了解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盛衰情况,病邪的性质、邪气部位,也会通过色泽变化有所反映。(2)常色: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

23、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正常面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3)病色: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1)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青色属木,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2)赤色:主热证。赤色属火,多为火热内盛,鼓动气血,充盈脉络所致。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 颧红赤:虚热证。3)黄色主脾虚、湿、黄疸。黄色属土,多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肌肤失养所致。 萎黄 :脾胃气虚;黄肿:脾虚湿盛;阳黄:湿热证;阴黄: 寒湿证。4)白色:主虚、寒、失血。白色属金,阳气虚衰,血行无力,脉络空虚,气血不容所致。面色淡白无华:气血虚;面色晃白

24、:属阳虚;面色苍白:亡阳、脱血夺气或阴寒内盛。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黑色属水,阳虚阴盛,水饮内泛,气血凝滞,经脉肌肤失养所致。面色淡暗:肾阳虚;面黑干焦:肾阴虚。4、望舌的方法,常见舌诊的临床意义:(1)方法:光线充足;自然伸舌;舌尖舌中舌根舌边,舌苔舌质。注意辨别染苔。(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3)望舌质1)舌色: 淡白舌:主虚 证、寒证。 红舌:主热证。舌红苔黄(实热证);舌红少苔(虚热证)。绛舌:主邪热炽盛,主淤。 青紫舌:青舌主阴寒,淤血;紫舍主气血壅滞,淤血。2)舌形: 老舌: 实证、热证。 嫩舌:虚证、

25、寒证。 胖舌:主脾虚湿蕴。瘦舌:主气血虚或阴虚。芒刺:主热证。 裂纹:主阴血亏虚。 齿印:主脾虚、水湿内停。(4)望舌苔1)苔质: 厚薄:薄苔 主表证,疾病轻浅;厚苔主里证,外邪入里。润燥:润苔津液未伤;燥苔津液亏耗、热盛伤津。腐腻: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2)苔色: 白苔 :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灰黑湿润多津,多由白苔转化而成,为寒湿。(5)望舌的意义判断正气盛衰 辩病位深浅 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 势进退判断病情预后5、脉诊的方法及三部九候脉的临床意义:(1)脉诊部位:“寸口诊法”分为寸、关、尺三部,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

26、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2)脉诊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线上,手掌心向上,前臂平放。 运用三种指力。先浮取(举),再重取(按),后中取(寻)。寸关尺三步,每部有浮中沉三候,谓之三部九侯。诊脉时间不少于一分钟。临床意义: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脉候肾。版权所有,侵权必究!7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3)正常脉象:“平脉”/“常脉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6、常见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 主病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弦脉滑脉洪脉紧脉濡脉细脉涩脉结脉代脉促脉轻取即得,重按

27、反减。脉搏显现部位表浅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搏显现部位深沉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90次/min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脉来坚实,三脉有力,来去俱盛形直如长,如按琴弦。脉的硬度较强往来流利,如走珠盘,应指圆滑脉形宽大,状如波涛,来盛去衰脉来绷紧有力,屈曲不平,左右弹指如牵绳转索浮而细软实证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痰饮、食积、实热气分热盛寒证、痛证、宿食诸虚、湿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伤寒、痛甚、湿证气滞血瘀、伤精血少、痰食内停阴盛气结、寒痰淤血、气血虚衰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打损伤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

28、滞,脏气衰败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往来急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第六章辨证1、辩证: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2、八纲辨证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临床意义:(1)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八纲辩证:是概括性的纲领,根据病人的整体症候表现概括出来的规律。类别:阴证和阳证。病位:表证和里证。 病性:寒证和热证。 邪正盛衰:实证和虚证。(3)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辨别 表里应 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一定条件下,表里、寒热、虚实可以相互转化。病情严重阶段,病势趋于寒极和热极时,往往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3、八纲辨证的症候及各

29、自的鉴别点:(1)表里辨证: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表 6-1表证、里证区别病因 病位浅表脏腑病程病情 寒热 舌象 脉象脉浮表证里证外感六淫表证入里短,轻,新病肠,重,久病发热恶寒并见只热不寒/只寒不热变化不大多见异常 脉沉/其他脉象(2)寒热辨证:辨别疾病性质寒证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热证 :感受 热邪,或阳盛阴衰,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表 6-2寒证、热证鉴别面色苍白红赤四肢清凉燥热寒热恶寒发热口渴 大便稀溏干结小便清长短赤舌象 脉象迟寒证热证不渴/热饮不多 舌淡苔白润舌红苔黄干口渴喜冷饮 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8人间Chinese Med

