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 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 3 种: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 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暗喻:构成:本体+ 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借喻:只有喻体。
2、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以“ 厚障壁 ”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 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 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 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 (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杨朔:荔枝蜜 实例证明,运
3、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但是,也应注意几点; (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 (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 (7)太阳刚
4、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8)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杨沫:青春之歌 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 (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4)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 ( 9)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5、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 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5)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10)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运用设问修辞法应该注意:第一,设问法对强调意思的
6、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第二,设问法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而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 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例句运用反问是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距离。拟人:是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给它一个人格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的修辞方法是比喻,但是通常会误导为拟人。拟人的好处:使句子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柳树梳着她那又长又细的头发。 (误导人的句子)春天像一位小姑娘,轻轻悄悄的来了。(此句是个比喻句。轻轻轻轻的来修饰小姑娘的。而
7、且他也有比喻的构成:本体(春天)+比喻词(像)+ 喻体(小姑娘)。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 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
8、。而且,有的时候会与“对偶”混淆。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反问:句中有答案。例:他生病的时,你难道没有离开他吗?(意思是:离开了。)设问:有问有答。例:他生病的时候,你离开她了吗?没有。疑问:没有答案。,你离开她了吗?对偶: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 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
9、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 70 种之多,常见的有 10 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 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 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
10、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 平均主义”)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千万个雷 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 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芝麻粒儿大
11、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太阳刚 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 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 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
12、 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 间隔出现。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 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惊诧 莫名” ,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