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 (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
2、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数学素质中等偏下,部分学生数学素质较差。 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学生常常固守初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
3、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三、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教参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2、把握好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随意提高或降低。3、突出各章重点、难点内容,将有关数学思想、德育思想融于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4、把握好各章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
4、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网络丰富学习资源。8、搞好学生的方法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9、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10、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
5、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1、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及其分析。 四、课时分配周次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课时1.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第1周 2. 集合的表示法43. 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第2周 4.集合的运算(交、并、补)4第3第 1 单元集合5. 充要条件(1)要从实例引进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2)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重点是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2周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区间的概念第4周3. 一元二次不等式4第 2 单元 不等式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ax+bc(或c)(1)要注
6、意与初中不等式内容的衔接,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2)通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 (3)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第5周1. 函数的概念 2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2第6周 3. 函数的单调性 24. 函数的奇偶性 2第7周2第8第 3 单元 函数5.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1)要结合生活及职业岗位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性等知识 (2)通过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据处理技能 (3)重点是函数的概2念,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应用1. 有理数指数幂 1周2.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13. 幂函数举例 14. 指
7、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第9周5. 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16. 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 (lg N,ln N,logaN)17. 积、商、幂的对数1第10周8.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第11周第 4 单元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9.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1)有理数指数幂要与整数指数幂知识衔接 (2)通过幂与对数的计算,培养学生计算工具使用技能;结合生活、生产实例,讲授指数函数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1. 角的概念推广 22. 弧度制 2第12周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24. 函数和正切函数 25.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1第13周16.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cos2=1、tan = cosin 17. 诱导公式:2k+、-、 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2第14周8.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9.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10. 利用计算器求角度1第15周第 5 单元 三角函数11. 已知三角函数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第16周机动 2第17周复习 考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