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相关疾病.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616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相关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营养与相关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营养与相关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营养与相关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营养与相关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营养与相关疾病主讲:白岚电话:13989815104E-mail:,其他,我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一、蛋白质与免疫功能,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当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其有关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免疫器官: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明显影响胸腺及外周淋巴器官的正常结构。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极为缓慢。(二)细胞免疫:蛋白质营养不良时主要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减少,对抗原诱导的增殖反应降低。(三)体液免疫:蛋白质营养不良时,上皮及粘膜组织分泌液中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显著减少,溶菌酶水平下降,使其组织抵

2、抗力降低,甚至可导致感染扩散。,二、维生素与免疫功能,(一)维生素A维生素A及衍生物作为一种营养素从多方面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粘膜局部免疫力降低,淋巴器官萎缩,神经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免疫反应下降,时机体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抗原成分产生的特异抗体明显减少。(二)维生素E研究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三)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和免疫因子产生。维生素C缺乏能使免疫功能降低。,三、微量元素与免疫,(一)铁研究结果表明,铁缺乏能损害免疫功能。使胸腺萎

3、缩,T淋巴细胞分泌减少和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铁摄入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二)锌锌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和功能有重要作用。锌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十分迅速而且明显。包括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均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1. 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 2高血压3吸烟,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机理主要是: 脂蛋白代谢紊乱: 血小板功能异常: 动脉壁代谢障碍:,5其他 年龄,随增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 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逐渐增多, 肥胖者,冠脉粥样硬化比不肥胖

4、者增加1倍以上; 体力活动少量,精神紧张者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都高。,二、营养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 脂类 2. 能量 3. 碳水化合物 4. 蛋白质 5.维生素:VC、B6、VE、B12 6.矿物质:,三、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营养治疗原则1.控制能量摄入2.限制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摄入3.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4.动植物蛋白合理调配5.多吃蔬菜水果菌藻类6.限制钠盐摄入7.少饮酒多饮茶 8.建立良好膳食制度,五、 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1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的豆类及其制品。 2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

5、如玉米、小米、高粱等。 3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 4富含优质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 5富含特殊成分,有降脂、降压作用的海带、香菇、木 耳、洋葱、大蒜等。忌(少)用食物 1.动物油脂及油炸食品,如肥猪肉、炸鸡腿等。 2.过咸、过甜的食品及酒,如咸菜、大酱、食用糖、蜂蜜.,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类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

6、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脂蛋白分类及化学组成 分类 化学组成(%) 功能(超速离心法) 蛋白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乳糜微粒 1 4 95 5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入血 (CM) 低密度脂蛋白 20 50 5 25 转运胆固醇到全身组织被 (LDL) 利用 极低密度脂蛋白 10 15 60 15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全 (VLDL) 身 高密度脂蛋白 45 25 5 25 转运外周组织胆固醇到肝 (HDL) 代谢和排泄,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

7、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生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 :5)和DHA(C22 :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

8、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当人体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组织,形成肥胖。肥胖者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 膳食中碳水化物摄如过多,除引起肥胖外,还可直接诱发高脂血症。,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证明,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显。而植物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E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维生素C参与胆固醇代谢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使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 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

9、12、泛酸、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在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六、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七、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一)镁和钙: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保护心机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动物缺钙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二)铬和硒: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固醇增加,动脉受损。缺硒可引起心肌损害,促进冠心病的发展。(三)钠:钠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八、其他因素,大量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饮茶有降

10、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抑制血小板凝集;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香菇和木耳都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九、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植物性蛋白质,少吃甜食。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饮食易清淡、少盐。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少饮酒。,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原发性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继发性 高血压的饮食治疗原则,(一)流行病学 (二) 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血

11、压水平的分类(WHO) 1999年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 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1),(一)膳食电介质: 大量研究显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二)能量 : 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显著增高,临床上多数高血压病人合并有超重或肥胖。,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2),(三)脂肪和胆固醇: 脂肪产

12、生的能量高,高脂肪膳食可以引起肥胖和高血压。动物脂肪(除鱼油外)含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与血栓形成有关,易导致脑卒中。植物脂肪(除椰子油外)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集时间,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预防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营养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3),(四)维生素 Vit C和B族维生素可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故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五)烟酒和茶 卷烟中的尼古丁具有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促使钙盐、胆 固醇等在血管壁上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降压作用,其中以绿茶为好。,(五) 高血压

13、的饮食治疗原则,(一)控制能量摄入(二)控制脂肪和胆固醇(三)限制膳食中的食盐(四)相对地增加钾盐的摄入(五)多选用降压降脂食物(六)禁忌食物 (七)膳食制度,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限制饮酒以被专家建议作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1.限制钠盐摄入 类型 食盐 轻度高血压 35 中度高血压 12g 重度高血压 咀嚼无盐膳,2.控制总能量 达到标准体重 25-30千卡能量/Kg .BW 标准体重(kg)=H(cm)-105 肥胖度= 实际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 (Kg)x100%判断标准: 肥胖度10为超重 2029为轻度肥胖 3049为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3摄入适量钾、

