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0 页 共 69 页目录第 1 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 1 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 2 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 3 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 4 节 教育制度第 5 节 教育目的第 6 节 教育研究方法【标准化自测题】第 2 章 中学课程第 1 节课程概述第 2 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化自测题】第 3 章 中学教学第 1 节 教学概述第 2 节 教学过程第 3 节 教学原则第 4 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 5 节 教学方法第 6 节 教学组织形式第 7 节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标准化自测题】第 4 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 1 节 认知过程第 2 节 学习心理第 3 节 学习理
2、论【标准化自测题】第 5 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 1 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 2 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第 3 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 4 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标准化自测题】第 6 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 1 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 2 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标准化自测题】第 7 章 中学德育第 1 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第 2 节 道德发展理论第 3 节 中学德育内容第 4 节 中学德育过程第 5 节 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 6 节 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标准化自测题】第 8 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 1 节 班级管理第 2 节 班主任第 3 节 课外活动第 4 节 学
3、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第 5 节 教师心理【标准化自测题】第 1 页 共 69 页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第 1 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 1 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这三个基本
4、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了解)(1)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 19 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语的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2)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解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 具有人类意识,有一定的目的性,
5、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2 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3 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贫乏。4 教育手段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师范和模仿,无文字和书本。5 教育目的一致,受教育权利平等。6 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没有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7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与分工。8 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9 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1 古代中国五帝之大学:“成均” ,董仲舒春秋繁露 (五帝指唐虞之前的时代)
6、。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的形态,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教之,庠者养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时代,战争打破旧文化垄断,官学衰微。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两家的私学称为当时的显学。秦朝实行文化教育专制,严禁私学,百家争鸣的风气从此结束。汉代教育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其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帛和纸作为数学工具出现。汉代的官第 2 页 共 69 页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出具规模。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在地主阶级内部“严士庶之别”形成“魏晋经学” 。隋唐科举制度,明代以后八股文。清朝
7、废除八股文。2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教中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 古代埃及“以僧为师” , “以(书)吏为师”成为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农民、奴隶无受教育权利。4 古代希腊、罗马罗马帝国灭亡后,宗教垄断教育,当时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史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即教会教育,其次是骑士教育。 “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矜持。5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3中世纪的教育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4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三种类型: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中交
8、织5近代社会的教育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第二,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第三,教育的世俗化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6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了解)(1)中古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继承西
9、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仪乐易春秋。孟子:在哲学上,孟子提出“性善论” ,认为人性本善。荀子:从人性论出发,荀子提出了教育作用论,即“化性起伪”道家:道法自然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练习学记: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步教育文献。即学记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问答法第 3 页 共 69 页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昆体良:古
10、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3)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捷克。1632 年发表大教学论是教与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卢梭: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康德:受卢梭的影响。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斐斯泰洛齐:瑞士。受卢梭和康德的影响。认为教育应该按自然法则全面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德智体全面发展。洛克:英国哲学家。 教育漫话中,一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另一方面他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建立教育学体系的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的贡献在与把教学理论
11、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的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美国的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经验的改革”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前苏联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代表性著作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加里宁的论共
12、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 (1930 年)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书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晏阳初:晏阳初堪称平民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4)当代教育思想前苏联教育学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
13、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 2 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理解基本关系)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
1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第 4 页 共 69 页2、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 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15、。人力资本投资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本增长速度快3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4 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舒尔茨对 1929 年-1957 年美国教育投资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 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 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 33%。以其他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很高。3、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1
16、 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被认为是起长远作用的手段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阶级社会里,人口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受教育权的分配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2)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
17、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1 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2 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3 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4 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1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2 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3 教育可以改善人口解耦股,实现人口迁移。4、教育与文化第 5 页 共 69 页(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和创新的作用。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
18、作用,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二是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有体现着文化的特质(3)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
19、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可细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情感、价值和理想成分。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4)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的成因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 同伴群体的影响3 师生的交互作用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 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调试性第 3 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解)一方面,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又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
20、个体的身心发展状态是教育行为的依据。1、个体身心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包括两各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二是心理的发展。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方面;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第 6 页 共 69 页1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
21、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美国心理学家葛塞尔则强调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2外铄论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他认为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美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 岁
22、-15、16 岁) ,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心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论”理论)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5教育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遗传素质的概念2 遗传的意义a.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
23、了可能性。但遗传因素是人的先天因素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b.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差异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和神经活动上c.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d.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e.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成熟的概念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2 成熟的意义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葛塞尔提出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2)环境1环境的概念第 7 页 共 69 页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
24、积极和消极之分3 人在接受环境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3)个体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4)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
25、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青春期中学生生理的变化(1)中学生的身体外形(2)体内机能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3)脑的发育主要是质的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但同时存在片面性、固执性。小学高年级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4)性的发育和成熟1男生的第二性征及性成熟2女生的第二性征及性成熟第 4 节 教育制度1、义务教育制度(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2)我国义务教育的确立和发展1986 年通过义务教育法 。2006 年 6 月 29 日新义
26、务教育法(3)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1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2普及型。原则上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儿童、少年3免费性。明确规定免受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明确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2、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了解)(1)旧中国的学制11902 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 ,但未实行21903 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31912 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
27、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在学制史上时第一次(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第 8 页 共 69 页1建国初期学制改革1951 年,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958 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 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熟悉)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第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
28、制,使各级政府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尽快确立和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第二,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第三,因地制宜地强调农村小学布局,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第四,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第五,逐步统一中小学学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发展第六,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第一,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企业,盘活市场,增加就业机会第二,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保证单位人才的
29、合力结构第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注意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第四,国家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第五,对于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注意按四种模式进行规划:有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办成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大部分普通高中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少部分学校办成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少量特色学校。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高等学校的结构调整,一是层次结构的调整(发展本科,大力发展地区性专科教育,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 ,二是科类结构的调整(调整各学科专业人才的比例,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注意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
30、,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减少专门学院,增加综合性大学)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第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第二,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第三,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 (“提高中间”指提高专科和本科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扩展两头”指一头向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延伸,一头向研究生层次延伸)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第 5 节 教育目的1、有关教育目的理论(掌握)(1)宗教本位论
31、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第 9 页 共 69 页(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3)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4) “教育无目的论”由杜威提出2、我国的教育目的(熟悉)(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P38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第二,他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几率的社会
32、主义新人。(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应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3、中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第 6 节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历史
33、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标准化自测题】1、单项选择题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2.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教育学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杜威。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4.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以李浩吾化名写的(1930 年)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6.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7.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发展关键期8.因材施教的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自然性上的差异和发寒能力的差异,因此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9.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10.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素质教育。1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2.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9 年2、辨析题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正确,1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