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教育史纲一、名词解释1、君子:是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2、虚壹而静:虚,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新知识的接受;壹,就是专一,不分心;静,就是宁静,不要胡思乱想。本词就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3、苏格拉底产婆术:感觉印象不如概念可靠在知识的获得上,不能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4、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靠自己去思考问题,即依靠“自知” 。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求取知识,教育者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调动他求知的欲望,自觉地追求知识
2、。5、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具体的讲,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身体即质料,而灵魂则相当于形式,两者和谐统一。6、鸿都门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科艺术学校。这是一种研究文学和艺术的专门学校。7、蒙学教材:唐宋时期是蒙学教材逐步繁荣时期。这是时期除沿用前人教材千字文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大量的启蒙课本,例如,唐朝人所编的太公家教宋人所编的三字经 百家姓童蒙训 少仪外传等启蒙教材。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分别由当时的理学大
3、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持。9、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10、4R:即读(reading) 、写(writing) 、算(arithmetic) 、和宗教( religion) 。11、导生制:即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者充任导生,导生经教师训练后,在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12、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所谓公学的名称,最初是因为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要提
4、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育目的是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人物,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典文科知识,由于与教会关系密切,因而也重视宗教教育。13、京师同文馆: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是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开端。14、福建船政学堂:1867 年 1 月正是开学,当时学堂初办时,分为前堂和后堂两部分,其中前堂学习制造,后堂学习驾驶。15、壬寅学制:中国近代史新的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 1902 年 8 月,是为学务大臣张白熙奏拟的钦定学堂章程或称“壬寅学制”16、葵卯学制:1904 年 1 月,清政府颁布
5、了由张之洞会同张白熙、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 。17、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所谓“自然教育” ,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基本思想,便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18、观念:指事物呈现于感官而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19、统觉:把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成为“统觉” ,所形成的这个观念体系成为“统觉团” 。20、兴趣:指心理的积极活动,实际上也是观念的大规模的广泛的
6、活动和观念的游戏。21、综合中学:是一种把文学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综合在一起的学校。其名以上为了体现教育的民主性,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选择性教育问题。二、简答1、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1)教育性质儿童教育(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这些内容包括本氏族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图腾、禁忌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本宗教活动有关的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技能(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2、古埃及时产生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设在宫廷里,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 (2)寺庙学校:是附设在寺庙里的一种学校
7、,寺庙的僧职人员也就是这个学校的老师。这些寺庙的僧职人员一般都是身兼三职,既是僧侣,又是政府官员,同时也是学校主管人和教师。(3)文士学校:文士是古埃及所特有的一种人物,这些人最大特点是长于文墨,而且有一定的初步科学知识。文士学校一般设在家里,平时可以在露天下或大树下教学。3、孔子教学的内容:(1)知识教育。具体说是经他改编的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六书。 (2)技能训练(3)道德教育。孔子道德教育论述最多的是“礼” “仁” 。最经典的是“克已复礼为仁”4、孔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注重修养。立志与持志克己、内省改过迁善(2)因材施教(3)启发诱导(4)学、思、行结合5、孟子道德教育的方法:
8、孟子根据“性善论” ,认为道德教育应注重启发人们自求自得,向自己的内部下功夫,以恢复固有的道德观念。孟子提出的修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存心寡欲(2)尚志养气(3)反求诸己(4)磨练意志6、荀况教育思想主张:性恶论与外铄说。人天生虽无道德属性,但却具有所谓“好利” “疾恶” “有欲”等倾向,如果顺着这种趋向发展而不加以节制,必然会引起争夺、发生暴乱,与外在的社会规范、道德感念发生冲突,并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最终也将危及每个人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7、荀况学习方法:防邪近政积学积善虚壹而静学思行一致8、墨家功利主义教学主张:(1)造就“兼士”的教育目
9、的论(2)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墨子的教育内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二是墨家独有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古代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逻辑学知识的传授(3)主动说服的教育方法9、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文化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 学记从思孟学派的性善论出发,强调后天学习、教育的作用,它以玉为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提出一是要培养具有“建国君民”才能的政治人才,二是通过教育道道培养安分守己“顺民”的目的,为了是想这一教育目的,就是使人通过教育而“知道” 。 “道”即教育内容,也就是儒家的诗、礼、乐等教学的主要科目。10、 学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记
10、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学记的教学方法主要提出了问答、讲解等方法。11、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公羊春秋博士董仲舒参加选拔“贤良方正”之士,在在策问中,他在维护大一统的思想原则下,融合阴阳五行等学说,为汉武帝提供了一套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思想政治理论,并提出了三大主张:罢爅百家,独尊儒术;重选举,广取士;置明师,兴太学。12、宋王朝科举制度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增加殿试,将两级考试改为三级,即州试、省试、殿试。(2)将科考的期限从每年一试改为三年一试,成为“三年一大比” 。 (3)为防止考官徇私舞弊,建立锁院制度和糊名、誊录制度。 (4)增加
11、录取名额(5)取消吏部试,通过殿试者立即可授予官职。1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1)致良知与教育的作用(2)明人伦之外无学(3)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观,提出具有心学思想特点的道德修养方法的主张。立“为圣人之志”省察克治事上磨练(4)论儿童教育。14、人文主义文化内容与特征: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在活动中实际上其所宣扬的是以“人性”的解放为中心的“人性论” ,颂扬肯定“人”的一切,反对对神权的盲目膜拜,实际上是为了
12、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贬抑封建专制的权威。1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 (2)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夸美纽斯根据其泛智教育的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认识事物” ;其次是“行动熟练” ;再次“语言优美” 。基本思想将课程分为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三大类。 (3)自然适应原则。16、日本教育制度:(1)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文部省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制。1872 年,颁布了参照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学制令 。 学制令是日本近代第一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该学制包括学区、学校、教员、学生、考试。1879 年,明治政府公布了教育令取代了学制令。
13、 (2)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890 年 10 月 30 日由天皇签署颁布的教育敕语 ,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初等学校的课程繁多主要由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初步的理化知识、地理、历史等,此外,还要求高等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一两门外语。17、绅士教育的主要内容:约翰洛克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 1693 年完成的教育漫画 ,在认识论方面反对天赋观念论,信奉经验论,提出了人生“白板说” 。洛克认为,作为一个绅士,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缺一不可。其中身体的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吃苦耐劳、出人头地的基