14、镁、钙,食物选择宜用食物 降压食物 芹菜 胡萝卜 西红柿 黄瓜 木耳 海带 香蕉 降脂食物 山楂 大蒜 蘑菇 木耳 高钙食物 奶类及其制品 豆类及其制品 高维生素食物 蔬菜 水果 鲜枣 猕猴桃 苹果 柑橘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 动物油脂 油炸食物(油条) 高盐食品 腌制食品,多选用降压降脂食物,粮食类、豆类及其制品、水果、蔬菜、鱼、牛肉、瘦猪肉、蕈类、海 带、黑木耳、芝麻等。,禁忌食物,禁用食物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如肥猪肉、肥羊肉、剁碎的肉馅;含胆固醇高的食 物,如猪皮、猪爪、带皮蹄膀、肝、肾、肺、脑、鱼子、蟹黄、全脂奶粉等。,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

15、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一、概述 1.发病情况 地区:世界各地都有、 逐年上升 人群:年龄 性别 职业 体型 2.分型 型糖尿病:(DDM ) 型糖尿病:(NIDDM ) 其它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现状,目前中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过2千万,糖耐量低减病人不低于3千万。WHO预测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达5千万。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DM流行率增加原因,生活方式改变;现代化、城镇化经济水平提高人口老龄

16、化,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易患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糖尿病的病因,至今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但可 以肯定的是既存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环境 因素的影响。 I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如有人调查,40岁 以前发病的I型糖尿病患者中单卵双生的糖尿病的发生一 致率达3050%,如一方患糖尿病而另一方在5年之内先 后发生糖尿病的一致率为54%,相反双卵双生的I型糖尿 病的发生一致率为0。从组织相容抗原(HLA)的研究中也 发现某些易感性因素与I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型糖尿病与型糖尿病区别 项目 型 型病 因 免疫与遗传 遗传 生活方式发病年龄 青少年 中老

17、年临床症状 明显 不明显体 重 偏瘦 偏胖胰岛素分泌 绝对缺乏 相对缺乏酮症酸中毒* 易发生 不易发生治疗 注射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二、主要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2.全身症状 3.生化指标 血糖、 尿:尿糖、尿蛋白、尿酮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9年WHO、 IDF、 mmol/l ) 糖尿病 (DM)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空 腹 6.1 6.1 7.0 服糖后2小时 10.0 11.1 11.1(糖耐量损害 IGT) 空 腹 5.65.66.1 6.17.0 服糖后2小时 6.7 7.8 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

18、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2、体质指数法: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长(m) 2WHO成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4.9,超重25.0,肥胖前期2529.9,1级肥胖3034.9,2级肥胖35.039.9,3级肥胖 40.0。,肥胖的影响因素,1、肥胖发生的内因:肥胖40%70%由遗传因素决定。2、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食物成份的改变,都影响肥胖。3、饮食因素:进食速度过快,喜零食、甜食、夜宵等因素都影响肥胖。4、行为心理因素:自卑、内向的儿童容易导致肥胖。5、体力活动因素。,肥胖分类,1、遗传性肥胖。2、续发性肥胖。3、单纯性肥胖。,二、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内因

19、主要遗传 外因 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 生活舒适 活动减少 饮食因素 行为心理因素 肥胖的分类: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遗传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城市化 经济发展,加工食品 的利用,农村传统食品,发展,现代西方食品,不充足,“充足”并且节制,不节制,营养不良 “最佳” 肥胖 传染病 营养 慢性病,品种少低脂肪高纤维,多样化高脂肪低纤维,营 养 转 变,三、 肥胖的危害,1.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肥胖可导致儿童血脂浓度增加、血压增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肥胖症能导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对体力智力、生长

20、发育的影响。,2.对成人健康的危害:,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还证明了肥胖与胆囊病有关。极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异常,而且肥胖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常发生异常。,体重指数 腰围,四、肥胖程度的评价,体重指数 腰围,四、肥胖程度的评价,肥胖症的治疗 合理安排饮食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六、肥胖的治疗 1. 膳食治疗 1) 节食疗法 12001800kcal/d 2) 低能量疗法 6001000kcal/d (最低安全水平) 3) 极低能量疗法 200600kcal/d (住院治疗) 2. 运动疗法 长时间 低强度 有氧运动 1) 运动方式

21、2) 运动强度 3) 运动时间 3. 药物疗法 食物抑制剂 副作用,膳食疗法:基本原则 1.饮食 2.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膳食、营养与肿瘤,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最直接、最经常、最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癌症的流行病学,1998年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布,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6个省、区、市全部抽样地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水平为108.3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略高于农村;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结肠肛门癌、以及白血病;肺癌和肝癌呈

