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咬文嚼字(第二课时)临江中学 孙润波教学目标: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2、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深入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例子,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
2、获得一些启示。设计背景: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进入中学教材已多年,笔者已执教多次,各具特色的教研课、公开课也听过不只一节,笔者和其他老师一样曾经追求课堂活跃,古今中外有关咬文嚼字的事例一个接一个,老师示范性地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然后要求学生操刀上阵来“咬文嚼字”,例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4)原文:昨夜数枝开 改文:昨夜一枝开老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在诸多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只有
3、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注意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这样的课堂,拓展延伸确确实实做得非常好,但是这样浮光掠影,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发现,近年来,语文教学出现了摒弃教材文本资源的发掘,大搞热闹的教学活动的现象,致使语文教学内容空泛化,造成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性的丧失。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确立必须立足于教教材,发掘教材文本内容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抛开教材文本而“在碗外找饭吃”,我们应强调文本的细读特色,就咬文嚼字 一文来说,应以课文为例子,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
4、启示。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三个事例,来一番“咬文嚼字”。 二、合作探究:(一)“你是”和“你这”, 哪句表现力更强?1、简介剧本屈原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屈原被陷害关押,作为其弟子的宋玉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样一来,楚国上下之文章就数他宋玉第一。为此,婵娟极为气愤地骂宋玉是
5、没有骨气的文人。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3、想一想:你最愤怒的时候是如何骂人的?你 这 淫 妇 ! 你这流氓!你这魔鬼!你这畜生!你这挨千刀的!4、明确:不同句式表达不同意味。“ 你 这 什 么 ! ”“倒 不 仅 是 坚 决 的 判 断 , 而是 带 有 极 端 憎 恶 的 惊 叹 语 , 表 现 着 强 烈 的 情 感 。 你 是 什 么 便 只 是 不 带情 感 的 判 断 , 纵 有 情 感 也 不 能 在 文 字 本 身 上 见 出 。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1、补充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
6、后文字: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2、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潜先生的评论,对此你支持谁?你对改前与改后文字还有什么见解吗?3、 明确: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1、补充: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
7、不负言。2、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朗读课文:“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番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如果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似乎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
8、乎频添了搅扰。明确:不同字眼表达不同意境。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这里应作具体的分析,如果“僧”为李凝,则“推” 比“敲”好,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自掩自推,无须敲门。如若“僧”为贾岛或他人,则“敲” 比“推”好。因此关键是“谁”敲月下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首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的寻常小事,唐诗鉴赏辞典也持此说,并没有找到资料表明诗的题目是后人所加,所以题目和除“僧敲月下门”之外的诗的内容都是“僧”拜访友人的诗意最基本的文本根据,这样“僧”为贾岛之说是说得通的。从诗的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来看,敲门者也应是贾岛,而不是李凝。
9、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对这问题的理解颇有见地,他认为“必须有人在月下敲门,才会惊动宿鸟;只有当树上的鸟有了动静时,诗人才会知道树上有鸟在歇宿。而且在这种幽寂环境中传来几下敲门的剥啄声,才更使人感到格外幽寂。这同梁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同一道理,同一意境。如果一个人走来推门径入,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不仅宿鸟无法被人发觉,就连全诗也仿佛有声电影失去配音一般,显得毫无机趣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敲”的剥啄比“推”的沉寂更能显示幽居环境的宁静、优美和谐,而且这也与中国文学创作“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审美取向不谋而合。附板书设计: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
10、于任何商业目的。 4不同句式表达不同意味。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不同字眼表达不同意境。(四)趣味改字1、巧改一字,切合题意 唐代有一个叫齐己的和尚,喜欢和诗人郑谷酬唱吟咏。一次,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拿着这首诗请教郑谷。郑谷看后,认为“数枝”的“数”用得不太好,因为既然已经是数枝了,就不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更能切合诗题“早梅”的意思。齐己听了点头称是。2、巧改一字,切合意境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
11、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黄二人不禁抚掌称妙。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而“扶”和“失”字,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把轻风写得温柔多情,把月色写得轻淡如纱。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优美意境。(四)作业设计:以“推敲再辩”为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课后反思:虽然文本内容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要通过文本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架空文本,喧宾夺主。设计这堂课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反复推敲,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紧扣文本,适度拓展。一堂课下来,诵读、改写、比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对文中三个例子有了较深的理解。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