14、础和保障,因而体育是绅士教育的主要内容18、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卢梭的理解,他的含义是指教育应当遵循成长中的人发展的自然进程,按照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发展水平。卢梭根据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出生2 岁) 、儿童期(2-12 岁) 、少年期(1215 岁) 、青年期(15成年) 。17、裴斯塔洛奇著作及和谐教育内容:裴斯塔洛奇在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由林哈德和葛笃德 、 隐者夜话 、论教学方法 、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 天鹅之歌等,裴斯塔洛奇强调身心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18、赫尔
15、巴特教育方面的著作: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 、 普通教育学 、 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 、 教育学蒋怡纲要等。19、斯宾塞的主要著作:赫伯特斯宾塞是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主要著作由企图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 10 卷巨著综合哲学 (包括第一原理 、 生物学原理 、 心理学原理 、社会学原理和伦理学原理 )和教育著作教育论 (智育 、 德育 、 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等20、实验教育论体系的三大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
16、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2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理论,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陶行知教育理论包括三个观点:(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三、论述题1、朱熹教育思想?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宋代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思想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北宋时期的理学家程颐的思想,故后世把程颐、主席的理学思想体系并称为程朱理学。 (一)论人性及教育作用教育目的。 (二)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朱熹根据人的年龄和心理状况,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小学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目的都是明人伦
17、,但其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学习内容并不相同。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阶段是受大人之学,即青年和成人教育阶段。大学教育其基本任务是穷其理,教育内容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小学、大学虽是两个不同阶段,他们的具体任务也不相同,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 (三)论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2、赫尔巴特传统派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是以伦理学作为他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因而教育的任务便是以养成受教育者具有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而他所说的道德是以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或报偿五种道德观念为基础。教育目
18、的的重点是必要的目的,必要的目的或道德目的是指一个人在他的任何活动中都需要达到的目的。道德的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 (二)论管理。赫尔巴特关于儿童管理的理论,主要是为了使儿童养成守秩序和纪律,这和他的保守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三)论教学。 (1)教育性教学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一方面他不承认“无教学的教育”认为教学是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于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他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要求教育者必须按照教育目的来进行教学,教学要使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德行。 (2)教学心理化。 “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赫
19、尔巴特还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阶段理论。他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学生心理分别处于注意、期待、探究、行动四种情景;教学过程通过静态、动态的专心活动和静态,动态的审思活动两个环节得以实现。3、维新教育思潮?(一)维新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维新即改良,这儿主要是指政体上的改革,它以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展为最高峰。但在这之前,中国近代的改良思想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属于近代地主阶级的改良思想。第二阶段是七八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由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属于
20、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第三阶段是进入 90 年代后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由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二)维新派的主要教育主张。 (1)教育为本。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教育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现实政治思想的重要手段。 (2)注重西政的学习。 (3)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4)重视普及教育,推行资产阶级近代教育制度。 (5)强调师范教育(6)强国必有女学。对待子女的态度,是维新派区别于洋务派的重要标志之一。4、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蔡元培是我国 20 世纪上半叶历史转变时期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杰出的教育家,近代中国知识界的先驱。(一)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主张。造就“完全
21、人格”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主张的资产阶级教育目的。完全人格的内涵简单地说,它包括个性和群性的发展。换言之,蔡元培企图通过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来实施社会的改良。群性和个性得到协调发展,是对其具有“完全人格”者提出的要求。而她的实现,必须通过德、智、体、美、育的和谐发展来实施。总之,造就完全人格的思想是蔡元培为资产阶级确定的教育目的,对它的具体要求是五育和谐发展,它是一种新的人才标准,也是对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教育领域极力主张民主、自由,可以说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一个很大的特点。所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即是要求反对宗派习气、门户之见,
22、认为“一己之学说,不得约束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束缚一己”学术思想问题,应当由个人自由讨论解决,由此原则出发,主张无论是何种学派的学说,只要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成一家直言,且尚不至于遭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即使彼此相反,就也应让他们并存和自由发展。蔡元培提出这个方针有三个理由:这是与他的造就完全人的教育目的密切相连的。这个办学方针也是由大学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个办学方针也是符合学术繁荣昌盛的要求。 (三)民主管理的思想。在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上,蔡元培提出了“教授治校”的管理主张。 “教授治校”的做法:学校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的一切大事和重要方针与决策,一律须功过评
23、议会的讨论并作出决定,然后在全校由各个专门部门贯彻执行。在师资管理方面,蔡元培主张学校应设教员聘任委员会,招聘教员的条件和程序都由学校的评议会来决定。对于学生管理,蔡元培主张学生自治。5、杜威的教育思想?(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把自己的教育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之上。 (1)实用主义哲学。 (2) “社会个人主义”社会观(3)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就是“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他还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角度分别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 (1) “教育即生长”杜威从其生物学化本能论心理学
24、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杜威提出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并把他们看成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 (2) “教育即生活”在这一观点基础上,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他提出,儿童本身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 。 (3)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一观点是以杜威的主观经验论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在教育工程中,主要不是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取得经验。这里由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教育去增加儿童的经验,二是通过教育去提高儿童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三)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四)活动课程论(五)从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