30、icine四月(3)虚实辨证: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虚证 :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血虚证、气虚证、阴虚证(阴虚生内热)、阳虚证(阳虚生外寒)。实证 :邪气 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的证候。表 6-3虚证、实证鉴别病程久病新病体质虚弱壮实形态 疼痛 大便稀溏秘结小便清长短赤舌象淡嫩,少苔苔厚腻脉象细弱虚证实证萎靡,乏力懒言兴奋,声高气粗隐痛喜按疼痛拒按 实而有力(4)阴阳辨证:八纲总纲,概括病证类别(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阴证 :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主要见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

31、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涩。阳证 :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主要见证: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壮声高,口渴喜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表 6-4阴证、阳证鉴别神情 面色 寒热 口渴 大便腥臭小便清长声息 舌象 脉象阴证阳证精神萎 晦暗/浅 畏寒肢冷 口淡不渴声底息散舌淡胖嫩 沉细弱涩靡,倦怠 淡烦闷,躁动不安清明/深 发热,肌肤灼热口干渴饮秘结 短赤 声高息粗舌红绛,苔黄洪大实滑数沉4、脏腑辨证:临床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证候、舌、脉及治则、代表方名(或中成药):(1)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病虚证、心病虚证、小肠病1)心气虚:心气不足,心

32、脏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病因:久病体虚,年高体弱,禀赋不足,汗下,失血过度。证候: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则:补养心气。方药:归脾汤。2)心阳虚: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理变化病因: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来。证候: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则:温补心阳。方药:养心汤。3)心血虚: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衰少,心神失养的病理变化病因:久病体虚,脏器衰弱,饮食伤脾,血液化源不足,过度劳神或心血不足。证候: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淡脉细。治则:补血养安神。方药:归脾养心汤。4)心阴虚: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的病

33、理变化证候: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补心阴,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5)心火炽盛: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病因:七情郁而化火,六淫内郁,过食辛辣,温补之品。版权所有,侵权必究!9人间Chinese Medicine四月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或口舌生疮,舌体糜烂;或吐血衄血,甚或神昏谵语。治则:清心泄热。方药:导毒散、安宫牛黄丸、紫雪丹。6)心血瘀阻: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导致血液运行不利的症候病因: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甘。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胸痛痛引肩背,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治则:

34、活血祛瘀,温通心阳。方药:丹参饮、参附汤。7)痰迷心窍:指因情志不遂,气结痰凝,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证候病因:多因外感热病或其它疾病恶化所致。证候:意识模糊,语言不清,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脘闷作恶,呕吐痰涎或喉中痰鸣,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突然神昏不省人事,口吐痰沫,喉中痰鸣,双眼上窜,舌苔白滑,脉滑。治则:祛痰开窍。方药:礞石滚痰丸,温胆汤。8)痰火扰心: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出来的证候病因:情志不遂,气机不舒,郁而化火,浊津成痰,内扰心神。证候:发热面红气粗,口苦咽干,痰黄,喉中痰鸣,狂躁诈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神志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骂人。治则:清热祛痰。

35、方药:安宫牛黄丸,礞石滚痰丸。9)小肠实热证: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饮,口舌生疮,尿频急痛灼热,血尿,舌红苔黄,脉数。治则:清利小肠实热。方药:导赤散,八正散。(2)肺与大肠病辨证:肺病虚证、肺病实证、大肠病1)肺气虚:指肺气不足,肺主气的功能衰弱,宣降无力的病理变化病因:多见于久病久咳,禀赋不足或他脏影响及肺。证候:喘咳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华,体倦无力,语音低微,痰清稀,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脉虚弱。治则:补益肺气。方药:参脉散,玉屏风散。2)肺阴虚:指肺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病因:久咳伤阴,或肺痨,或邪热伤肺。证候: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稠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阴润肺止咳。方药:灸甘草汤,参麦饮。3)风寒束肺:指感受风寒,肺卫失宣所致的证候病因:外感风寒,肺卫失宣。证候: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稀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杏苏散,荆防败毒散。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