22、明显逐步上升趋势。,二、营养、食物与肿瘤的关系,(一)膳食因素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总的膳食质量决定于体内营养状况,从而决定着癌变过程的转归。,饮食致癌的可能机制,饮食中的致癌物或直接前体有可能启动癌变过程。促进内源性致癌物的产生。转运致癌物至其作用部位。通过其代谢作用改变了组织对致癌物的易感性。基因调控。膳食中缺乏抗癌成分。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致癌的可能机制,1、有报道,烧焦、烟熏、盐渍、卤制食物含有多种致癌物能促进胃癌、食管癌发生。从烘烤油煎(炸)肉和鱼类中分离出有致突变作用的杂环胺类物质,其中10种能诱发大鼠发生乳腺癌。2、促进内源性致癌物的产生:高脂肪食物可能引发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和前列

23、腺癌;含大量红肉饮食很可能增高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这类饮食也可能增加胰腺、乳腺、前列腺和肾癌的危险性。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加工方式是引发和促进多种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不良饮食习惯、嗜好与发生胃癌危险性有关:,上海市调查发现三餐不按时者,胃癌相对危险性为2.65;暴饮暴食者,胃癌相对危险性为3.82;进食快者为1.61,进餐时经常生气者为7.0;饮食习惯中喜食重盐者为2.64,烫食为2.04,干硬食为1.80。而喜生食者相对危险性为0.63,冷食为0.64,软食为0.60,相对危险性较低。,(三)食物与癌,1、蔬菜类:大豆、甘蓝、菜花、西兰花、豆瓣菜、圆白菜、紫油菜、大蒜、洋葱、小葱、韭

24、菜、胡萝卜、番茄、蘑菇、海带、银耳、木耳、四季豆、金针菇、卷心菜、南瓜、豌豆、莴笋、波菜等。 大豆与癌:大豆摄入量与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呈相反关系。2、水果:苹果、大枣、无花果、弥猴桃、山楂等。3、茶叶,茶叶尤其是绿茶,对实验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4、动物性食物:牛奶、羊奶、青鱼、海参、龟、鳖、泥鳅、鸭蛋、墨鱼等。,四、食物与忌口,传统中医认为,应“忌生、冷、油腻、苋菜、醋、生葱、猪肉、桃李、海藻、生血物、生硬难消化物、牛肉、萝卜、鸡、鱼、辛辣等”。,五、肿瘤病人的饮食建议,1、食物多样:吃多种蔬菜,水果,豆类,和粗加工的淀粉主食,以营养适宜植物性食物为主。2、维持

25、适宜体重:BMI在2123范围内。3、保持体力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快步走,加上每周1小时跑步或类似运动量。4、蔬菜和水果:全年每天吃400800g蔬菜和水果,每天保持35种蔬菜,24种水果,特别注意摄入深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5、少吃加工食品,限制甜食。6、建议不要饮酒,或尽量少喝酒。7、每天红肉摄入量在80g以下,尽可能选择禽肉和鱼肉。8、限制动物脂肪摄入,植物油也要适量。9、盐:成人每天用盐不要超过6g,儿童不要超过3g。10、少食用含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食物。11、不吃霉变食物,不吃烧焦食物,少吃烤肉、烟熏食物、腌腊食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会专家小组提出的膳食建议,

26、其内容包括:食物多样、减少总脂肪、盐的摄入、保持体力活动、维持适宜体重等14条。,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一、骨质疏松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继发性者的原发病因明确,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甲旁亢、Cushing综合征、型糖尿病)或全身性疾病(如器官移植术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性厌食、肌营养不良症、慢性肾衰竭、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症等)引起。2、原发性者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即型和型。 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其中多数患者的骨转换率增高,

27、亦称高转换型; 型多见于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倍以上。,二、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出生后的骨骼逐渐发育成熟,在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青春发育期是人体骨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峰值骨量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越少,时间越晚。达到峰值骨量以后,骨量逐年减少。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钙的摄入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足够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吸烟、酗酒、高蛋白、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维生素摄入不足及光照减少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长期卧床及失重(如太空宇航员)也常导致骨质疏松症。,三、临床表现,、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缩短、骨折,四、骨质舒松的临床治疗,1、运动。2、钙剂。

28、3、维生素D(8002000IU)/d。、停用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进食富含钙镁和异黄酮类食物。、对症治疗。、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雄激素。、降钙素。,五、骨质舒松的营养治疗,、合理补钙:通常每天补钙剂5001000mg。儿童、青少年期为12001500mg/d。45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天摄入1000mg以上的钙。钙摄入量只要不超过1800mg/d,对任何人都是安全的。、注意钙磷比例:钙磷比例应为11.5:1为好,婴儿的比例应为2:1。、补足微量元素,如锌和铜、氟等。茶叶中含氟比较高。,、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A。、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摄入超过100g/d,通过促进尿钙的排泄,会导致负钙平衡。、合理的烹调方法。,Left normal bone, right osteoporotic bone,Left normal bone, right osteoporotic b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